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孩子出門就害羞,竟然是一種優勢性格

成長一個孩子,幸福一個家庭,

影響一個社會。

朋友的孩子今年6歲,乖巧懂事,就是不怎麽會跟別人打交道。

他的父母非常重視孩子的教養,每次出門前都要囑咐孩子見了長輩要主動問好。可這孩子見人就十分害羞,不是臉一紅跑到一邊兒去,就是躲在父母身後不說話。

每當遇到這種情景時,他的父母就很尷尬。儘管多次批評孩子,還是沒有任何變化。時間長了,這對父母還以為孩子得了社交恐懼症,竟然帶著孩子去看心理醫生。

其實,這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在我們周圍,有很多孩子都是天生害羞的。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菲力普·津巴多博士認為,害羞是孩子們固有的個性之一。

孩子畢竟只是孩子,他們的大多數時間都是在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熟悉的人身邊度過,見到陌生人自然會感到緊張,不敢說話。

很多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過於害羞會影響他們的表現,長大了可能會在人際交往方面出現問題。

可是現在很多科學家認為,害羞其實是一種優勢性格,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有益的。

害羞的孩子雖然話不多,但是他們對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更加專注,也比較喜歡思考,行動能力較強。

有研究表明,害羞的孩子長大後涉及暴力犯罪或團夥犯罪的幾率非常低。他們往往誠實守信,能夠獲得他人的信任。

華盛頓大學教授戴維·霍金斯說:“害羞存在危險因素,但它也具有一種保護性質。”

歷史上很多名人都曾承認過他們跟人交往時容易緊張,比如華盛頓、林肯、甘地等人。

英國著名首相本傑明·迪斯累裡曾說:“我寧願率領一支騎兵去衝鋒陷陣,也不願意對下議院做首次演講。”

在古希臘柏拉圖的理想國內,任何人都是平等的,如同圓心到圓周的任何一點的距離一樣。

由於受遺傳和後天環境的影響,孩子們之間會形成許多差異,有的內向害羞,有的外向開朗。

而每個孩子都是差異性的個體,需要我們平等看待,尊重他們的天性。如果一味按照固定的模式去要求孩子,無疑會使他們的生命失去個性化。

當然,我們也不能對害羞給孩子產生的不利影響視而不見。

害羞的孩子往往神經系統比較發達,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由於強烈的自我意識,會表現得過於膽怯不主動,難以融入集體,可能會影響到日後的事業發展。

因此,家長對孩子的害羞表現需要耐心引導,多鼓勵,而不是一味否定,大驚小怪,妄加批評。

在孩子處於緊張狀態時,做父母的要學會給孩子信心,不要以強硬的態度去要求孩子。

有的父母,如果自己的孩子比較害羞,讓他們覺得難為情,甚至會當著外人的面指責、嘲笑孩子。

有一次,一位朋友帶著她女兒來我家聚會,我拿了一些餅乾給她女兒,朋友說:“阿姨給你好吃的你該說什麽啊?”

我看那孩子低著頭沒說話,便趕緊說道:“沒關係,不用謝,吃吧。”

朋友便十分不好意思地說:“她真是太害羞了,一點兒出息也沒有。”

朋友的女兒把頭低得更低了。

像這樣的做法就是十分不正確的,不但一點作用也沒有,反而會使事情更嚴重。

孩子的幼小心靈是很脆弱的,父母不經意間的一句評價就會被孩子記在心裡。時間久了,孩子就會經常以“我是害羞的”對自己的行為進行暗示,愈發害怕與別人交往。

跟大人比起來,孩子往往缺少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所以,父母硬是要求孩子在外人面前不緊張是不切實際的。

真正有效的方法是,經常帶孩子去參加聚會,認識更多的人,慢慢習慣陌生的環境。

最好提前讓孩子做好心理準備,比如告訴他將要到哪裡去、會拜訪什麽人、具體要幹什麽。

美國學者梅阿利·羅斯巴德曾說:“只要不讓孩子突然遭遇未知事物而受過強刺激,而是讓他們在松弛狀態下接觸新事物,孩子就會自然適應。”

孩子事先做好了準備,在交往時自然就不會那麽緊張不安,害羞情緒也會減輕很多。

而且,在教導的過程中,千萬不要想著一口氣吃個大胖子,要找對方式方法,講究循序漸進。

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方式多種多樣,如果孩子暫時不敢開口說話,父母可以鼓勵孩子用微笑、揮手等方式跟別人打招呼。

另外,當父母帶孩子去某個社交場所時,盡量選擇溫馨舒適的環境,給孩子營造良好的氛圍。

在剛開始的過程中,父母應該有選擇地,介紹那些有親和力的親戚朋友給孩子認識,這樣會更容易幫孩子克服心理障礙,讓孩子覺得交往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總之,面對害羞的孩子,父母應該多出一點耐心去引導,而不是去批評孩子。只有尊重孩子天性的教育方式,才能給孩子幸福的未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