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獨家:在褚時健葬禮上的三點思考

作 者:曹雨欣

圖 片:視覺中國、東方ic

來 源:正和島(ID:zhenghedao)

按照習俗,3月26日是褚時健的“三七”。褚馬學院如約舉辦了成立儀式,正和島創始人劉東華應邀成為褚馬學院顧問團成員。

3月初島君因為事先約好了褚時健的夫人馬靜芬的採訪,得以親歷現場。在褚老去世後的幾天,在褚家、在福壽園、在大營街、在玉溪,聽聞他的鄰居、下屬、不相識的當地人等講述他們眼中的褚時健,記錄下自己直觀的見聞與樸素的思索。

斯人已逝,褒貶自有春秋。走完91個春秋,這位“中國煙草大王”“中國橙王”跌宕起伏的人生傳奇總讓後人唏噓不已。誠然,褚時健是有缺點的戰士,他並沒有如人們所期待的做到最好。但舍身處地地著想,我們每一個人在他的境遇下,恐怕也難以做到更好。

近乎100年前,魯迅先生寫下讓人不快卻又意味深長的一段話,“戰士戰死了的時候,蒼蠅們所首先發見的是他的缺點和傷痕,嘬著,營營地叫著,以為得意,以為比死了的戰士更英雄。但是戰士已經戰死了,不再來揮去他們。於是乎蒼蠅們即更其營營地叫,自以為倒是不朽的聲音,因為它們的安全,遠在戰士之上。的確的,誰也沒有發見過蒼蠅們的缺點和創傷。然而,有缺點的戰士終竟是戰士,完美的蒼蠅也終竟不過是蒼蠅”。

不管怎樣,褚時健的一生,是向著庸常、老邁、貧弱的命運開戰的一生,而且戰績輝煌。於我們而言,需要質疑,但不需要一味求全責備;“營營的叫聲”恐怕也需要,但更需要的,是為自己和大眾開路的戰士

親歷

當我跨過沉淪的一切,向著永恆開戰的時候,你是我的軍旗。

——王小波

1.星隕

3月5號下午4點左右我終於輾轉找到了綜合大樓的四層,兩側走道站滿了人。神還未定,一位逝者被黃色的布包裹著,從病房抬了出來。在電梯裡,有人在說“褚時健去世了,就在這個四層。他真是個好人啊!”

就在幾個小時之前,傳來褚時健下午一點二十去世的消息。

而原本我和褚老的夫人馬老約好下午三點一起去玉溪市人民醫院看望褚老……

近些日子,馬老都是一早去醫院看褚老,然後回家見多個等她的人。4號上午11點左右馬老回來:老頭子最近情況很糟。5號一直到十一點四十,她才回來,臉上有掩飾不住的疲憊和焦慮:老頭子剛搶救過來。她似乎稍稍松了一口氣,又極度不放心。

5號還不到三點,我就到了褚老家,異常的是大門緊閉著,門口的黑狗狂吠不止。一種不祥的預感湧出來,但很快又否定了這個念頭,內心開始被無形的手撕扯著疼。就在這時同事打來電話:網上說褚老去世了!也可能是假消息,我要去醫院!

一輛黑色的麵包車停在大樓的門口,依然圍了不少人。逝者為尊,現場肅穆,眾人目送褚老被抬上車,一直看著車不見蹤影。遠去的車似乎也帶走了很多人的魂魄。

回到大營街,恰好碰到剛從醫院回來的褚老生前多年的司機。他拉回了留在醫院的遺物,兩件棕色的厚外套,還有碗、水杯等生活用品。簡簡單單,沒有多餘的物品。

晚上,大營街下起了雨,如泣如訴。

2.淚別

他臉頰瘦削,微閉著眼睛,面部平和又安詳,像一個正在熟睡的老人。這是我見褚老的第一面卻也是最後一面!他的遺像帶著微笑,就這樣安然地看著來來往往給他送別的人……

9號是追思會。早晨不到八點,還有些小冷,工作人員已在擺放花圈,擠滿了院子的兩側,挽聯上寫著全國各地的省份、人名和部門名字。陸陸續續到來的人在深色衣服左上角別上了“哀念”的小白花,手上拿著一束菊花,表情莊重肅穆。

山下有5位年過半百的阿姨不會騎車,孩子們在外打工,她們選擇步行幾公里到了這裡;一位過了花甲之年的老兵說1991年和褚老見過一面,直到28年後在報紙上看到他去世的消息,他提前一天專門從南昌飛到昆明,又輾轉到玉溪、山上;還有很多和褚時健未曾見過面的人從全國、從世界各地趕來。各個年齡、職業、地域的人群此刻都默默地站在一起。現場準備的近四千支菊花已所剩無幾,前來送別的車在山上綿延數公里。

“雖逝猶生;無負人生無負時運無負情誼贏敬重,留得勳業留得名聲留得精神可傳承”。這是靈堂上的一副挽留,濃縮了逝者的一生。

9點50分,哀樂奏起。許多人忍不住地哭出聲來,灑淚作別:褚老,您一路走好!

原本是白雲飄空的氣象變得陰暗,又下起了雨。

一個人離開世界的時候,能留下什麽?

人生的意義和目的是為了在死的時候,靈魂比生的時候更純潔一點。

——稻盛和夫

“管理哲學之父”查爾斯·漢迪曾在一篇文章講述了他在參加父親葬禮時明白的一個道理:一個人的成功不在於有錢有權有勢的時候,多麽的風光,有多少人來找你,而在於你的葬禮上有多少人,是不請自來的,而且是遠道而來的——不是有一句話嗎,不管你多有權、多有錢和多有名,參加你葬禮的人數還是要取決於當天的氣象。

一個人究竟如何活得有意義?當離開人間的時候,誰會含淚來參加我的葬禮?我又能留下什麽?

我在褚老的追思會現場一遍遍地思考這些問題。在葬禮上,也許人更容易參悟生死的道理。堂內、堂外觸目的花圈記錄了逝者生前的事業、人際關係痕跡。這是我第一次參加追悼會,深受觸動。

1. 企業家最好的名片是他的企業

褚時健最為人記住的是“企業家”身份,他被稱為“中國煙草大王”、“中國橙王”。

在靈堂,右側的花圈主要是國家省市區居委會的各級領導、柳傳志馮侖王健林王梓木等企業家、各類企業和協會等敬上,而離遺像最近的是雲南褚氏農業有限公司,這是亡者最後的一個作品。

褚時健人生的高光時刻和紅塔集團、褚氏農業息息相關,那是他曾經奮鬥過的熱土。

在曾經的褚廠長扶持下,距離玉溪煙廠最近的鄉鎮——大營街的煙草產業配套企業先後建立起來。十幾年後,大營街一躍成為“雲南第一村”。我在大營街的6天,所遇之人談起褚時健,都是由衷地欽佩和感恩。

褚橙莊園在距離大營街有160多公里開外的新平縣戛灑鎮哀牢山深處,需要三個多小時的車程。如今漫山橙樹,橙花香撲鼻,褚氏農業種植面積已達4萬多畝。而這裡的很多村民也受惠於此,收入得以提升。

中國人有個傳統,一旦成名發達,往往回饋鄉梓,造福一方。如李嘉誠於廣東的汕頭,潘石屹於甘肅的天水,劉強東於江蘇的宿遷。

企業家最好的名片是一個實力雄厚且廣受尊敬的企業,又能造福一方、惠及鄉梓,那是他們建功立業最直觀的彰顯。褚時健無疑留下了多張閃光的名片。

2.最後的溫情港灣來自家庭

國人歷來看重落葉歸根,一個人骨子裡流淌著血液不變的是他的宗親關係,也會因後代枝繁葉茂而自豪。

靈堂左側是家人敬獻的花圈,分別寫著夫人、兒子、(外)孫子/女、重孫子/女、嫂、妹、侄等人的名字。

褚時健一生跌宕起伏,經歷早年喪父,晚年喪女的苦痛,好在兒子、外孫女皆多年前從國外回來,實現了團聚。晚年的他居住在遠離市區的大營街一個小區裡,更多回歸於平淡、樸素的家庭生活。

在兒子褚一斌看來,這是一位嚴厲的父親,亦是一位慈愛的爺爺;從來沒有說過“愛”,卻“用愛創造了一切”。隔代親的褚時健尤其喜歡孫輩,讓孫女騎在脖子上,給小孫女一遍遍調動畫片;為了能讓孫子聽懂他說的話,半輩子都在說方言的他開始一遍遍練習國語。

鄰居向我講述了這樣的故事:褚爺爺起得早,只要有空就一定會給奶奶做早餐。他會記住她喜歡吃什麽,每周都會去村裡趕集,看到奶奶喜歡吃的,就會買下。如果到了吃飯時間,發現奶奶不在家,他就會打電話給她,問你在哪裡了,要做飯啦,你快回來吃飯啊。爺爺生病的時候,我們喂他吃的,他不會吃。只有奶奶喂他,他才會吃。奶奶說:你要聽話,多吃點,還要陪我們呀。爺爺才開始吃飯。

追思會現場,馬靜芬在致謝詞的最後說:下輩子還嫁給你(褚時健)!極短的一句話,卻表達了最濃烈的情感。這應該是世界上最美的情話!

比起一些企業家不幸福、分崩離析的家庭,褚時健無疑是幸運的。馬靜芬陪伴褚時健64年,風風雨雨不離不棄,陪他一起經歷被打成右派、牢獄、山上種橙子等階段,用行動支撐起整個家庭的大後方。

作為褚時健背後的女人,如今馬靜芬逐漸從褚馬氏成為真正的“馬靜芬”。這幾日來,她曾在家人面前忍不住地流淚,但依然還在為月底的褚馬學院啟動儀式和即將全線上市的褚柑奔波勞累。她一遍遍地告訴他人和自己:做好工作就是對褚老的最好回報;我會帶領全家四代,認真勤勞地做好我老伴留下來的事業。

2018年在褚時健90歲生日會上,他的兒子褚一斌已被正式確定為褚橙產業接班人。

褚老可以安心!

3.靈魂比生的時候更純潔一點

自3月5號下午褚時健送到了距離市區有10余公里的新殯儀館,每天都有人絡繹不絕地前來吊唁,送他最後一程。還有一些非直系親屬也自發地守靈。“王石是7號凌晨到的,一直守到清晨才離去,真有情義!”現場的工作人員這樣說。

前來送別的大多數人甚至從未見過褚時健。下雨天、遙遠的路途都沒能阻礙他們,他們不請自來,遠道而來。現場滿眼的花圈,挽聯密密麻麻寫滿了他們對逝者的哀思。生者用這種最質樸的方式表達對這位高尚逝者的敬意。

中國古人歷來有立德、立功、立言之說。某種程度上,褚時健做到了前兩者,他的文化水準不高,沒有像很多人成名之後寫大量的書、到處演講。他曾經說過的一些樸實的話亦如一把把利劍,穿透歲月、地域,在人們的心中激蕩:

褚時健,屬牛!

認定了要乾的事,只想贏,不想輸。對得起做過的事,對得起相處的人,一輩子無遺憾。

我人生裡沒有服過輸的時候,但我都是和自己較勁。我希望我的人生都體現在當下,而不是昨天曾經如何。

人要對自己負責任,只要自己不想趴下,別人是無法讓你趴下的。要說我一生的追求,我想很簡單,沾著手的事情就要乾好,大事小事都一樣。

的確,“褚時健這個人,還是做了一些事。”

褚時健到底是誰

有些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些人死了,他還活著。

——臧克家

3月5日褚時健去世的消息一經傳開,激起千層浪。企業界大佬柳傳志、馬雲、王石、王健林、潘石屹等人紛紛發文悼念。當天很多人的朋友圈被刷屏,大家沉浸在悲痛中。第二天劇情略有反轉,有自媒體言之鑿鑿發文,似乎在客觀地引導公眾理性看待褚時健,而言語不免夾雜著個人情緒。褚家的所有家屬三緘其口,拒絕了媒體的採訪。一些朋友不明真相,私信我求證。

我們看到的到底是被神化還是黑化的褚時健?褚時健到底是誰?

我無意卷入輿論漩渦。懷著對真相的探索,我在大營街、在玉溪走訪了很多人,他們中有褚時健曾經的下屬、現在的員工,有大營街的計程車司機、村民、村委會成員,也有褚橙莊園的合作夥伴等等,他們或曾與褚時健有比較多的接觸,或只聽過他的名字而從未見面。他們對褚時健有各種稱呼:褚廠長、褚老闆、褚爺爺、褚大爹、褚老頭、老褚、褚老……他們眼中的“褚時健”形象相異,又相同,向我呈現出一個立體飽滿、又接地氣的形象。

老褚為大營街做了很多事情,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們都很感謝他。

他就是鄰家大伯,下地來園子裡,經常和我們工人一起吃飯,很親切,沒有任何架子。

他很樸實。一件衣服能穿很多年,經常去田地裡,沾滿了泥土。他常坐在家裡一個固定的沙發上,顏色磨掉了,這些年依然在用。

眾人之所以紛紛要紀念褚時健,很大程度被他的人生閱歷而感染。從巔峰到谷底再觸底反彈、鋃鐺入獄又以74歲高齡創業、成為兩個行業大王……僅憑這樣的字眼就可以讓人熱血沸騰,備受鼓舞。

在熟悉褚時健的人眼裡,他讓後輩欽佩,卻又如此可親而鮮活生動。他身邊員工講述的故事,還原出他身上滲透出的企業家精神細小而具體,也讓我對他有了更深入的認知。

1.他是一個種地的勞動者

褚時健1928年出身於一個農民家庭。早在煙廠工作的時候,他自己就經常去田地,“褚廠長也能種出好煙葉”。這些年種植技術是他最感興趣的話題,“種橙子是回歸了他的老本行!”褚橙莊園的合作夥伴這樣說到。就在去褚橙莊園的山路上掛著一條橫幅標語:等人吃飯下米缸,自己流汗谷滿倉。

2.他是一個倔強的老人

褚時健不管是在糖廠、煙廠,還是種橙子,都在踐行著他的理念“活著,就得認真做事”。身邊的員工說“他很倔強”。他認準的事情,一定要執拗地堅持做到底,傾注了大量的心血種橙子。

如今褚橙可以做到水、光照、甜度等科學化的系統管理與控制,人們吃的不僅僅是情懷,吃的更是對一個匠人心血作品的認可。

《褚時健傳》作者周樺在悼念文章中說:在那個世界也弄他個轟轟烈烈。這樣一個倔強的老人無論走到哪裡,無論做什麽,都會下功夫、要認真。

正是這些點點滴滴成就了有傳奇色彩般的一個人。誠然,褚時健不是完美的,他備受爭議的點是在“在不該拿錢的時候拿了該拿的錢”,這成為此後眾人討論功與過繞不開的話題。

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如今,隨著褚時健的壽終正寢,關於他的討論也許可以蓋棺定論了。毫無疑問,褚時健不是一位聖人,但他是一位值得尊敬的真人

談到褚時健給自己定義的“墓志銘”,正和島創始人劉東華說,他所理解的褚老所謂“褚時健屬牛”,一是“俯首甘為孺子牛”,吃的是草,產出的是奶,做任何一份事業,服務任何一個群體,都樂於做牛做馬的“老黃牛”;二是褚老從不服輸的倔強和心氣,做任何一份事業,服務任何一個群體,都勇做最好、勇做第一的企業家精神。

生於土地,安於土地。也請讓這位逝者有尊嚴、安安靜靜地魂歸生養他的大地!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