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男子屁股痛3個月,醫生說不是坐骨神經疼,要做個心臟加強CT

去外科門診樓遛彎,會看到一個有意思的現象:

普外科、骨科、泌尿外科、胸外科等一排溜診室門口,等待隊伍最長的,肯定是骨科的頸肩腰腿痛門診。

由於歷史原因,如今60歲以上的老人大都經歷過年輕時候的重體力勞動,很多人勞累過度,腰椎間盤突出、骨質增生、膝蓋的退行性骨關節病非常常見。

以前沒有額外收入,很多老人就是靠著幾畝口糧地,面朝黃土背朝天,供出一個甚至幾個孩子讀大學。

所以,要對土地對農民心懷敬意!

一位一瘸一拐的男子,說他屁股疼

這天,疼痛門診來了一位58歲的男子,右臀部腫痛3個月,這半個月加重,右腿也開始疼起來。

這是椎間盤突出、坐骨神經痛的常見癥狀,但骨科王主任給他做完體格檢查,反而不考慮坐骨神經疼,因為直腿抬高試驗陰性,並且臀部摸到一個硬腫塊。

老主任臉色有點凝重,默默坐下,開了個骨盆CT,果然:


右側髂骨發現了一個巨大腫瘤,足足16厘米,把骨頭都吃掉了一部分,首先要考慮惡性的了。

骨盆常見溶骨性腫瘤

中老年人發生在骨盆的腫瘤,一般要考慮轉移瘤,軟骨肉瘤或骨髓瘤。

這個病人的腫瘤幾乎沒有成骨性高密度改變,不符合軟骨肉瘤;骨髓瘤一般骨質膨脹顯著,可伴有較大的軟組織腫塊,但基本都是富血供的。

那就要重點考慮轉移瘤。

但奇怪的是,病人住院後全身檢查,沒有發現其它部位的原發腫瘤,肺部、內臟、攝護腺、腦都檢查過了,沒有異常發現。

難道不是轉移瘤?診斷方向錯了?

越是疑難病例,越能凸顯經驗和思維拓展的重要性!這個時候,老醫生往往能一錘定音!

會診討論的時候,我們科老主任說,做個心臟增強CT吧!

難道心臟會長腫瘤?

結果——

果然在右心房發現了一個橢圓形大腫塊!密度不均勻,邊界不清晰,增強掃描強化不均勻,符合惡性特徵。

但這個心臟腫瘤會是什麼呢?是癌症嗎?

豪大夫也沒見過,就請教司機(山東腫瘤醫院黃教授),司機說:


發生於心臟的腫瘤少見,約75%為良性,其中以心臟粘液瘤最常見。

1.原發性心臟惡性腫瘤少見,最多見的是血管肉瘤,其次為橫紋肌肉瘤。

2.心臟血管肉瘤可發生於任何年齡,最常見於30-40歲。絕大多數腫瘤發生於右心系統,尤其是右心房。文獻報導心臟血管肉瘤約66%-89%的病例發生肺轉移。

3.血管肉瘤生長方式包括兩種:向腔內生長、邊界清晰和向心包瀰漫性浸潤生長。免疫組化對本病的診斷有重要價值,表現為:PCNA+、Ki-67+、CD31+、CD34+、EMA-。

根據病人的資料,司機考慮右心房的血管肉瘤,對不對呢?

徵得病人和家屬同意,我們對髂骨腫瘤做了穿刺,


病理結合免疫組化,符合血管肉瘤。

免疫組化:CD34+、CD31+、Fli-1+、CD117+、SMA-、Desmin-、S-100-、CKpan-、

Ki-67+約20-30%。

經歷上述過程,終於明確診斷,這位病人是右心房的惡性腫瘤轉移到骨盆,引起的臀部和腿部疼痛,比較遺憾。

已經是晚期,只能選擇一些保守治療措施延長壽命了。

很多癌症之所以可怕,就是早期常常沒有明顯癥狀,甚至會以轉移部位的癥狀就診。這也是我們呼籲重視定期健康體檢的原因,早發現早治療是防癌的有效手段。

這裡是影像科豪大夫,感謝您的閱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