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汶川地震重災區十年經濟發展報告公布:GDP十年翻3倍

封面新聞記者 李秀江

汶川地震即將迎來10周年,地震救援、恢復重建的故事屢見媒體。10年來,災區經濟發展情況如何?

5月7日,四川省統計局發布汶川特大地震10年重災區經濟發展相關數據:10年來,災區上下穩中求進追趕發展,經濟增長速度始終高於全省平均水準,經濟總量穩步擴大,經濟發展成就顯著。

數據

39個國定重災縣GDP達6829.7億元,總量是2008年3倍

2009年至2017年,39個國定重災縣經濟按可比價格計算年均增長11.8%,比全省年均增速高0.8個百分點。10個極重災縣年均增長13.1%,比全省高2.1個百分點。其中茂縣、汶川、北川、平武、彭州等地經濟保持較快增長,年均增長分別為15.6%、15.3%、15%、15%、和13.9%。

10年前的“5·12”汶川特大地震,給災區及四川經濟社會發展帶來重大影響。2008年,39個國定重災縣經濟增速由上年的上升14.8%轉為下降2.2%,其中汶川縣、綿竹市、什邡市等10個極重災縣經濟下降25.3%。

10年來,地震災區著力鞏固和發展災後恢復重建成果,落實《汶川地震災區發展振興規劃》各項要求,進一步加大投資力度,大力提升災區可持續發展能力,加快產業發展,著力改善民生,災區經濟發展振興成就顯著。

看總量,持續穩步擴大。2017年,39個國定重災縣地區生產總值(GDP)達到6829.7億元,總量是2008年(2247.3 億元)的3倍。10個極重災縣2017年實現GDP 1657.5億元,是2008年的3.3倍。

看結構,進一步調整優化。數據顯示,39個重災縣三次產業結構從2008年的21.7:45.0:33.3調整為13.2:45.9:40.9,第一產業比重下降8.5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提高0.9個百分點,服務業比重提高7.6個百分點,產業結構進一步調整優化。10個極重災縣三次產業結構從2008年的19.8:47.9:32.3調整為12.2:48.2:39.5,第一產業比重降低7.6個百分點,服務業比重提高7.3個百分點。

看人均,經濟總量不斷躍升的同時,災區人均水準大幅提升。2017年,39個重災縣人均GDP達到42188元,是2008年(13836元)的3倍,相當於全省平均水準的94.5%,比2008年(89.3%)提高5.2個百分點;其中,2017年10個極重災縣人均GDP達到47324元,比全省平均水準高2673元,是2008年(13609元)的3.5倍。10個極重災縣有9個縣人均GDP在全省縣域排名中提升位次,其中茂縣、都江堰市、彭州市分別提升83、33、32位。

變化

災區新產業、新風貌、新生活變了樣

新產業——10年來,災區狠抓產業發展,推動農業農村經濟穩定發展,工業加速轉型發展,服務業加快發展,經濟基礎進一步夯實鞏固。2017年,39個重災縣第一產業增加值達901.2億元,是2008年的1.9倍,年均增長4.1%。推動工業轉型發展,2017年,39個重災縣實現全部工業增加值2696.9億元,總量是2008年(870.5億元)的3.1倍,年均增長15.3%,比全省平均增速高2.1個百分點。其中,黑水縣、茂縣、小金縣、理縣、朝天區、松潘縣等工業加快發展,2017年全部工業增加值總量均為2008年的10倍以上。加快發展服務業,2017年,39個重災縣實現服務業增加值2796.2億元,總量是2008年(748億元)的3.7倍,年均增長10.6%;10個極重災縣實現服務業增加值654.9億元,是2008年的4倍,年均增長11.8%。

新風貌——10年來,災區深入實施“兩化”互動、城鄉統籌發展戰略,優化城鎮布局,推進幸福美麗新村建設,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城鄉面貌和人居環境煥然一新。新農村建設全面提速,災區湧現出綿竹年畫村等一大批特色生態聚居點和幸福美麗新村。城鎮化建設進程加快,以地震重災區6個市(州)所轄的95個城鎮為重點實施“百鎮建設行動”,災區一批重點中心鎮建設成為地域文化特色鮮明的旅遊、工業、商貿小城鎮,並成功申報全國重點鎮。數據顯示,2017年,39個重災縣常住人口1618.88萬人,其中城鎮人口774萬人,城鎮化率達到47.8%,比2008年提升11.8個百分點。都江堰市、江油市、廣漢市、什邡市等2017年城鎮化率分別達到59%、57.1%、52.3%、51.0%,均超過全省平均水準。基礎建設方面,大力實施災區交通發展振興規劃,完善路網布局,紅原機場建成通航,成蘭鐵路、汶馬高速加快推進,立體交通網絡加速成形。災區水利、農田、輸電等各項基礎設施與災前相比大幅提升,為經濟長遠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新生活——10年來,省委省政府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災後恢復重建和加快災區發展的重中之重,民生保障穩步提升,居民收入明顯增長,災區群眾“獲得感”進一步增強。十年來,39個重災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跨過兩個兆台階。2008年,39個重災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僅10802元,2013年跨過2萬元,2017年跨過3萬元,達到30870元,是2008年的2.9倍,年均增長12.4%。十年來,39個重災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了3.1倍,2017年達14430元,年均增長13.2%。10個極重災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突破萬元大關,其中茂縣由2008年的2265元增加至2017年的11707元;汶川縣由2745元增加至12243元;北川縣由3193元增加至11814元。

10年來,災區投資消費需求進一步擴大,發展後勁也更加充足。

看投資,2009年以來,災區投入大量資金進行恢復建設和產業發展,為災區再綻新顏提供堅實保障。2009-2017年39個重災縣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超過3.5兆元。其中,2017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423.8億元,是2008年(1225.2億元)的4.4倍,年均增長17.9%。10個極重災縣中,什邡市、綿竹市、彭州市、安州區等2017年投資總額分別為2008年的7.3、7.3、5.4、5.2倍。

看消費,2010年,39個重災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1000億元,2015年突破2000億元;2017年接近3000億元、達到2940億元,是2008年(737.0億元)的4倍。39個重災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6%,10個極重災縣年均增長16.3%,比全省年均增速高1.2個百分點。2017年都江堰市、綿竹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100億元,年均分別增長18.1%和19.4%,北川縣、青川縣年均增速分別達到28.8%和18.4%。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