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紅黃藍股價再次破發 前十大股東“大換血”

華夏時報網

華夏時報(公眾號:chinatimes)記者鋒刃 侯軍 北京報導

紅黃藍兒童教育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下稱:紅黃藍)(RYB)再次遭遇股價破發,公司似乎至今仍未走出虐童案引發的陰霾。

3月15日,紅黃藍發布2017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據財報顯示,紅黃藍第四季度淨營收為3910萬美元,毛利潤750萬美元。當天,截至收盤紅黃藍股票報17.50美元,跌幅為14.34%,而紅黃藍IPO發行價為18.50美元,紅黃藍再遭股價破發。

對此,《華夏時報(公眾號:chinatimes)》記者多次致電紅黃藍總裁史燕來,尋求相關解讀,但至截稿前其並未作出任何回應。

股價陰霾

這並非是紅黃藍首次股價破發。

2017年11月22日,北京市朝陽區一家紅黃藍幼稚園曝出虐童事件,紅黃藍瞬間被輿論推至風口浪尖。與此同時,紅黃藍遭遇來自資本市場的考問。被曝出虐童事件次日,紅黃藍股價跌至16.45美元/股,出現首次破發局面。

而“東窗事發”2個月前,紅黃藍剛滿心歡喜地成功登陸美國紐交所,成為中國第一家獨立上市的學前教育企業,彼時股價曾一度漲至31.14美元/股。事件發生後,紅黃藍緊急宣布5000萬美元回購計劃,以便挽回投資者信心,但事與願違。據同花順數據顯示,2017年9月29日、10月13日、10月31日,紅黃藍教育分別遭遇賣空股票7.26萬股、5.66萬股、44.14萬股。一位不具姓名的業內人士對《華夏時報(公眾號:chinatimes)》記者表示,紅黃藍虐童事件的出現,對其股價直接產生負面效應。而華爾街市場從不缺少做空公司,出現做空也不足為怪。

此前,據東方財富證券發布研究報告顯示,對投資紅黃藍提示風險,紅黃藍的招生、提價不及預期,擴張進程受阻,無合適並購標的。紅黃藍2014年、2015年、2016年實現營收6506萬美元、8289萬美元、1.085億美元,分別實現淨利潤-133.6萬美元、-129.6萬美元、588.7萬美元,毛利率分別為8.6%、10.3%、15.6%。

受到重創的紅黃藍,雖接連遭股價大幅下跌甚至破發,但對於業績營收似乎影響並不大,而更為有趣的是,其利潤增長速度放緩,但營收卻相對有所提高。據紅黃藍2017年財報顯示,其淨收入為1.408億美元,上年同期為1.085億美元;毛利潤為2950萬美元,2016年同期為1690萬美元,同比增長74.5%;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淨收入為710萬美元,相比2016年的650萬美元增長9.23%,增長並未超過10%。

紅黃藍在財報中解釋稱,利潤增長主要是由其直營園增長數量、入學人數來驅動。戲劇的一幕是,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第四季度,紅黃藍直營幼稚園入學兒童數量達21684名,而2016年同期則為17900名,歷經虐童陰霾後入學人數竟出現小幅增長。大部分收益來源於學費,學費的收入提升主要依靠直營園入學人數的增加。

據紅黃藍上市前招股書顯示,紅黃藍2014年-2016年的學費收入分別為4360萬美元、5700萬美元、7320萬美元。僅2017年上半年,紅黃藍的學費收入達到了4620萬美元,超過2014年全年水準;2014年至2017年6月底,紅黃藍直營幼稚園的學生注冊數量從10595人增加到20463人。

一位投資人對《華夏時報(公眾號:chinatimes)》記者表示,紅黃藍股票在特殊節點被投資者拋售,更多是考慮規避財務風險的行為。該事件從社會問題影響至資本市場層面,而對於如何能挽回投資者的信心、企業社會形象及品牌價值,將是企業需面對的現實問題。

蝴蝶效應

或許,紅黃藍管理層並未想到,受虐童事件發酵影響,公司不斷遭遇股價下跌及被拋售,其股東已如坐針氈。而此前,作為紅黃藍董事的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曾一度在公開場合表示紅黃藍是學前教育領域的“新東方”。有趣的是,彼時如此看好紅黃藍的徐小平卻在2015年便悄然退出其董事名單。

2008年9月,紅黃藍宣布完成A輪1000萬美元融資,投資機構是Hagerty公司,同時入場的還有真格基金;3年後,紅黃藍完成B輪2000萬美元第二輪融資,投資方包括紀源資本、和通國際、銀瑞達等,目前均已退出;2017年8月,Ascendent Capital Partner(上達資本)持有公司46.4%的A類股,上市減持後目前持有35%的股權。據招股書顯示,上達資本旗下Ascendent Rainbow公司是紅黃藍的第一大股東。

蝴蝶效應正在顯現。紅黃藍事件似乎使得資本市場及原有股東們失去信心,值得一提的是,“東窗事發”後紅黃藍股東們開始紛紛選擇撤離。

而數據顯示,目前紅黃藍前十大股東早已更替得一個不剩。2017年9月時,紅黃藍前十大股東是:持股數63.75萬股,持股比例達7.11%的FIL LTD;持股數52.23萬股,持股比例5.82%的JP Morgan Chase & Company;持股數均為43萬股,持股比例均為4.79%的Hillhouse Capital Management, Ltd、Dragoneer Investment Group, LLC與Serenity Capital LLC;持股37.5萬股,持股比例4.18%的Schroder Investment Management Group;持股35.7萬股,持股比例3.98%的Matthews International Capital Management, LLC;持股25.5萬股,持股比例2.84%的Valiant Capital Management, L.P.;持股25.2萬股,持股比例2.81%的Indus Capital Partners, LLC,以及持股20.2萬股,持股比例2.25%的Greenwoods Asset Management Ltd。

然而,就在紅黃藍登陸紐交所僅3個月後,紅黃藍的前十大股東悄然完成變更。新投資方分別為12 West Capital Management LP、Bank of America Corporation、Shaw D.E. & Co., Inc.、Shanda Asset Management Holdings Ltd、Balyasny Asset Management LP、Morgan Stanley、Two Sigma Advisers LP、Columbia Wanger Asset Management LP、Deutsche Bank Aktiengesellschaft、Alyeska Investment Group LP。其中不乏摩根士丹利、德意志銀行等知名投行機構。

在紅黃藍的特殊時期,卻不乏敢於出手抄底的機構。據BBG數據顯示,2017年四季度,淨買入紅黃藍的機構投資者共有18家,合計買入130.5萬股。其中不乏像陳天橋的盛大資產管理控股有限公司,彼時盛大曾因抄底全球最大的P2P平台Lending Club名噪一時。

對於紅黃藍股東大“換血”的疑惑,一位資本大佬對《華夏時報(公眾號:chinatimes)》記者表示,這樣的情形很多企業都會遇到。這相當於正常的轉換,並不存在特定的非正常現象。而這些都由老股東的目標所決定,只要目標清晰便是正確的。商場就是一個和平時期的戰場,各種風雲其實也是見怪不怪。企業如同軍隊打仗一樣,如何能夠佔據市場才是最主要的。

責任編輯:徐芸茜 主編:夏申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