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董明珠雷軍五年賭約到期,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之爭落幕

盤和林

12月2日,在2018中國企業領袖年會期間,格力電器董明珠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與雷軍的賭局已經基本勝出。她還表示,其實與雷軍的賭局本身並沒有什麽意義,兩者不具備可比性。這個賭局是五年前在中國經濟年度人物的頒獎晚會上設下的,當時雷軍開玩笑說,如果五年之內小米的營業額擊敗格力,董明珠輸給雷軍一塊錢。而董明珠則強勢回應,要賭就賭10個億。

董明珠和雷軍之間的這個五年賭局,從今天來看,正如董明珠自己所說,“本身並沒有什麽意義,兩者不具備可比性”。但在當時,格力和小米實際上代表著兩種趨勢,格力代表的是傳統的製造業企業,而小米則代表著新興的互聯網企業。那時的董明珠之所以豪氣乾雲,大概是因為她沒有意識到作為互聯網企業的小米日後會迎來如此迅猛的發展。在她眼裡,小米不過是一家手機制造商而已。

2013年的時候,小米的營收才剛到300億,而格力已經達到了1200億,作為一家硬體企業的小米,看起來確實完全無法與根深葉茂的格力相抗衡。當然,從目前來看,董明珠已經透露格力2018年營收額預計達到2000億,而小米財報顯示其截至9月30日的營收達到1305億,距2000億還有近700億的差額,這場賭局董明珠獲勝的概率似乎更大一點。

但是這個賭局,其實反映了那時人們對虛擬經濟的普遍看法,即虛擬經濟是與實體經濟相對立的,即便是董明珠這樣的企業家,也不免落此窠臼。那時一個典型的說法是,像淘寶這樣的線上購物平台對線下實體店造成了衝擊,讓很多人失去了工作。也就是說,虛擬經濟的發展對實體經濟造成了負面影響。不過,到今天,已經沒什麽人再提虛擬經濟不利於實體經濟了。

因此,董明珠和雷軍之間的五年賭約之所以失去意義,並不完全是因為二者沒有可比性,而是因為,經濟發展到今天,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邊界越來越模糊,兩者相互融合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小米今天的樣子,或許正是雷軍五年前跟董明珠打賭時他所希望小米變成的樣子(至少也是逐漸在靠近),即一家擁有豐富生態的互聯網企業,而非單一的生產手機的硬體企業。即使是董明珠,也不得不順應時代潮流,謀求線上、線下的融合,進而構建智能家居生態。雖然以格力手機為依托來構建生態的嘗試並未如願,但格力始終沒有放棄這方面的努力。

其實從本質上來說,如今我們所說的所謂“虛擬經濟”,已經迥異於傳統上的與金融業緊密聯繫的、以票券方式持有權益並交易權益所形成的經濟活動為主要內容的虛擬經濟。而是以互聯網為基本載體,綜合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技術,深度融合線上線下的綜合經濟活動,與其說是虛擬經濟,倒不如說是商業模式迥異於傳統模式的“新實體經濟”。

虛擬經濟給經濟發展做出的貢獻,並不在於狹義的製造技術的提升,而更多地在於通過降低流通成本、優化生產流程、減少決策失誤等方式,來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也就是說,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各擅勝場,二者並不構成非此即彼的競爭替代關係,而是互為補充,甚至相互融合的關係。

很多製造業企業在互聯網的衝擊下陷入困難甚至倒閉的現象,並不是簡單的虛擬經濟代替了實體經濟,其本質是更先進更高效的資源整合方式和生產方式淘汰掉了舊有的落後低效的方式。很多企業以此為契機積極擁抱變革,實現了技術更新,開拓了更廣闊的天地。但也有一些企業在虛擬經濟的衝擊下感到慌張焦慮,在沒有充分考察自身發展階段、找準自身發展定位的情況下,盲目引進大數據等先進技術,結果就是消化不良,不僅沒有發揮出新技術的潛力,反而弄丟了原有的優勢,可謂得不償失。

其實,不管是在實體經濟佔絕對優勢的過去,還是虛擬經濟嶄露頭角的當下,抑或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高度融合的未來,對於企業而言,其核心競爭力仍然在於技術。只有擁有了核心技術,才能在各種衝擊下始終保持強勁的生命力。

而當下助推虛擬經濟蓬勃發展的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對於製造業企業來說,合理利用可以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但是始終要記住的是,引進、融合新技術的目的在於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決不能為新技術而新技術,甚至忘掉自己在製造業方面的看家本領。(作者系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應用經濟學博士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