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汶川地震重災區如今充滿生機

本報成都5月9日電 (記者王明峰)四川省統計局7日發布“5·12”汶川特大地震10年重災區經濟發展報告,10年來,汶川地震39個重災縣(市、區)地區生產總值(GDP)按可比價格計算,年均增長11.8%,比全省年均增速高0.8個百分點……一系列數據指標,直觀呈現災區發展成效。

10年前的“5·12”汶川地震,給災區及四川經濟社會發展帶來重大影響。2008年,10個極重災縣(市、區)經濟遭受重創。

在黨中央和國務院的堅強長官下,在全國黨政軍民大力支持、傾情支援下,四川統籌科學救災、科學重建、科學發展,有力地推動了災後恢復重建和大災之後加快發展。

10年來,災區上下穩中求進追趕發展。2017年,39個國定重災縣GDP達到6829.7億元,總量是2008年的3倍,按可比價格計算年均增長11.8%,比全省年均增速高0.8個百分點。

經濟結構更加優化。39個重災縣三次產業結構從2008年的21.7∶45.0∶33.3調整為2017年的13.2∶45.9∶40.9。

人均GDP大幅提升。2017年,39個重災縣人均GDP達到42188元,是2008年的3倍,相當於全省平均水準的94.5%。

財政實力持續增強。災後恢復重建以來,在各項政策引導支持下,災區財政收入的基礎更加堅實,財政實力不斷增強。2017年,39個重災縣實現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11.0億元,是2008年的4.3倍。

與此同時,災區深入實施城鄉統籌發展戰略,優化城鎮布局,推進幸福美麗新村建設,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城鄉面貌和人居環境煥然一新。2017年末,39個重災縣常住人口1618.88萬人,其中城鎮人口774萬人,城鎮化率達到47.8%。

10年來,四川省委和省政府始終把保障改善民生作為災後恢復重建、發展的重中之重,實施多項民生工程,加強基本生活保障,切實解決就業、上學、看病問題,災區人民收入不斷提升;結合脫貧攻堅政策,大力支持災區群眾建立專業合作社,通過統籌發展優勢特色農業和旅遊業,聚焦發展物流、商貿、金融、資訊和服務外包業等,拓寬群眾就業管道。

2017年,39個重災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0870元,是2008年的2.9倍;39個重災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30元,是2008年的3.1倍。(人民日報 王明峰)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