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最好的我們》破2億 這是“最好的青春片”嗎?


1905電影網專稿 近三天的單日票房冠軍,不是好萊塢大片《X戰警:黑鳳凰》,不是王晶執導,巨星雲集的《追龍2》,而是一部不那麽起眼的青春片——《最好的我們》


影片從上映首日的第四名一路逆襲,累計票房達到2.32億,已連續三天佔據票房榜首位,出乎不少人的意料。


在上映之初,曾有媒體曝出《最好的我們》疑似出現大量“幽靈場”,有票房注水的嫌疑。這一消息也獲得了同檔期影片《追龍2》導演王晶的微博轉發。其後,片方發布聲明,稱該現象為個別影院存在的系統問題或特殊原因導致,並無“票房注水”。


目前,這一事件尚無定論,但以《最好的我們》目前的票房來看,影片已超過了情人節上映的《一吻定情》,僅次於3.54億的《老師·好》,成為今年第二賣座的青春片。某售票平台對其票房預測也達到了3.79億。




大片夾擊

《最好的我們》如何實現逆襲?

 

從某售票平台公布的“想看”數據分布不難看出,95後甚至00後的女性觀眾是《最好的我們》的核心閱聽人群。女性觀眾“想看”比例佔到76.5%,24歲以下觀眾比例也達到了74.2%。

 

這一畫像與同檔期上映的華語片《追龍2》非常不同,後者想看用戶中有69.9%為男性,25歲以上觀眾也佔到54%。

 


 


《最好的我們》從影片本身到宣傳側重點都很好地迎合了目標閱聽人群的需求。

 

與前些年盛行的疼痛系青春片不同,從《最好的我們》《你好,舊時光》到《致我們暖暖的小時光》,校園甜寵題材一直是青春劇的爆款製造機。這是劇版《最好的我們》大熱的原因,影版也同樣在人物和劇情設置中強化了“甜”這一特質。

 

男女主角余淮與耿耿之間的互動強調“撒糖”和“CP感”,後半部分余淮的不辭而別雖然套路,但深得愛情片“甜中有虐,虐中帶糖”的精髓,為緬懷青春、憧憬愛情的女性閱聽人提供了很好的感情出口。

 


與同檔期影片相比,《最好的我們》在宣傳上也更具策略性。


首先,結合“高考”這一熱點話題,用一則“老師在高考前最後一次叮嚀注意事項”的正片片段登上抖音熱搜,喚起了不少“回憶殺”,相關視頻的點讚量超過百萬次。

 

 


與《比悲傷》《前任3》等影片類似,《最好的我們》在社交網站的宣傳也主打“催淚”這一賣點。


路演過程中,各年齡段觀眾流淚感動的畫面都獲得了很高的評論和點讚量,實現了較好的下沉傳播效果。

 

 


雖然《最好的我們》首日排片和票房均不及《追龍2》,但憑借宣傳和口碑不斷發酵,上映第三日便超過了《追龍2》,最終位列端午檔華語片票房第一名。在隨後的工作日中,影片還完成了對《X戰警:黑鳳凰》的單日票房逆襲。

 

值得一提的是,《黑鳳凰》和《追龍2》都屬於續集片,有前作的珠玉在前,觀眾原本都對續集寄予厚望,但兩部影片的質量均未達到預期,造成口碑崩塌,在購票平台上的評分僅有7.1分和7.6分。


反觀《最好的我們》,上映前原本不被看好,但由於成片質量尚可,讓人有超出預期的驚喜感。雖然豆瓣評分僅有5.8分,但兩大售票平台的評分均超過8分,遠超同檔期新片,票房逆襲也就不難理解了。


IP魔力依舊

什麽才是“最好的”青春片?

 

2013年,趙薇的導演處女作《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以6000萬的投資拿下7.26億票房,至今仍是最賣座的華語青春片之一。《致青春》小成本高回報的模式也讓資本蜂擁而至,帶火了一大批同質化的青春片項目。



2013年6月,《小時代》上映,拿下4.84億票房。之後的兩年中,《小時代2、3、4》密集上映,雖然口碑爭議不斷,但票房最低的第二部也有2.96億入账。

 

2014年,《同桌的你》《匆匆那年》相繼上映,票房均在5億上下。再加上之後的《左耳》《梔子花開》《微微一笑很傾城》《致青春2》《夏有喬木 雅望天堂》《萬物生長》等影片,青春片在15、16年迎來集中爆發。



這些青春片大部分遵循著“大熱青春文學IP改編+流量明星擔當主演+出軌車禍墮胎等極端劇情”的配方,在取得高票房、高投資回報率的同時,也在逐漸消耗著觀眾的熱情。


一時間,爛片和狗血幾乎成了青春片的代名詞。

 

 


2017年,青春片進入低谷期,票房最高的《閃光少女》僅有6485萬,未能過億。改編自熱門IP的《秘果》《那一場呼嘯而過的青春》,票房也均未突破千萬大關。觀眾對於青春片這一類型已進入審美疲勞期。



與此同時,《最好的我們》等一批網劇的大熱也為青春片創作提供了新思路。

 

2016年,八月長安的網絡小說《最好的我們》被翻拍成同名網劇,由劉昊然譚松韻主演,拿下8.9的超高評分,全網播放量累積達到33.4億,成為當年現象級青春劇集。



劇版《最好的我們》的火爆不僅因為劉昊然、譚松韻這一對“耿耿於懷CP”溢出螢幕的CP感,更因為小說和劇本對於高中生活細膩寫實的描繪。

 

沒有墮胎、車禍、暴力等極端衝突或疼痛青春,有的只是軍訓、考試、文理分班、大合唱等再樸實不過的學校生活點滴和細水長流的懵懂愛情。

 

正是在“神仙選角”與接地氣的劇情共同作用下,《最好的我們》成功與觀眾發生了化學效應,讓80、90後的懷舊情懷實現了集中爆發。



這一次的電影版《最好的我們》同樣延續了劇版的成功法則。雖然演員演技和成人段落引發了不少爭議,整體質量也不如劇版驚豔,但對高中生活的自然展現仍然是打動觀眾的關鍵因素。

 

這一點在今年的另一部青春片爆款《老師·好》中也有體現。影片獨辟蹊徑地從老師的視角回望了80後的青春歲月,雖然從劇作到拍攝手法並無出眾之處,但仍憑借寫實的劇情,極高的還原度成功打動了觀眾。



從《閃光少女》《快把我哥帶走》《狗十三》《老師·好》,近幾年收獲好評的青春片越來越呈現出“回歸現實”趨勢,用接地氣的劇情和人物喚起觀眾的代入感和情感共鳴。畢竟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青春哪兒有那麽多轟轟烈烈,多的不過是那些單純的小美好。

 

在主角的選角上也不再唯流量是從,越來越多的青春片大膽啟用“青春感”十足的新演員,不再用所謂明星裝嫩尬演。主題也不再局限於愛情,而向親情、友情、師生情等更多維度擴展。



對於青春片而言,IP和流量並非原罪,劇本也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萬能法則。在質量為王的時代,青春片的成功還要回歸到最簡單的那兩個字——“好看”上來。

 

畢竟在青春的時光裡有“最好的我們”,自然不允許爛片隨意踐踏。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