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滴滴順風究竟是怎樣一條路走到黑的?

  滴滴順風究竟是怎樣一條路走到黑的?

  來源:法制網

  滴滴順風車連續吞噬兩個美麗少女的生命,引發全國聲討。

  道歉、自查、下線順風車,3個月前鄭州空姐遇害時滴滴是這樣整改的,3個月後樂清女孩遇害,滴滴的整改如出一轍,不過就是免職了兩名高管。滴滴創始人程維、總裁柳青也發布道歉信表示:滴滴順風車將無限期下線。

  滴滴為自己帶來了“被下架”的危機,在多地政府部門的約談中,有城市提出“若滴滴整改不到位,就撤銷經營許可證、App下架、停止互聯網服務、停止聯網或停機整頓等”。

  從吐槽個人遭遇到推介防狼經驗,從探究法律責任到揣摩嫌疑人動機,從譴責滴滴平台到關注安全共享……從鄭州空姐李明珠到溫州女孩趙培辰的悲劇,輿情持續發酵之餘,又帶給我們怎樣的反思和警示?

  危險的溫床

  直至今年5月,鄭州“空姐遇害案”引發公眾對於其安全性的質疑。很多人這才意識到,滴滴順風車先天不足。

  而直到三個多月後,當浙江樂清女孩同樣遭遇厄運,滴滴才徹底意識到,這款產品的業務模式及產品邏輯出了問題,“內部將重新評估”。

  從一開始,滴滴的產品定位就是,“讓私家車成為一種連接人與人的生活方式”。

  在一次專訪中,滴滴順風車前負責人黃潔莉講述了滴滴順風車訂單量飛速增長背後的“秘密”——

  “過去你每天在路上兩個小時,對於你的人生來說是消耗,但現在通過順風車你可以認識比較靠譜的人,獲得好的社交體驗,它就變成了一種收益。這是從來沒有存在過的一個場景,就像咖啡館、酒吧一樣,私家車也能成為一個半公開、半私密的社交太空。”黃潔莉曾說,“這是一個非常有未來感、非常sexy的場景。”

  利用曖昧的異性社交做噱頭,即便有女性乘客因此被強奸殺害,它依然像DNA一樣流淌在滴滴順風車的血液裡。正是滴滴的設計邏輯,將樂清滴滴順風車案嫌犯這種心懷不軌的人挑選了出來,而滴滴開放的乘客資訊,又給犯罪份子提供了尋找獵物的充分機會。

不痛不癢的整改不痛不癢的整改

  8月27日零時,滴滴順風車再次下線。距離5月12日的下線整改,僅3個多月。上次整改,期限一周,而這次,滴滴出行並未限定期限。從2015年6月1日上線,至2018年8月27日在口誅筆伐中再次下線。

  整改複整改,整改何其多!屢改屢犯的滴滴到生死關頭:再改不好就面臨關門了!

  北京海澱法院法官薑楠曾在海澱法院網“辦案劄記”欄目撰文,通過整合案例,披露了滴滴出行車主犯罪情況。這篇名為《滴滴出行車主犯罪情況披露》的文章稱,最近幾年滴滴平台所衍生的刑事案件數量,遠高於公眾所知悉的程度。

  在每一次案件發生之後,滴滴都曾發布道歉聲明並承諾整改,但是整改來整改去,騷擾、猥褻乃至強奸、殺人等惡性案件仍然不時發生,這不得不讓人質疑滴滴所謂整改的誠意。

  以“鄭州空姐順風車遇害案”之後滴滴的整改為例。5月5日,21歲的空姐被被順風車司機殘忍奸殺,直到5月10日負面新聞滿天飛之後,滴滴才發布了道歉聲明。5月12日,滴滴宣布順風車業務暫停一周,同時頒布了一些整改措施,包括順風車服務下線所有個性化標簽和評論功能,車主接單時須人臉識別、隱私保護設定等等。

  但這些整改措施真的有卵用嗎?鄭州空姐遇害前,滴滴已收到關於犯罪嫌疑人的一起言語性騷擾投訴,可是客服只是五次通話聯繫不上嫌疑人,就沒有再對投訴做妥善處理。這次,在樂清女孩遇害前一天,同在樂清的林女士險遭毒手,驚魂未定的林女士投訴到滴滴平台,但涉案司機不僅不被處罰禁行,還仍被派單,隨後就發生了命案。

  再說發生突發緊急事件後的快速響應問題。此前的整改中,滴滴在全平台上線新版緊急求助功能,將“進入”按鈕提升至顯著位置,並添加110、120、122及滴滴24小時安全客服等快捷方式,用戶可自主一鍵撥打。可是,這一功能在樂清女孩遇害案中沒有起到什麽作用,滴滴客服只是機械式回復“請等待”;警方3次要求協查,前兩次也被拖延。

  甚至在空姐被害案的風波稍稍平息後,滴滴連其官方微博上的道歉聲明都刪除了。就好像這只是一次危機公關,只要低頭認錯就什麽懲罰都不會有一樣。

  可見,雖經整改,但滴滴的響應機制形同虛設。為降低成本,滴滴的客服外包,致黃金響應時間被浪費。此外,滴滴的流程冗長到了草菅人命。

  滴滴整改的誠意成了輿論之箭對準的靶心,這裡面反映出的很多真問題,都需要滴滴去直面,這些毒就該刮骨來療,這也考驗著其革弊布新的決心。

  缺失的社會責任感

  鮮活的生命隕滅,帶給家人無盡的悲痛,也是我們每個人和社會的不能承受之痛。可見安全問題,是不能跌破的底線,容不得“子彈多飛一會兒”。

  談到生命,就不得不討論下互聯網平台的社會責任了。

  中國現在不缺乏資本,缺乏的是擁有資本的企業家最基本的那點社會責任感。

  滴滴攪亂了整個中國的計程車市場,把政府的法規視為廢紙。也許有人會認為,這是一場偉大的革命,但是,當滴滴雇傭無證的司機在搶奪有證的計程車司機飯碗的時候,滴滴不是陪計程車司機流淚,而是在辦公室裡歡笑。

  誠如今年5月11日,在滴滴空姐遇害案過後,交通部發了一篇《檢驗網約車發展的標準是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其中寫道:

  網約車企業是運輸服務的提供者,必須承擔承運人責任和相應的社會責任。檢驗網約車發展的標準不是“流量”或“估值”,而是人民群眾的獲得感。乘客和司機是網約車企業的“衣食父母”,是其走遠做強的“資本”,正是他們的選擇撐起了企業的“流量”“估值”和持續發展。如果沒有乘客和司機的選擇,再大的網約車平台終將轟然倒塌。

  的確,在技術和資本如此發達的今天,一個偏遠小鎮的青年,可以通過手機和電腦,獲得來自北京、深圳乃至矽谷某家公司的服務。這自然是一種便利,網約車的存在價值不可否認,但前提是兜住安全底線。拿這次事件來說,苛刻的輿論監督也是基於這份訴求,這對企業也是種倒逼,正如道歉信中所說“激進的業務策略和資本的力量一路狂奔”,讓滴滴迷失了方向。滴滴要做的,是心懷感恩,用戶至上,包括對於乘客安全的守護——這既是滴滴義不容辭之社會責任,也是滴滴進一步擴大市場、增強市場競爭力的前提條件。反乎此,就無異於沙上建塔,基礎不牢,地動山搖。

警鍾長鳴於心警鍾長鳴於心

  順風車,是共享經濟的典型產物。

  當我們關注平台的競爭、理念的更新、技術的迭代時,網約車(或順風車)準入、監管和安全的邏輯起點卻往往被忽視。與邏輯起點配套的法律制度之不健全,更是讓人深感遺憾。

  有網友回顧說,從計程車大戰,到快餐火拚,以及共享單車,大量的商業資本項目,都是從放縱規則開始,讓商業資本相互撕殺,最後再由政府出面管控,缺乏前瞻性的調控,更缺乏法律的與時俱進。這樣的無序競爭,不僅造成了海量資源的浪費,也讓亂象頻出,底線不斷被觸碰。

  逝去的生命,豈是道歉和賠償能夠挽回的?對乘客生命安全的冷漠搪塞,不僅要受道義上的譴責,也應受到法律上的嚴懲。

  “風物長宜放眼量”,滴滴理應承擔起與其商業能力相匹配的社會責任期許。有危機不可怕,重要的是以刮骨療毒的方式化危為機:該建立高級別的風險預警與隱患處理機制,將道歉信中的改錯姿態落到實處,沒有半點含糊余地!

責任編輯:李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