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5種調料過早給寶寶添加真的很危險,到底寶寶幾歲添加好呢?

寶寶輔食添加的過程中,關於鹽糖醬醋的爭議一直卡在兩代人中間。

老人:「不吃鹽沒力氣。」、「讓娃舔一舔沒事兒!」

年輕爸媽:「什麼都得過了1歲才能加!」

到底聽誰的呢?如何讓寶寶吃得有滋有味又健康呢?如何安排寶寶的鹽、糖、醬、醋呢?

1、鹽:1 歲以內的嬰兒不需要額外吃鹽

鹽是最常見的調味料,每日每餐都離不開。可這離不開的調味料,大家的量吃的大多有些偏多了。

鹽吃的過多會增加高血壓的患病風險。想要控制寶寶日後食鹽攝入量,最好從現在抓起,讓寶寶吃的清淡些。

0-1歲的嬰兒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1 歲以內的嬰兒不需要額外吃鹽。

鹽天天都離不開的東西,孩子不吃鹽怎麼能行呢?

食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而根據《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2013 版)》, 6-12 月嬰兒每天需要 350 mg 的鈉。

奶類及其他輔食中已經含有嬰兒所需的鈉,一般情況下,正常進食的寶寶無需額外吃鹽,所攝入的鈉就足以滿足生理需要-

1-3歲的幼兒

1-3歲的幼兒每天需要 700 mg 鈉(相當於 1.8 g 食鹽)。通常情況下,寶寶在日常食物中獲得的鈉也足夠了。

寶寶吃的清淡,一方面可以讓寶寶們更好地體味天然食物的味道,同時可以降低日後患高血壓和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對於很多家庭來說,孩子 1 歲以後就已經和大人一起吃飯了,但可能並沒有考慮孩子的口味。

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考慮給寶寶專門單獨製作清淡的食物。

2、糖:6個月後寶寶輔食要保證少糖

少糖首先注意少糖並不代表少加糖,而且在選擇食物時盡量選擇含糖量較低的食物。糖只是提供熱量,並不能幫寶寶補充任何其他的營養素,除了調味對於寶寶並無太多的好處,因此在寶寶輔食中要盡量不加糖。

加糖的危害:

●糖易產生飽腹感,太甜往往容易影響寶寶食慾;

●攝入糖過多,易致寶寶對其他口味的排斥,長此以往導致寶寶挑食偏食;

●寶寶吃糖過度,容易導致體內無機鹽代謝失調,促使肝臟產生大量的中性脂肪,進而增加小兒早期動脈硬化的風險;

●寶寶飲食添加過多糖,無形中還增加了肥胖和齲齒的風險。

3、油:6個月後每餐可添加一兩滴植物油

6個月內的寶寶,擁有母乳和配方奶粉中的油脂,還不需要添加食用油;

6個月—12個月的寶寶,用油量在5—10g每天;

1—3歲的寶寶,每天可攝入量就應該達到15g。

但是寶寶脾胃處於初步發育期,該選用哪種食用油更合適呢?植物油比動物油更加健康。

為了讓寶寶營養攝入均衡,媽媽們也可以經常變換植物油的種類。同時要避免煎、炸等破壞食物營養的不良烹調方法。

4、醋:最好在2歲以後食用

醋屬於刺激性較強的調味品,最好在寶寶2歲以後再添加。

過早在寶寶飲食中添加醋往往容易降低寶寶的味覺敏感度,造成寶寶越來越重口味。如果在寶寶某些特定食物中需要添加醋,偶爾少量調味還是可以起到積極調劑作用的,不過記住少許即可。

5、醬油:最好1歲以後添加

在飲食中醬油常被用來改善食物的色、香、味,一定情況下能促進寶寶食慾。但注意醬油中的鹽分也較高,由此過早攝入醬油也容易導致鈉離子攝入過度,從而造成腎臟負擔,此外也會影響寶寶味覺的正常發育。

因此醬油也最好在1歲以後再添加,且每次1-2滴即可。由於醬油是由黃豆發酵而成,因此初次食用後要注意觀察寶寶是否出現過敏狀況。

除了以上多種常見調味品可以逐步添加外,像蔥、薑、蒜等常見的天然調味食品刺激性較強,也要盡量等寶寶腸胃發育比較完善時再添加。而像辛、麻、辣等刺激性超強的調味6歲前要堅決杜絕添加,這些對於寶寶的消化系統傷害性極大,嚴重者可至寶寶口腔、腸道、胃等部位出現水腫、充血甚至糜爛,潰瘍等癥狀。

特別提示:無論是獲取科學資訊,還是收聽微課,都推薦你訂閱悅寶貝的微信公眾號:yue-bao-bei。周末還有粉絲福利活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