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活血化瘀葯·活血療傷葯之血竭 | 中藥知識

活血化瘀葯

凡以通利血脈、促進血行、消散瘀血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療瘀血證的藥物,稱活血化瘀葯,也稱活血祛瘀葯,簡稱活血葯、祛瘀葯或化瘀葯。其中活血化瘀作用強者,又稱破血葯或逐瘀葯。

本類藥物多具辛味,部分動物、昆蟲類藥物多味鹹,主入血分,以歸心、肝兩經為主。辛散行滯,行血活血,能使血脈通暢,瘀滯消散,即《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血實者宜決之」之法。本類藥物通過活血化瘀作用而達到止痛、調經、療傷、消癥(zhēng)、通痹、消癰、祛瘀生新等功效。

活血化瘀葯適用於內、外、婦、兒、傷等各科瘀血阻滯之證,如內科的胸、腹、頭痛,痛如針刺,痛有定處,體內的癥痕積聚,中風不遂,肢體麻木以及關節痹痛;傷科的跌撲損傷,瘀腫疼痛;外科的瘡瘍腫痛;婦科的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產後腹痛等。

在應用本類藥物時,除根據各類藥物的不同效用特點而隨證選用外,尚需針對引起瘀血的原因和具體的病證配伍。

活血化瘀藥行散走竄,易耗血動血,應注意防其破泄太過,做到化瘀而不傷正;同時,不宜用於婦女月經過多以及其他出血證而無瘀血現象者,對於孕婦尤當慎用或忌用。

活血化瘀葯依其作用強弱的不同,有行血和血、活血散瘀、破血逐瘀之分。按其作用特點和臨床應用的側重點,分為活血止痛藥、活血調經葯、活血療傷葯、破血消癥葯四類藥物。

活血療傷葯

本類藥物味多辛、苦或鹹,主歸肝、腎經,功善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續筋接骨、止血生肌斂瘡,主治跌打損傷、瘀腫疼痛、骨折筋損、金瘡出血等骨傷科疾患,也可用於其他血瘀病症。

血 竭

出自《雷公炮炙論》。

本品為棕櫚科植物麒麟竭果實滲出的樹脂經過加工製成。主產於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我國廣東、台灣亦產。秋季採集果實,置蒸籠內蒸煮,使樹脂滲出,凝固而成。本品氣微,味淡。以表面黑紅色,研末血紅色,火燒嗆鼻者為佳。打成碎粒或研成細末用。

【藥性】甘、鹹,平。歸心、肝經。

【功效】活血定痛,化瘀止血,生肌斂瘡。

【應用】

1.跌打損傷,心腹瘀痛

本品味鹹入血分,主歸心肝經,能活血散瘀,消腫止痛,為傷科及其他瘀滯痛證要葯。治跌打損傷,筋骨疼痛,常配伍乳香、沒藥、兒茶等,如七厘散(《良方集腋》);治產後瘀滯腹痛,通經經閉,及瘀血心腹刺痛,常配伍當歸、莪術、三棱等。

2.外傷出血

本品既能散瘀,又能止血,有止血不留瘀的特點,適用於瘀血阻滯,血不歸經的出血,尤宜外傷出血。既可單用研末外敷患處,亦可配伍兒茶、乳香、沒藥等,如七厘散(《良方集腋》)。

3.瘡瘍不斂

本品外用,能活血消腫,祛瘀化腐,斂瘡生肌,可治瘡瘍久潰不斂。單用本品研末外敷,亦可配伍乳香、沒藥等。

【用法用量】研末服,1~2g,或入丸劑。外用研末撒或入膏藥用。

【使用注意】孕婦禁用。月經期不宜服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