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兩個10歲殺人犯,讓整個英國脊背發涼

你看過最恐怖的電影是什麽?

“根據真實事件改編”。

大多數人之所以能對恐怖片雲淡風輕,是因為我們認定了那是一個虛構的世界。

但當我們所看到的電影裡的恐怖事件,真真切切地發生著,

我們能否依舊拋諸腦後?

影sir今天要給大家推薦一部愛爾蘭電影,內容有些過於殘忍——

《羈押》

Detainment (2018)

影片講述的是 1993 年 2 月12日,

真實發生在英國利物浦的一起兒童凶殺案。

在當時的海外,引起了公眾的震驚、憤怒和悲痛。

1993年看似平靜的一天,

兩名10歲的男孩瓊恩·維納布爾斯(Jon Venables)羅伯特·湯姆森(Robert Thompson)逃課到商場。

他們在商場肆無忌憚搞破壞。

捉弄年邁的老人、偷吃並破壞便利店的商品、到處塗鴉、毀壞玩具扔到電梯上...

當你訝異兩個十歲的小男孩竟如此缺乏管教時,

他們接下來做的比這惡劣千萬倍的事,

將刷新你對兒童心理世界的認知。

瓊恩和羅伯特一頓破壞之後,無聊地在商場閑逛,打算尋找下一個破壞目標。

這時,一個穿著藍色外套,圍著白圍巾的小男孩進入了他們的視野。

就是他了。

與媽媽走散的小詹姆士,成了瓊恩和羅伯特的新目標。

兩人的決定簡單又隨意,其實是釀成三個家庭悲劇的開始。

他們把兩歲的詹姆士帶出了商場,卻再也沒有把小詹姆士帶回來。

兩天后,警方傳來了消息:他們在火車軌道上找到了小詹姆士。

不幸的是,此刻的小詹姆士已經被飛馳的火車碾壓成兩截。

當所有人都覺得這恐怕已經是最壞的結果了,

然而詹姆士的屍檢結果更是令人不寒而栗。

因為他的死因並非是被火車碾壓,而是被活活折磨致死。

小詹姆士的頭部和身體有多處因重擊導致的傷口,

臉上被塗上了藍色塗料,嘴部和下體塞滿了電池,導致撕裂...

是誰這麽惡毒,竟然對一個無辜的2歲兒童下此毒手?

最終據調查,警方調取商場的監控視頻,

把犯罪嫌疑鎖定在兩個人身上:瓊恩和羅伯特。

愛爾蘭導演文森特·賴博就是根據當時的案件審問記錄,整理拍攝了這部30分鐘的短片。

審訊室裡,面對警察的審問,

瓊恩和羅伯特有著截然不同的反應。

瓊恩先是不承認自己去過商場,

然後企圖仗著自己的年幼身份博取警察的同情。

後來被誘導承認自己當天去過商場,

但對和羅伯特一起帶走詹姆士的事實,拒不承認。

還說自己“從來不搶劫孩子”

最終,瓊恩的心理防線崩潰,

他承認他們殺人了。

但對於對詹姆士所進行的一切傷害,

他還是全盤推到羅伯特身上。

而另一個審訊室裡的羅伯特,

則有著他這個年紀不該有的冷靜。

他全程跟瓊恩一樣,一概不承認罪行,

只是在不斷強調“沒有帶走他”、“沒有傷害他”

當事情敗露、無法再進行狡辯後,

就全力甩鍋給另一個人。

審問過程中,令人脊背發涼的是,

十歲的羅伯特全程隻主動關心一個問題:

被他們折磨的小男孩是否救不活了?

當警察問他:如果那個人是你的弟弟,你還會那麽做嗎?

羅伯特回答:當然不會。

電影全片只有30分鐘,圍繞對羅伯特和瓊恩的盤問展開。

沒有暴力血腥的場面,也沒有公開任何殘忍的細節,

但只要你想象這起犯罪事件的始末,你就會陷入無盡的恐懼中。

我們寧願相信這只是一部虛構的電影,

因為沒有人願意相信,

兩個十歲的小男孩會對一個素不相識的男童下此毒手。

真實的罪惡遠大於此。

具體的犯罪細節,由於內容過於殘忍,

有四盤審問磁帶至今仍未公開。

除了審問的警察,兩個小男孩本人和相關人員,

沒有其他人知道他們到底做了多少想象之外的殘忍行為。

我們從影片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

現實中,他們是現代英國歷史上年紀最小的、被定罪的凶手。

這起駭人聽聞的罪行,在利物浦引起了極大憤怒。

民眾紛紛遊行要求公開殺人者的具體信息,並要求法律嚴懲。

最終,瓊恩和羅伯特在認罪後,被判8年有期徒刑。

因為28萬人聯名給政府施壓,嫌疑人的刑期被增至15年,

人權法院的介入和兩人在獄中的良好表現,讓他們的刑期再次被減至8年。

兩人後來提前出獄了。

瓊恩因為藏有兒童色情製品再次入獄,羅伯特則銷聲匿跡。

拋開事件本身,除了感慨片中飾演者演技無邊外,

更多的是對未成年人犯罪的唏噓和困惑。

這讓影sir想起前段時間網絡上票選出的中國式八大寬容,其中一項是“還是個孩子”。

“還是個孩子”顯然是父母對孩子犯錯進行的開脫。

似乎不論孩子犯了什麽錯,都能因為這句話而被原諒。

但從現今發生的一些未成年人犯罪案例來看,

所有人的童年都是純潔的嗎?所有的孩子犯的錯都值得被原諒嗎?

這值得我們反思。

很多知道這個真實事件的人,批評這部電影把凶手‘人性化’。

但如果我們不站在一個客觀的角度,去審視事情本身,直接用“性本惡”去解釋犯罪動機,

看似解氣,但我們就永遠無法明白,這些凶手背後的殺人動機是什麽?我們該如何防止類似事情再次發生?

影sir想起,今年有一部同樣取材於真實社會事件的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

用一個‘邪惡’的標簽,去理解他們犯下令人發指的罪行,確實很容易。

但要了解清楚這個人為什麽和如何一步步走上犯罪道路,我們還需要付出很多努力。

記得點“在看”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