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牙齦出血吃白茅根煮藕

牙齦出血吃白茅根煮藕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中醫稱牙齦出血為「齒衄」。《血證論·齒衄》記載,「牙床尤為胃經脈絡所繞,故凡血衄皆是胃火上炎,血隨火動……亦有腎虛火旺,齒豁血滲,皆陰虛,血不藏之故」。腎主骨,齒為骨之餘,而上下牙床屬陽明大腸經和腎經。所以,治療牙齦出血以清胃瀉火和補腎固齒為主。臨床上,牙齦出血以胃熱熾盛型最為常見,癥狀表現主要為:出血顏色鮮艷,伴有口渴、口臭、便秘、尿赤、苔黃等,治療原則為清瀉胃火、涼血止血。在此,介紹一個小方子———白茅根煮藕。

做法:取鮮白茅根150克、鮮藕200克,鮮白茅根切碎,鮮藕切片,共煮汁,每日飲2~3次。方中,白茅根是白茅的乾燥根莖,性寒味甘,歸心、肺、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生津、涼血止血、利尿通淋的作用。《本草求真》記載:「凡一切吐血、衄血、血淋等症,因熱因火而成者,服之熱除而血即止。」且用鮮品效果更著。藕與白茅根功效相似,鮮藕性寒,能涼血止血、除熱清胃,主治瘀血、吐血、口鼻出血等。兩葯合用,有清熱涼血止血的功效。該方同樣適合於血熱導致的鼻出血、月經過多者。

需注意,脾胃虛寒、小便多且口不渴、腹瀉患者不宜服用白茅根,否則會加重病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