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為何“十年國債3%和人民幣匯率7”成為我的信仰?

  作者:鄧海清 陳曦 劉偉   

  原標題:為何“十年國債3%、人民幣匯率7”成為我的信仰?“合理充裕+打破剛兌”=“資產荒卷土重來”!

  2018年7月2日,十年國債180011下行至3.45%、十年國開債180205下行至4.20%,充分驗證了我們作為“中國債市第一多頭”的觀點:“10年國債3.8%閉著眼睛買”、“兩階段行情,第一階段4%至3.7%,第二階段3.7%至3.4%”。

  近期,不少市場觀點提出“人民幣沒有大幅貶值的基礎”,但現實是,人民幣匯率仍在持續貶值,我們看空人民幣匯率的觀點不斷得到驗證。

  對於目前的市場環境,我們認為,現在已經出現“資產荒”的跡象,核心是錢不值錢:對內,無風險的債券價格上漲,收益率下降;對外,美元價格上漲,人民幣貶值。

  “資產荒”這個詞起源於2015年底-2016年上半年,用來形容銀行、委外機構無資產可配,或者更準確的描述是“無風險高收益資產荒”。

  當年的資產荒,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2015年的股市暴跌,是資產荒的起點。股災之後,市場信心崩潰,大量投向股票的資金無處可去。

  第二,經濟下行過程中,高收益資產回報率下降,非標等收益率一路下滑,且風險在加大,非標不再是無風險資產。

  第三,2015年6月開始央行貨幣寬鬆顯著加碼,銀行在缺少資產的同時,負債來源充裕。

  回顧2015-2016年的“資產荒”行情,結果是債券市場的“瘋牛”。

  當時債券市場的第一個特徵是“加杠杆、加久期、降資質”,形成了一個循環:“買債增加-債券收益率下降-被迫加杠杆、加久期-債券收益率繼續下降-……”。

  第二個特徵是“掃平一切價值窪地”,無論是超長期,還是非活躍,都會出現顯著的下行,原因在於,活躍品種會很快下行到位,然後踏空者不願意追高,只能做超長期搏一把大的,或者買非活躍至少利率相對高。

  我們認為,當前的市場環境與2015-2016年的“資產荒”非常相似,一方面,銀行資產端的無風險高收益資產來源不足,另一方面,國務院、央行重新定調“合理充裕”,銀行的負債端正在出現明顯改善。

  第一,2018年股市重現2015年類似的大跌,自從我們在2017年底提出“2018年股市應如履薄冰”之後,除了2018年1月上演了最後的瘋狂,之後一路下跌,跌幅已達22%,儘管距離2015年的40%仍有不少差距,但是對市場信心的影響是相似的。

  第二,與2015-2016年不同,現在存在“打破剛性兌付”、“緊信用”的問題。一方面,監管因素導致“非標”等融資急劇收縮,另一方面,民企資金鏈斷裂後風險暴露,銀行開始惜貸,加劇“緊信用”問題。這一情況事實上比2015-2016年要嚴重的多。

  第三,國務院、央行重新定調“合理充裕”。我們“海清FICC頻道”是最早意識到這個變化的團隊,我們在6月21日報告《央行降準是個好藥方!預測十年國債下至3%,人民幣匯率貶至7,去杠杆將從“劇痛”轉入“無痛”》就提出,“對流動性的定調切換至‘合理充裕’,是比‘定向降準’更為至關重要的政策信號。”

  海清FICC頻道認為,目前的“資產荒”已經形成,這是市場應當意識到的重大變化。

  可以預見,這一次的“資產荒”與2015-2016年的“資產荒”有一個最大的不同,就是這一輪“資產荒”不可能出現“降資質”,因為在打破剛性兌付的背景下,“降資質”無異於火中取栗。

  因此,這一輪“資產荒”的受益者,將是各種期限的利率債、同業存單、高等級短久期信用債,無腦買低等級的時代一去不複返。

  在“資產荒”的背景下,對於大類資產配置,海清FICC頻道維持之前觀點不變:(1)“2018年股市應如履薄冰”、(2)“十年國債下至3%”、(3)“人民幣匯率貶值7”。

  有市場觀點對於我們同時“看貶匯率,看下利率”表示不解,因為不少觀點認為,人民幣貶值會製約貨幣寬鬆,從而導致利率下行。

  我們認為,這種觀點是對於目前市場的核心矛盾理解不到位的表現,即兩者都是由於“寬貨幣”驅動,因此是並列關係,而沒有因果關係。

  用“資產荒”的邏輯講,“資產荒”實際上是錢不值錢,結果是“對內貶值+對外貶值”。

  “對內貶值”,是大家都要購買的資產變的值錢,資產的價格上升,對應的就是債券價格上升,而債券價格上升,就等於債券收益率下降。

  需要注意的是,“對內貶值”不一定導致通脹,我們在2016年的《再駁危言聳聽“滯脹論”—貨幣超發與滯脹的血親關係靠譜嗎?》等一系列報告中提出,貨幣超發不會導致實體經濟的滯脹,因為沒有人會通過購買實物資產來保值增值。

  “對外貶值”,是“資產荒”導致購買外國資產的需要上升,結果是外幣升值,人民幣貶值。

  因此,“看貶人民幣、看多債券市場”並不矛盾;相反,這是共同因素驅動的結果。

  對於債券市場,海清FICC頻道作為“中國債市第一多頭”,我們先後提出了“2018年最好、最確定的機會是利率債”、“十年國債3.8%閉著眼睛買”、“兩階段行情,第一階段4%至3.7%,第二階段3.7%至3.4%”,“十年國債下至3%”,隨著貨幣政策、匯率政策、房地產政策巨變,“資產荒”史詩級行情正在卷土重來,2018年實現前述全部目標的確定性越來越大。

  對於人民幣匯率,海清FICC頻道最早提出“人民幣匯率貶至7”。匯率已經不再是製約中國央行的因素,在中美經濟走勢分化、中美貨幣政策分化、美元升值周期下,中國政策層絕不應重演2014-2016年的“棄外儲、保匯率”悲劇,而是應當效仿歐洲、日本,允許人民幣匯率在合理水準上進行貶值。在中國貿易戰的背景下,中國人民幣匯率的貶值,不應當成為市場恐慌的因素,反而可以大大改善中國在貿易戰中的被動局面,獲得更大的回旋太空,這對於中國經濟而言,利大於弊。

責任編輯:郭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