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人文清華"講壇 尹鴻:電影,配得上這個時代嗎?

人文清華講壇:尹鴻


1905電影網訊 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電影從荒蕪寂靜到騷動喧嚷。2017年,中國電影票房接近600億人民幣,遠遠超過排在我們後面的日本等國家,位列全球第二,僅次於美國。2018年第一季度,中國電影創造了200億人民幣的票房,創下了全球單一國家季度票房最高的記錄。中國有望很快成為世界第一大電影市場。但是,高票房高熱度的表象之下,中國電影,配得上這個時代嗎?為什麽《戰狼》《紅海行動》這樣的高票房電影不能走向世界?中國離世界電影強國還有多遠?


2018年5月13日晚,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尹鴻在人文清華講壇,發表名為《電影,配得上這個時代嗎?》的主題演講,與觀眾一起回望40年來的經典影像,從文革後謝晉《天雲山傳奇》,到第五代導演的宣言書――陳凱歌《黃土地》、叩開世界A類電影節大門由張藝謀導演的《紅高粱》,從世紀之交馮小剛《甲方乙方》,到新時期,將主流價值觀與主流市場結合的新主流電影《戰狼》《紅海行動》,尹鴻教授帶領觀眾通過電影聚焦中國記憶,叩問中國電影所折射的時代精神。


千餘名觀眾到場聆聽演講,同時眾多的網友在場外觀看了在線直播。


時代無情電影有情


《小武》


尹鴻教授開場即點明了電影對紀錄時代的意義:“電影是關於大時代人的一面鏡子。所以,我認為電影跟一般的歷史不一樣,如果說時代無情的話電影是有情的。”“它關心的不僅僅是達官貴人,也關心普通人,大家從電影裡能看到偉人,也能看到像賈樟柯的電影,從《小武》到現在正在嘎納競爭獎項的新電影,大家都能看到很多普通人的希望、夢想和掙扎,當然也會帶上我們對這些人物的情感,所以電影是時代一面有情的鏡子。” 


崛起的中國電影與時代之問


尹鴻教授向大家展示了一組統計數據,從2002年中國進行電影產業改革開始,中國電影市場年平均發展速度在30%左右,十幾年來,中國電影市場從年度票房不到十億人民幣發展到2017年的近600億人民幣,中國電影市場已經成為世界奇跡。2017年美國仍然是世界第一大電影市場,有110億美金的年度票房,但是中國票房超過了80億美金(接近600億人民幣),遠遠超過排在我們後面的日本等國家,中國在全球電影市場上坐二望一已經成為定論。2018年第一季度,中國電影創造了200億人民幣的票房,創下世界上單一國家季度票房最高的記錄。在中國春節,除了看春晚、吃餃子、打麻將之外,看電影已經成為另一“風俗”,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大電影市場指日可待。“中國觀眾太愛電影,中國觀眾在即便有40個頻道播免費電視劇的情況下,仍能夠對電影表示出最大的興趣,這是中國電影的希望。”


“即便這樣的發展情況下,我們觀眾也經常會有一些問題——中國電影,配得上這個時代嗎?這個問題說的是什麽呢?我想肯定是三個問題:一個是我們能夠表現出我們這個時代的巨大的變遷嗎?第二能夠表現出我們這個時代的精神力量嗎?第三能夠表現出我們共同的情感共鳴嗎?其實大家知道,我們這些年高票房的電影很多,但是真正能夠在心理上打動大家,讓大家覺得代表我們時代呼聲的電影還是很少,還是非常稀缺。”


開啟改革開放新時期的電影


站在改革開放40年的節點上,尹鴻教授帶領大家一起回望中國電影40年的歷程。


《天雲山傳奇》


1978年光明日報刊發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篇文章開啟了思想解放、開啟了改革開放。這個年代在小說、詩歌、戲劇、電影當中都有共同的主題,就是“告別過去”,這個時期既有所謂的傷痕文學、傷痕電影,也有反思文學、反思電影,這個時間出現了很多經典作品。謝晉的《天雲山傳奇》就是其中之一,女主人公用人性的善良把政治上受到迫害的人從公共太空拉回到人的太空,充分表達了對人的尊重。“社會的進步一定是以尊重事實為前提……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當時產生那麽大的影響,其實就是確定一件事情,我們必須尊重事實,誰說的話都不是聖旨,所有已成的東西都可以經受事實檢驗。當我們回到事實而不是回到政治標簽時,我們就可以認識世界的真相。如果說中國改革開放的起點,一定是從尊重事實開始的,比如說貧窮的事實,比如說我們沒有自由發展的事實,比如我們落後的事實,大家知道中國所有的變化首先是直面事實,這是成為時代經典的第一前提。”


尹鴻教授還高度肯定了該片的人道主義:“這個作品中我們看到,無論我們在政治上看成是什麽樣的人,但是他是一個人,需要得到人的尊重,人的權利需要得到我們保護……實際上他改變了標準,不是政治至上,不是政治唯一,我們不要把每個人都打上政治標簽,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生活選擇,每個人都應該得到別人的尊重。”


中國電影開始展現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反映一位留學歸來的女子與男青年愛情的《廬山戀》破天荒地出現接吻鏡頭,創下單片播映的吉尼斯紀錄。


從八十年代的思想解放到世紀之交騷動


1984年開始,中國進入一個思想上開放的黃金時期,如饑似渴地吸收世界前沿文化,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走向未來叢書》等對中國電影也產生了深刻影響。


《老井》


第四代導演如吳天明,通過《人生》《老井》等反映對現實的思考。


而1988年開始叩開世界A類電影節大門,在全球掀起中國風的《紅高梁》等第五代導演的作品則開始關注中國人為什麽會是這樣子,改編自莫言等作家尋根小說的中國第五代電影開始批判傳統對中國人的束縛,展現人性的掙扎與體制傳統間的衝突,引發人們思考歷史文化問題。張藝謀、陳凱歌等人的獲獎電影也讓全球知道中國有優秀電影。


在世紀轉折時,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社會變遷,黃建新的《背靠背臉對臉》、馮小剛的《甲方乙方》等電影開始呈現對社會變遷的迷惘,價值觀的失衡、位置失衡、情感危機在電影中紛紛呈現。


中國電影產業改革,死而複生


當張藝謀、陳凱歌的電影在國際上獲大獎的時候,也是中國電影在影院裡觀眾越來越少的時候,電視業此時高速發展,走進影院看電影的人日漸稀少,甚至有人認為中國電影將死。2002年全中國的電影市場,進口電影和國產電影的票房加在一起不足10億人民幣。


《戰狼2》


在當時加入WTO的大背景下,面對即將大批到來的外國電影的衝擊,中國電影不得不變。從2002年開始,中國電影業開始改革,全產業鏈推向市場,經過十多年的耕耘,在中國的文化業裡,電影成為最徹底走向市場化的行業,“從投資、製作、發行、放映所有的環節都交給了全社會,任何人、任何企業,你都可以來參與電影,這個解放使電影產生了根本性的改變”。“現在我們年度票房已經接近600億,那時候只有一兩千塊螢幕還在運行,現在已經有五萬三四千塊螢幕在運行。”從《泰囧》、《捉妖記》,再到接近60億人民幣創造票房紀錄的《戰狼2》,近年不斷有票房成績突出的電影。


當前中國電影的三大問題


但在出現了一部分優秀作品的同時,觀眾也開始對一部分作品表現不滿,尹鴻教授將之歸納為三個問題:


首先是現實缺席,“中國的新聞比中國的電影要好看,中國的新聞當中有很多的大片”,如王立軍案件、反腐打大老虎、非典、溫州動車事故等重大社會事件,都非常精彩,但是在電影中是缺席的。“很多正面的改變也是缺席的,如我們廢除了原來的勞教制度,應該是社會巨大的進步,但是至今不能呈現在電影當中,我們說現實在電影當中缺席。”


第二時代是架空的,“雖然有些電影看起來是現實題材,但是它們都是隔斷了時代變遷的愛情故事,一些拳頭、枕頭加噱頭的商業戲劇,幾乎看不到這個時代巨大的社會發展的張力,我們也看不到這個時代真正的質感,這樣的電影很多。”


第三是精神上的貧血,很多電影當中缺乏能夠鼓勵人心價值的傳達,甚至許多愛情體電影中表現的是直接追求高富帥、直接追求富白美,一些愛情電影“都是直接追求‘總裁’,而且總裁不過癮,叫‘霸道總裁’,這些霸道總裁們不可一世,對那些女性不屑一顧,而且充滿了驕傲、充滿了那種不平等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完全缺乏最基本的對自由和平等價值觀的傳達。“對女性的不尊重,對於孩子的不尊重,對一個社會地位相對較低的人不尊重,在我們電影當中比比皆是,所以我們叫精神貧血。”


新主流電影的崛起和困境



尹鴻教授也對近年將主流價值和主流市場進行結合的新主流電影,如《中國合夥人》《戰狼》《紅海行動》等進行了肯定。


“他們在共同給我們創造一個大國崛起的共同想象。這些作品可能跟過去的主旋律電影不一樣,他們都從個體出發,表現的都是個體的英雄,同時他們又有強烈的國家背景,他們都有強大的祖國。”“這些電影都放在全球背景當中,因為中國只有放在全球背景當中才能看到他的崛起和強大。而這些電影中還有共同的主題,國家跟人的關係發生了改變,過去我們主旋律電影更多表現說,不管國家怎麽樣,不管國家對你怎麽樣,但你仍然必須去愛這個國家。但是今天這個主題發生了一些改變,我們在表現什麽呢?在表現無論你在哪,無論你遇到什麽樣的情況,這個國家是保護人人的。所以,國家為人人,邏輯上最後完成了人人愛國家,這樣一個主流價值觀的傳達,使得這些電影能夠更好地跟公眾溝通,更好地讓大國崛起跟每個個體相關聯。所以這些電影贏得了廣大觀眾的認可。”


但尹鴻教授同時指出這些電影存在一些困境:


第一視野相對狹窄,中國面臨的困境、發展和變化,在這些電影作品當中仍然還是缺席的。


第二是類型單一,多以軍事戰爭題材為主。



第三是共享價值缺乏,如《紅海行動》表現只有中國才能保護我們的國民,而其他國家軍艦紛紛狼狽逃竄,“我們會表現為了救中國人不惜代價,但是有很多其他人在死亡和受傷害”,這些電影沒有讓觀眾感受到人是最高的價值,這些電影“很難真正走向世界,因為全世界也不願意聽別的國家說只有我們是愛自己國家的人民。也不會說只有我們才是強大的,而你們這些國家都是不行的,我想這在國際傳播當中很難傳播,就跟人際交流一樣,我們永遠需要互相尊重,我們要找到共同價值的傳達。”


中國呼喚影響時代的電影


尹鴻教授在演講結束前,指出時代在影響電影,但是電影也應該影響時代,中國還缺影響時代的電影。


如何才能產生影響時代的電影,尹鴻教授給出了建議:首先是如何表現出數千年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偉大生命力。“如果要表現中國的文化傳統、傳統文化的話,我們不是在複興一個過去的歷史,因為大家知道傳統是沒有辦法複興的,過去的傳統就是當時的現在。而講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表述,在任何時代佔統治地位的思想都是統治階級的思想,因此我們不可能去恢復一個封建思想佔統治地位的傳統,當然傳統當中有許多優秀的精華,我們是可以吸納它轉化它,成為今天新文化建設的組成部分,而其中最重要的是中華民族數千年生生不息的聲音,中國人無論遇到什麽樣的艱難困苦,我們都能找到一條求生之道,我們都能找到一條救贖之道。”


“第二如果我們要表現中華民族的時代精神就要表現一百多年來在中國落後挨打的情況下,我們所表現出的革命精神,我們可以革自己的命,我們可以革幾千年傳統的陋習的命,我們能夠走到今天。”


“第三個就是我們今天講的主題,我們改革開放40年證明了中國就是兩個,第一要求真務實,第二要與人的全面發展、人的自由發展這個總目標息息相關,我們如果能夠把這樣的精神傳達到我們的影像作品中就能成為時代的經典。只有這樣中國的文化才能成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組成部分。”


本次演講,現場觀眾反映熱烈,眾多媒體進行了報導。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人民網、新華網、中華網、北京電視台、新京報、澎湃新聞等媒體的記者到現場進行了報導;騰訊影片、網易新聞、鳳凰網、搜狐千帆直播、今日頭條等網絡平台對活動進行了在線同步直播。


“人文清華”講壇是清華大學發起的大型思想傳播活動,推動建設更創新、更國際、更人文的清華新百年。講壇定期邀請優秀人文學者,在標誌性建築新清華學堂發表公眾演講,闡述其經典學說、獨特思考和重大發現。


講壇於2016年1月10日在新清華學堂正式開啟以來,已舉辦15場演講,此前文學家格非、國學家陳來、社會學家李強、倫理學家萬俊人、歷史學家彭林、思想史家汪暉、國際關係專家閻學通、國家高端智庫國情專家胡鞍鋼、心理學家彭凱平、經濟學家李稻葵、法學家崔建遠、教育家謝維和、中國工業設計之父柳冠中等知名清華人文學者,和74屆雨果獎“最佳短中篇”小說獲獎作家清華校友郝景芳都曾來到講壇分享灼見,與聽眾交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