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坎城Day9:加菲新片評價兩極 畢贛"地球"口碑發酵


《地球最後的夜晚》黃覺湯唯


1905電影網專稿  看完一整天的放映,突然發覺坎城第9個競賽日的主競賽單元排片有點別出心裁。早場的《銀湖之底》與晚間首映的李滄東新作《燃燒》都通過一個尋找真相的男孩的視角展開各自的故事,兩個人物都有點宅、有點“呆萌”,又都因為心儀女孩的離奇消失展開了對“未知”世界的探尋。當然,東西方截然不同的文化底蘊最終呈現出了兩部風格迥異的電影。前者是大衛·羅伯特·米切爾“迷影符號”致敬經典,後者則是李滄東對村上春樹的一次成功本土化。


時間:8:30-10:50

地點:電影宮盧米埃廳

加菲新片《銀湖之底》大玩迷影符號  口碑嚴重兩極


《銀湖之底》海報


《銀湖之底》講得是一個發生在當下美國洛杉磯的犯罪驚悚、黑色幽默故事。但導演大衛·羅伯特·米切爾最想做的,顯然是以此追憶好萊塢曾經的黃金時代,並用無數考驗影迷功力的梗致敬自己喜愛的遊戲、喜愛的音樂、喜愛的電影人。


電影中,加菲飾演的無所事事、沉迷電動漫畫、喜歡偷窺漂亮女鄰居的宅男,因為心儀女孩神秘消失而決定以自己的方式展開調查,並通過無數隱藏在“天使之城”的符號,找到了與醜聞和陰謀有關的失蹤和謀殺。導演在創作中腦洞大開,讓《銀湖之底》充滿了實驗性、視覺衝擊和cult感。


影片主線劇情不算深刻,想要更進一步get的觀賞“趣味”又要求太強的專業性和比較特殊的觀影口味,因此《銀湖之底》在坎城首映後出現了十足兩極化的口碑。喜歡大衛•羅伯特•米切爾這種實驗性、符號化創作的電影發燒友們被這部作品深深娛樂,樂在其中。而導演創作閱聽人之外的人群則對導演祭出“大招”完全不感冒。


時間:16:45

地點:電影宮巴讚廳

畢贛《地球》首映後口碑發酵  觀影一座難求



《地球最後的夜晚》法國版海報



昨日首映結束後,畢贛的《地球最後的夜晚》在坎城一種關注單元“爆”了。結合國內和海外的社交媒體情況,60分鐘3D長鏡頭讓影片討論度不斷飆升,口碑也不斷發酵。評論中有人稱畢贛是“阿彼察邦之後最具影像魅力的導演”,也有人再次評價他的一鏡到底“絕妙”,鏡頭語言充滿詩意。因此到今日最後一場公開放映前,電影宮內的影廳門口已經排起了長隊。


此外,導演畢贛還攜主演黃覺、李鴻其陳永忠出席了今日《地球最後的夜晚》主創Photocall。


時間:18:30-21:00

地點:電影宮德彪西廳

《燃燒》:李滄東“本土化”村上春樹 劉亞仁衝獎有望



《燃燒》坎城版海報



李滄東這一次入圍坎城主競賽的新作《燃燒》改編自村上春樹的短篇《燒倉房》。用導演自己的話形容,原著中雖然有懸疑的成分,但歸根結底仍是一個沒有明顯戲劇衝突的故事。更何況,日本文學腔調的小說和韓國懸疑犯罪類電影都自帶看起來難以融合的強烈風格,村上春樹的《燒倉房》究竟如何會以何種方式變成李滄東的《燃燒》,這個過程令人充滿期待。


事實證明,李滄東的“本土化”成功了。無知、單純或許也多少有些膚淺的平凡女孩海美,誤闖與她格格不入的“蓋茨比”世界,並因此成為怪癖富二代手下的犧牲品。愛著她的窮小子鍾秀成為查明真相的唯一希望。這當中,導演不僅選擇了日式倉房到韓國地方塑料棚的意象轉變,包括日本社會中“毫無價值無人在乎的社會邊緣人群”(即無用的倉房)的隱喻,也被合理與韓國當下青年一代的就業壓力、階級固化等現實問題鏈接起來。


鏡頭語言與台詞表達上,《燃燒》也成功保留了村上春樹特別的味道——當然,是摻雜了韓式風味的那種。當鍾秀迎著陽光,對著窗外的南山塔釋放自己的性衝動,當海美突然在夕陽下赤裸上身起舞,日式小說中晦澀且內斂的文字仿佛躍然屏上。而仿佛城市獵人般於城市和鄉間探尋追蹤,並在蕭瑟的寒冬裡完成對“蓋茨比”最後的行動的鍾秀,又完全是李滄東式的影像風格。


都說李滄東的作品捧演員,作為大男主的劉亞仁也毫無疑問的吃到了這份紅利。《燃燒》為他提供了一個可以充分展示自由散漫、青澀懵懂、癡情執著、歇斯底裡等無數多元特質的角色,人物的前後轉變既明確又模糊,長篇幅的“壓抑”讓最終憤怒的爆發變得情緒張力十足。放映過程中,劉亞仁的表演多次抓住了觀眾的情緒,截至到目前,他的水準在主競賽所有男演員中也數得上號。或許,李滄東能讓這位韓國85後一代男星在坎城有所斬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