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1905電影網專稿 《速度與激情:特別行動》本周上映,首日排片率就超過了50%,就連《哪吒之魔童降世》都得在排片佔比上讓道,更別提姚晨主演的《送我上青雲》了。


《速激》上映首日排片情況


前有現象級的《哪吒》,後有火爆依舊的《速激》,同期還有《憤怒鳥2》《全職高手》等IP力作,商業屬性較弱的《送我上青雲》很容易被觀眾忽略。


這種“夾縫求生”的尷尬在影院排片上體現得十分明顯——上映首日,這部女性題材電影排片佔比僅為2.3%,次日更跌至1.5%。雖然後續有所逆襲,但最高僅為3.6%。



導演騰叢叢隨即在微博發聲呼籲增加排片:“作為一名新導演,我能夠理解公眾對我的懷疑,我也能夠理解院線經理對女性題材的觀望和猶豫……真摯的希望院線朋友,給《送我上青雲》的觀眾安排些許適合觀影的場次。”


《送我上青雲》導演微博求排片


自2016年六旬製片人方勵《百鳥朝鳳》直播“下跪”起,近年電影主創或觀眾向影院呼籲增加排片的現象也越來越多。


“求增排片”真的能起到實際效果嗎?影院又會按什麽標準來分配排片佔比呢?小電君聯繫了多位相關從業人士,試圖解答“影院排片”到底有哪些門道。


如何排片?映前看體量,映後交市場


一部電影的首日排片率最能體現影院的期待值。從發行方處拿到新片後,影院經理會對影片質量進行初步評估,綜合考慮IP、演出陣容、宣發力度、觀眾期待等因素,給出首日排片。


“看同檔期競爭影片的實力,主演陣容,前期話題足不足等,我們業內的話就叫影片的體量。”成都某影院經理張貝(化名)說。她本以為《送我上青雲》會是匹黑馬,結合主演知名度和網上的話題炒作,首日還增加了場次。



也有影院經理更傾向數據的反饋,比如去各大主流網站觀察影評和想看指數,輔助自己進行判斷。此外,片方願意在前期的首映、路演、贈票等活動上投入多少也會是參考指標。


購票平台的想看指數成為不少影城排片的參考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有不少影投/影管公司會直接對下屬影院給出排片指導,如“萬達系”總部有排片部,直接將佔比建議下發至各影院。來自影投公司的影響力度則因情況而異,“影管不同對影院的指導主控也不同,留給影院的自主操作權限也就不同。”


有的影院影廳較多,還能保留部分賣座的老片,比較小的影城就只能全部排映新片,而“直管影城幾乎都要聽從安排,部分加盟的自主權更大”。


過去業界有條不成文的規律是“首日票房的十倍是總票房,首周票房是總票房的一半”,但隨著中國電影市場的發展變化,影片靠口碑、靠“自來水”逆襲的情況越來越多,上映後排片率反向浮動的情況也愈發常見。如近年的《岡仁波齊》《二十二》,首日排片率分別低至1.5%和1.4%,峰值比例則分別翻了5倍和10倍。



電影上映之後,影院會更多根據觀眾的聲音來調整排片,市場反饋就成了影響排片率的最重要指標。有的影城工作人員會分時段統計當地城市的大盤數據以及店內的影片成績報表,根據數據反映出的問題隨時調整後面的排片比例。


簡言之,一旦交給市場,不論電影原本的“牌面”多強,如何排片都取決於“投入產出比”。


今年4月《復仇者聯盟4》強勢登陸,排片率一度高達83%,但當日票房佔比是誇張的98%,就是典型且合理的高投入高產出了。



歸根結底,影院的最終訴求是盈利。北京某影院經理馬文(化名)表示影片“吸金力”才是最根本的因素:“導演求排片,影院求收益,都無可厚非。但作為經理人,影片所帶來的收益才是影院希望看到的。”

 

文藝片天然處於劣勢


《複聯4》上映時,剛捧回柏林銀熊獎的王景春在微博上炮轟其排片太高;曹保平延期五年的《狗十三》撞上《海王》,宣發方麥特文化董事長陳礪志也公開表示對排片量和排片時段不滿;根據首周末的排片來看,《送我上青雲》接下來也將被《速度與激情:特別行動》碾壓。



不難發現,會發聲表達對排片量或排片時段不滿的,多半都是文藝片。而這些風格偏藝術的電影即使靠口碑拉回一些,也不可能擁有和商業片同等量級的排片率。


對此在一線進行排片工作的影院經理們看法尤為一致:“畢竟大部分人喜歡看商業片”,“這很難平衡”,“多半都是叫好不叫座,文藝片會給安排非黃金時段的場次”。


有受訪者專門提及“法國規定一部影片最高排映不得超過35%,為的就是排片多樣化。但那是由於市場和觀眾成熟,我們還需要時間”,認為現階段國內觀眾的觀影需求還不夠多元,科幻、動作、喜劇等題材更容易被青睞。


而對承擔經營壓力的影院而言,只服務於“小眾中的小眾”的文藝電影在排片競爭上確實天然處於劣勢。


不過這組矛盾也在隨市場的進步而緩和,資本也開始願意在文藝片領域布局。如2016年發起成立的“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包括中影、萬達、百老匯、保利萬和等多條知名院線,要求加盟影院固定一個影廳每日放映4場藝術電影。



通過三年的運營,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已從首批100家加盟影院擴大到248個城市3222家影院,加盟銀幕達到3795塊。


對處於行業下遊的影院來說,有時甚至也會為“叫好不叫座”的電影自發宣傳。


受訪者提供的朋友圈截圖,來自影城負責人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認為,藝術電影不僅有自己的觀眾,更是有未來的,因為它是整個電影工業體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沒有了文藝片的這個探索和創意,那麽電影工業就會出現保守和發展停滯的情況。”


主創發聲,對影院影響不大


以今年暑期檔最火熱的電影《哪吒》為例,一度排片佔比超過50%。即便上映了近一個月,根據相關票房軟體記錄,全國每天排片超過10萬場次。而《送我上青雲》排片最高時,全國整天也僅1萬3000余場。差距一目了然。



電影主創認為作品未能在市場上得到應有對待,寄望於排片率也理所當然,不過外部聲音對影院的實際影響微乎其微。


當年《百鳥朝鳳》製片人方勵的一跪引發全網熱議,張貝對此印象深刻,但沒有因此在排片佔比上做出調整。她表示即便話題熱度攀升,也“對影城沒什麽影響”。


但事實上,“方勵下跪”確實帶動了影片的熱度,同時提升了觀眾的觀影熱情。最後,《百鳥朝鳳》排片一度逆襲至11%。



不少影院經理都提到“願意讓好電影被更多人看到”,甚至不免摻入個人願景。


如耀萊影城的市場經理夏平(化名)就認為“像《二十二》展現的那段不該被遺忘的歷史我們一定要支持,最大權限支持”。


“個人情懷”顯然大不過市場規律,曾經小半個娛樂圈都在為《二十二》發聲,影片的首日排片僅為1.7%。但上映首周末,在“情懷”推動下,加上影片本身的高口碑,排片一度逆襲到10.8%。



主創的公開發聲可以成為新聞熱點,但不會成為拉升排片的刺激點。話題也好、口碑也罷,前提是能轉化成購票驅動力,排片率才會產生相應變化。


在質量相近的情況下況且如此,如果口碑不佳,更是怎麽呼籲也沒用了。《在世界中心呼喚愛》的導演曾寫長信表達“希望增加排片”,《盲道》導演曾就“買票難”給觀眾道歉,排片率均沒能產生波動。


發行方與影院的角力:合作模式在改變


影片排片佔比多少,也是發行方與影院的一場角力,發行方會力求在合理範圍內爭取更理想的排片佔比。兩者的合作關係雖從未改變,但宣發手段對排片率的影響在逐漸降低。


“過去只要合作關係穩定,宣發資源優厚,影城都會嘗試滿足發行方的訴求。”據從業者透露,前些年各大發行方可以通過自己的資源和宣發能力,影響到影城的排片佔比。


但當下國內電影市場日趨成熟,影院對市場的判斷也趨於理性。“僅僅靠影片本體之外的策略支撐,會非常乏力。”


另一方面,“每一個發行人員都會遇到”和影院因排片不足所造成的衝突。有談好了佔比結果變卦的,有雙方商議的時間點太早、等到臨上映時情況有變無法達標的。解決辦法往往是避開首日的緊張情況,在後面幾天或下一個項目時盡量支持。


“雖然工作上不好交代,但大家心裡都明白往後還要繼續合作,還是要面對同樣的事,同樣的人,不同的只有片子。”一位負責電影宣發的工作人員坦言。


數年前有報導曝光發行方為提高排片率,常用“返點分成”、“塞紅包”、“陪飯陪酒”等方法,記者也就此詢問了相關業內人士,有人直言“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江湖!避免不了”,也有從業者誠懇表達了“不排除個別現象,但我們絕對不會,得對企業、觀眾以及口碑負責”。相關業態總體還是在向良性發展。


當影片上映之後,發行方則會根據影片反響和表現選擇追加預算還是及時止損,影響排片率的最直接權力還是交給了觀眾。正如王景春那條微博下有條熱評稱“不是因為排片高才有人看,而是因為有人看所以排片高”,“市場檢驗”終歸是“排片率”的最佳注腳。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