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夏天來了,這8種菜萬萬吃不得!一不小心就會… | 提醒

氣溫升高,

細菌愈發活躍了,

腸道疾病逐漸進入高發季。

如果有人說「吃隔夜菜可能會引發致命疾病」,

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不信,你看↓↓

可能有人要問:「我偶爾也會吃隔夜菜,怎沒啥感覺喃?」

別高興太早!

到底哪些隔夜菜吃不得?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這份清單一定要看一遍。

播放GIF

01

隔夜菜「8不吃」 特別是第一種

隔夜菜並不單指放了一夜的菜,如果放置時間超過8~10個小時,就應該算「隔夜」了。而對於這些危害猛於虎的隔夜菜,該倒就倒,千萬別手軟!

01

綠葉菜隔夜最危險

通常,莖葉類蔬菜硝酸鹽含量最高,瓜類蔬菜稍低,根莖類和花菜類居中。因此,如果同時購買了大量蔬菜,應該先吃葉菜類的,比如大白菜、菠菜等。如果準備多做一些菜第二天熱著吃,應盡量少做莖葉類蔬菜,而選擇瓜類蔬菜。

建議:綠色蔬菜加工後最好在4小時內吃完,特別是夏天,如果綠葉菜實在沒吃完,就不要隔夜了。尤其是菠菜和芹菜,硝酸鹽含量都比較高。再次加熱後,很容易轉化為亞硝酸鹽。

02

隔夜海鮮損肝腎

螃蟹、魚類、蝦類等海鮮,隔夜後會產生蛋白質降解物,損傷肝、腎功能。如果實在買多了,可以把生海鮮用保鮮袋或保鮮盒裝好,放入冰箱冷凍,下次再烹調。

03

久放半熟雞蛋很危險

很多人都愛吃半熟蛋,可是這種蛋殺菌不徹底,再加上雞蛋營養豐富,格外容易滋生細菌。久放後食用,易發生危險。所以蛋最好也不要隔夜,即煮即吃最好。

但是,如果第一次雞蛋煮熟了,而且在低溫、密封情況下儲藏,一般保存48個小時都沒有問題。

04

銀耳、蘑菇要當心

不論是野生的還是人工栽培的銀耳、蘑菇等,都容易殘留很多硝酸鹽。如果放的時間實在有點久,就只能忍痛扔掉,否則可能引起腸胃不適。

05

隔夜湯不放金屬器皿

剩湯如果長時間盛在鋁鍋、鐵鍋內,會析出對人體有害的物質。

存湯的最好辦法是:湯裡不要放鹽之類的調味料。煮好湯,用乾淨的杓子盛出當天要喝的。喝不完的,最好是用瓦鍋,或保鮮盒存放在冰箱裡。

06

隔夜滷味不要吃

預防食物中毒,春夏季節吃滷味不要隔夜。即使放在冰箱裡,也並非絕對「保險」。冰箱裡易滋生黴菌,還有嗜冷菌等。

07

隔夜涼拌菜

涼拌菜在加工的時候就已經受到了較多汙染,若將它隔夜保存,即使冷藏也很有可能已經變質。

08

隔夜土豆不要吃

土豆是個好東西,但是也不能隔夜後再加熱使用,這樣不僅會造成土豆營養成分的流失,還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損害。

02

隔夜飯菜會致癌?不超這個量問題不大

導致食物中有毒成分增加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因為食物中的化學物質產生了致癌物,如亞硝酸鹽,即使加熱也不能去除;二是在放置時受到了外來細菌的二次汙染。

關於隔夜飯菜的危害,大家聽得最多的就是「會致癌」。

因為經過一夜存放的食物,亞硝酸鹽的含量會增加。當亞硝酸鹽進入人體後,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成亞硝胺。亞硝胺是一種很強的致癌物。不過別擔心,拋開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只要一次性不吃幾十公斤的隔夜飯菜,就不會有啥大問題。

別高興得太早,雖說隔夜飯菜致癌風險特別小,但是並不代表你可以隨意吃。

它除了存在亞硝酸鹽含量增多的問題,其實最大的問題是營養流失、病菌多。

03

剩飯剩菜該怎辦?營養專家這樣做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食品安全五要點」第四點「保持食物的安全溫度」中建議:

熟食室溫不得存放2小時以上,應及時冷藏(最好在5℃以下),不要在冰箱裡放超過3天剩飯菜加熱的次數不應該超過1次。

有的剩飯剩菜並不是絕對不能吃,只要保存得當、烹飪合理,還是可以食用的。具體步驟:

熱食物晾涼再放

熱食物突然進入低溫環境,食物的熱氣會引起水蒸氣凝結,促使黴菌生長,從而導致冰箱裡的食物霉變。

涼透後,要及時放入冰箱,即使在冬季,也不要長時間放在外面。

不同剩菜分開儲存

可避免細菌交叉汙染。還需要用乾淨的容器密閉儲存,如保鮮盒、保鮮袋,或者把碗盤附上一層保鮮膜。

存放時間不宜過長

最好能在5~6個小時內吃掉。但如果食物存放的時間過長,產生了亞硝酸鹽以及黃曲霉素等,加熱就起不到作用了。

吃前要回鍋熱透

除了合理儲存,回鍋加熱也是保障健康的關鍵。剩菜在冰箱裡儲存,吃之前一定要高溫回鍋,把菜整體加熱到100℃,保持沸騰3分鐘以上。因為低溫只能抑製細菌繁殖,不能徹底殺死細菌。

定期清潔冰箱

不少家庭的冰箱沒定期清潔,各類細菌(尤其是大腸桿菌)會在濕冷環境中滋生。取出冷藏食物,立即食用,細菌會入侵胃腸,引發「冰箱性胃腸炎」。因此,三個月左右,冰箱要做一次大掃除。

最後提醒大家:

1.有的隔夜菜可以吃,但還是盡量少吃,按量做菜,盡量不剩菜。

2.老人、孕婦、孩子、慢性病人等特殊人群,要謹慎。

3.剩飯菜建議在2天內吃完,超過3天最好倒掉!

氣象熱了,

為了大家的身體健康,

一定要多多注意

隱藏在身邊的小問題哦!

科普,我們是專業的!

中國科協官方微信 國家科普門戶平台

關注我們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