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出品《美人魚》、捆綁周星馳,電影圈再現金融騙子?

作者 / 呂世明

周星馳的投資人被抓了!

本來僅限於金融圈的詐騙案是不應該被娛樂圈所關注,但金誠集團董事長被捕事件卻引發了電影行業的高度關注,4月28日,杭州市警察局拱野分局發布警方通報,該局依法對金誠集團實際負責人韋某(暨韋傑)及相關涉案人員采取刑事強製措施。

一些金融圈的朋友說,如果韋傑不被捕,那可能是中國金融圈和司法體系最大的笑話,他可要比前段時間的權健和曾經風靡一時的快鹿還要惡劣。

但客觀來看,韋傑在電影圈所取得的成功甚至要比很多電影大咖更為成功,無論是《天降雄獅》《美人魚》還是《西遊降妖》出品人之一,這三部影片有兩部是當年春節檔票房的冠軍。

和權健、快鹿在電影層面“拙劣”的表演不同,《美人魚》的成功,讓韋傑在電影圈可以鍍金成功,也使得金誠集團能夠在多個層面無往不利,甚至“巧取豪奪”,這可能是韋傑區別於其他騙子的不同之處。

電影圈中的詐騙已經從小打小鬧忽悠錢拍爛片逐步升級到融入到大項目,甚至可以說,目前所有金融公司都有染指影視行業,或有這方面的強烈意願,對於處於困境的中國電影行業可謂是一壺毒酒,對於普通投資人則可能是一劑毒針。

為什麽金融騙子都喜歡搞電影呢?

5700億豪賭,股價一年蒸發97%,

金誠成燼城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金誠集團旗下核心產品金誠財富,旗下擁有一家基金銷售公司(暨浙江金觀誠),以及新余觀悅、新余觀複、金誠資管、杭州金轉源、杭州金仲興、杭州觀複等6家經備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

之所以引起了影視圈的關注,更多是因為韋傑曾經多次參與到影視圈的活動,特別是韋傑參與到由政府主導的PPP項目,包括特色小鎮和保障房等,借此機會從2015年便開始大力發展PPP項目,陸續成立了私募基金管理公司,並備案發行相關產品,經過3年多的時間,金誠私募基金規模呈現爆炸式的增長。

韋傑曾是《天降雄獅》《美人魚》《西遊伏妖篇》的出品人之一

有趣的是,這三年(暨2015-17年),韋傑參與投資並任出品人的電影分別在春節檔上映,《天降雄獅》(2015年,7.44億)《美人魚》(2016年33.92億)《西遊伏妖篇》(2017年,16.57億)分別都是這幾年春節檔熱度最高的影片。

其實和施健翔(快鹿集團詐騙案主犯)和束昱輝(權健集團主犯)喜歡拿電影洗錢和洗腦不同,普通觀眾和一般的電影行業人,極難對韋傑作為一個“電影人”產生厭惡感,畢竟像他投資的幾部春節檔影片都取得不錯的票房成績,普通觀眾的口碑也不錯。

4月29日,金誠迎來了最後的喪鍾,因金誠集團實控人韋傑因涉嫌非法集資的新聞,港股金誠控股短暫停牌,這隻股票也從借殼上市後峰值的4.24港元/股,直接跌倒0.149港元/股,該股在一年零五個月下跌96.5%。

因PPP項目都是政府主導,(簡單說PPP項目,就是政府和地方共同舉辦公共物品服務)對於各級部門都具有較強的誘惑性,也極為有利於招募資金,在最高峰的階段,金誠對外宣布,其和政府項目簽約量超過5700億元,但根據金融行業人士表示,雖然國家在大力發展PPP項目,但對於一家企業而言,5700億幾乎是不可能的,畢竟金誠只不過是一個賣理財的公司,在短期內無法形成好的產業鏈。

那麽可以見得,本質上韋傑和施健翔、束昱輝一樣,都是用電影打造自己的名片,只不過他對電影的敏感程度和對觀眾的心理要把握的更好更妥當,這也是使得他在電影投資層面,成功的例子更多一些。

東窗事發,金誠不金也不誠,烈火烹油,鮮花煮錦之後,金誠公司變成一具燼城。

騙子是狼,傻子是羊,

狼一定要吃羊

韋傑事件可怕的之處是他的光環實在耀眼,以往很多人都知道像《大轟炸》那樣的影片肯定是騙人的,包括那種中美合拍、外國導演、大牌明星加盟等等的影片也不會好到什麽地方。

但如果有人和你說,我的投資人是曾經投過《天降雄獅》《美人魚》,他未來要綁定星爺拍片子,你心動不心動。

拍sir反正是沒有錢,有錢可能要動一下。

韋傑、周星馳在宣傳影片《美人魚》

就這一張金燦燦的合影和三部賣座大片的出品人的身份,估計在理性的投資人和普通人都會對韋傑的一些項目趨之若鶩,大佬和大金主的錢可能欠不得,但小門小戶的錢可能就血本無歸了。

其實像韋傑、施健翔和其他騙子公司,之所以可以在中國的環境中遊刃有余,也是中國特殊的國情所導致的。金庸先生封筆之作《鹿鼎記》恰好寫得便是更幸運的韋小寶。

大部分騙子都有一個華麗的出身(可能是捏造的),都有不可思議的幸運機遇,(韋小寶誤打誤撞進了皇宮,當代騙子迎來社會發展的最佳機會),他們遇到了一些人(韋小寶遇到皇帝,韋傑遇到周星馳),為之驅使並為之謀利並為之做倀。

大部分詐騙的資金鏈都是怎斷的?除了自己的無度揮霍,更多是因為大戶大佬的壓力,小門小戶的錢可以欠著,真正得罪不起的人討要起來是不給騙子任何的機會的。

這種擠兌風波從有票號的時代就已經出現,那個時代也有相應的騙子,但當代普通人的生活水準提高,兜裡的錢多起來,大家又想更好的“錢生錢”的方法,這種心理特別容易被騙子所撲捉到。

魯迅先生從來不批評狼,先生更多時候是在批評中國人的羊性和奴性,狼的本性就是吃人。在當下中國,“精明的騙子”是永遠存在的,但“愚笨的綿羊”仍然悶頭吃草。是非常看可怕的。

比起其他宣傳渠道,電影的鍍金方式更為便利,幾個億的投資對於金融行業可能是微乎其微的小事,但收獲的商譽和品牌價值形象是極難用金錢衡量的,這也是金融騙子善用電影來愚弄普通投資者的手法。

任何人都不要隨意投資不熟悉領域

這兩年隨著國家的教育普及,和大部分商業銀行的提醒,內地的金融詐騙有所收斂,最近一年所爆發和被揭露出來的金融案件更多是多年深度埋藏,因個別事件引發出連鎖反應,或其證券市場和資本市場出現徹底崩盤才顯現出來的。

實際上,社會上的小打小鬧的金融詐騙案件一直都沒有停歇,特別是基於電影層面的尤其嚴重。

普通人讓你去玩股票,大家會覺得麻煩,成千上百隻股票對於資深股民一樣會撓頭,有資料顯示,目前中國年均新增股民的數量呈逐步下滑趨勢。

“老子不玩了,棄坑了。”這是當下很多股民的心態。

其他方面的投資也在受到互聯網的影響,特別是實體經濟的下滑,讓普通人更多把眼光投入到電影投資之上。

但矛盾和問題在於,普通人對影視行業的看法更多集中到明星的表現和票房成績之上,對於產業結構和布局知曉熟悉程度並不如對其他行業的了解,大家也容易被假象所迷惑。

伴隨產業的不斷升級,包括行業透明度的增強,近兩年行業中“大小騙子”的手段也在升級,混入名人大片也成為便捷之路,看著大部分中國大片開頭出品人密密麻麻的,可能在其中就混入一些隱形“騙子”。

這樣一來,即便對於一些多年的電影執業者,他們也未必對騙子有更深入的了解,這本質和之前行業內缺乏溝通,少有信息共享不無關係,特別是對於一些從其他行業轉入到電影產業的“新人”和普通投資者,更是無從查證。

同時,中國人也特別迷信名人效益,從大小企事業、餐飲飯店所掛著的“名人合影”、“領導視察”的照片就可見一斑,就像“大師王林”和“道士李一”的崇拜者,被這些“假象”和“照騙”忽悠的人並不值得同情。

一直都有很強的聲音在呼籲,電影行業的資金不應該開放,應該變得更加封閉,很久以來在中國電影計劃經濟的時期,電影的立項製作和拍攝都是非常嚴謹苛刻的,逐步開放的僅僅是題材而不是資金。

中國電影目前進入到困境之中,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什麽錢都可以用,都可以去吸納,這本質上是違背基本的電影製作準則。即便是相對正規渠道所要募集的資金,同樣有較高的風險,這種風險不能轉嫁到普通人身上。

普通人同樣需要更為謹慎,都知道現在大家面臨著實際支出的“消費升級”,但收入方面卻要承擔通脹後的“收入”降級,特別是部分工薪階級被強行996,大家的壓力可想而知。

正因如此,我們對自己時間、金錢的支配更要謹慎和小心,很多電影投資即便是大佬都會折損,更何況是普通民眾和影迷。

騙子永遠都會存在,並變換自己的身份和方式方法來行騙,預防上當受騙唯一的方式就是捂住腰包,把自己的錢只花給自己愛的人,把自己的時間也隻留給自己的家人。

防火防盜防騙子,

影視圈即使寒冬也不是什麽錢都可以碰的!

北京電影節和全國院線推薦會都剛剛結束,近期國內大中小電影相關的會議也在不斷,特別是春節檔高清盜版案件的被破也振奮電影人的內心。

但“超級大忽悠”韋傑的被捕讓所有電影人和普通群眾再次震驚,畢竟和其他騙子相比,韋傑手握和參與的項目無論是影響力、號召力還是品牌效益和票房大都屬於優質產品,這極難讓普通群眾和入門電影投資者抵禦。

其實騙子的套路也就那麽幾種,只不過伴隨民眾防禦意識的提高,做了較強的升級和變種,但只要大家火眼金睛,仍然可以分辨出真正電影人和忽悠騙子的區別。

最簡單的一點,騙子和忽悠擅長使用的手段還是利用“信息不對等”,影視行業看起來高深莫測,但實際上仍然是入門門檻較低,誰都可以輕易獲得準入憑證的行業,特別是在中國這個圈子文化深厚的國家,混入電影圈非常便捷。

但普通人可能有點找不到門道,這對於騙子就帶來可乘之機,大家想找項目的心理是急迫的,但有時候卻容易陷入騙子預設的陷阱,無論如何,影視圈裡面虛假空談PPT的項目多如牛毛,這是非常難防範的。

說到底,辨別一個人是否項目屬實,其實挺簡單。千萬不要只聽一個人的話,多打聽、多問詢、多去看“負面的信息”,要有特別強大的接受和抵禦“甜言蜜語”,“糖衣炮彈”的心理。哪怕是在天花亂墜的項目,沒有實際落到筆頭上的簽約文字,也不能輕易投入資金。

不過即便如此,也不要輕易追隨和綁定任何一個人和一個團體,賭局上還會給新手一點甜頭呢,漫天遍野的各種理財和基金那個不是先給點福利,然後才是不測之淵,基本上電影圈大部分的忽悠都是用理財的概念去蒙騙消費者。

很早之前,拍sir就已經說過影視圈騙子的特點,韋傑之流只不過玩得更大更順,他所忽悠和被騙的人身份跟高而已,和其他片子一樣,把自己高度鍍金(曾言稱捆綁周星馳),捆綁政府的PPP項目,承諾高額的回報。

特別是在實體經濟出現被互聯網商務打壓的當今,投資的門檻變得非常之低,其實一直都有很強的聲音在呼籲,電影行業的資金不應該開放,應該變得更加封閉,很久以來在中國電影計劃經濟的時期,電影的立項製作和拍攝都是非常嚴謹苛刻的,逐步開放的僅僅是題材而不是資金。

但更多騙子仍然存在,他們裝成大款和大佬,遊走於各種高端會議和論壇,像韋傑甚至以一個明星般的身份做巡演,對於一個企業家顯然是不可思議的,只不過相比低端的騙子,韋傑不屑於去咖啡店、高檔酒店忽悠,他的手段更讓人容易入局。

中國電影目前進入到困境之中,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什麽錢都可以用,都可以去吸納,這本質上是違背基本的電影製作準則。即便是相對正規渠道所要募集的資金,同樣有較高的風險,這種風險不能轉嫁到普通人身上。

中國電影已經逐步成長到拚內容拚品質的時代,影視方面的投資同樣如此,普通人千萬別玩電影,這是拍sir長久以來的忠告。更多有志投入中國電影的投資者,則更應該擦亮眼睛,盯緊優質項目的機會,遠離影視圈的騙子和大忽悠。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