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數字貨幣交易與ICO 面臨全球從嚴監管

  數字貨幣交易與ICO 面臨全球從嚴監管

  本報記者  陳植  上海報導

  據Coin marketcap最新數據顯示,相比今年2月創下的年內高點,過去6個月全球數字貨幣資產市值蒸發逾6300億美元,跌至不到2000億美元。

  “其中,全球監管趨嚴因素貢獻了逾50%跌幅。”一家數字貨幣交易所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直言。尤其在今年歐美等主要經濟體對ICO(區塊鏈項目首次發行代幣)領域資訊透明度、反洗錢、劇烈波動風險、欺詐問題等方面加強監管的壓力下,全球數字貨幣依然面臨日益沉重的下跌壓力。

  但是,數字貨幣價格持續低迷,卻沒有影響區塊鏈項目ICO的熱情——隨著歐美國家等主要經濟體加強監管,越來越多區塊鏈項目紛紛轉向馬耳他、新加坡、柬埔寨等國家注冊,再通過數字貨幣交易所開展ICO。

  “究其原因,這些中小國家對區塊鏈ICO維持相對寬鬆的監管環境。” 上述數字貨幣交易所人士直言。但這也造成雙刃劍效應,一方面不少具備技術含金量、擁有實際應用場景的區塊鏈項目得以擁有新的生存發展太空;另一方面新的跨國監管套利隨之出現,不少帶有欺詐性質的空氣幣項目利用寬鬆監管環境再度“招搖過市”,導致眾多投資者蒙受損失。

  將ICO納入證券監管

  目前而言,歐美國家等主要經濟體對ICO的監管力度可謂空前嚴格。

  其對ICO的監管,主要集中在三大領域,分別是反洗錢,防範價格劇烈波動風險與加強資訊透明度(打擊內幕交易與欺詐行為)。

  6月下旬,日本金融廳(FSA)對bitFlyer、QUOINE、BITPoint、BTCbox、bitbank 5家大型數字貨幣交易所發出業務整改命令,整改內容包括洗錢對策管理體制不完備、交易量擴大但相關管理人員人手不足、無法確認具有洗錢嫌疑的交易等。

  7月初,中國央行副行長潘功勝表示,ICO以及各類變相的ICO,比特幣等數字貨幣交易活動,以及互聯網外匯交易平台,涉及非法集資和非法發行證券,“是不讓乾的”。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多方了解到,8月初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開始加大對數字貨幣經紀商業務的審查,要求經紀商遞交有關數字貨幣交易、融資和代幣發行(ICO)等相關費用資訊,以及相關投資顧問參與的交易數據,判斷其中是否存在欺詐投資者等不當行為。

  SEC 主席Jay Clayton明確表示,ICO市場存在大量欺詐行為,目前只有比特幣等少數作為純交換中介而存在的數字貨幣,不屬於證券發售,其他各類ICO代幣都應被視為證券進行從嚴監管。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限制數字貨幣價格劇烈波動給投資者帶來的損失,歐洲最大的證券監管機構——歐洲證券及市場管理局(ESMA)表示,數字貨幣差價合約(CFD)2:1的杠杆率限制已在8月1日開始實施,目前至少執行3個月,到11月很可能會續約。

  相比之下,ESMA對法定貨幣差價合約的杠杆上限設定為30:1。

  在上述數字貨幣交易所人士看來,這些監管措施均釋放出一個明確信號,即越來越多大型國家正將ICO納入證券業務監管範疇(不被納入證券業務範疇的ICO可能被視為非法違規項目),這意味著未來ICO不但要滿足證券發行的各類合規操作要求,提升交易品種與交易過程的資訊透明度,具有欺詐性質的ICO與過度投機炒作行為將被從嚴打擊,另一方面整個ICO發行交易將嚴格遵守全球反洗錢反恐怖融資等相關規定。

  “也有個別數字貨幣交易所找到了資金跨境轉移的灰色操作地帶。”這位數字貨幣交易所人士透露。他聽說美國個別數字貨幣交易所允許個人投資者對數字貨幣進行提現(兌換成美元等法定貨幣)。在他看來,這背後,是這些數字貨幣交易所“鑽”了美國數字貨幣多頭監管的空子。

  “隨著美國監管部門正在統一監管尺度,這類灰色操作太空很快會被抹殺。”他直言。對數字貨幣價格反彈而言,這又是一個巨大的利空。

  中小國家監管套利“隱患”

  相比歐美國家等主要經濟體對ICO從嚴監管,一些中小國家則“網開一面”。今年以來越來越多區塊鏈ICO項目紛紛在塞舌爾、馬耳他、新加坡等監管相對寬鬆的國家落地注冊。

  “這些中小國家通過吸引眾多區塊鏈項目落地,能吸引大量資金前來投資,推動區塊鏈成為本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帶動相關產業與當地經濟迅速發展。”多位區塊鏈項目創始人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何況這些中小國家金融監管部門認為,當地經濟金融規模低於大型國家,ICO相關金融風險比較可控。

  這也是今年以來ICO項目逆勢大幅增加的主要因素之一。

  普華永道谘詢公司和瑞士加密谷協會最新發布的調研報告顯示,2018年前5個月共有537家公司注冊發行ICO項目,籌集137億美元,募資規模幾乎是2017年的兩倍。去年共有552家公司發行ICO,籌集總額僅有70億美元。

  一家國內區塊鏈項目創業者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直言,不少區塊鏈創業公司找到了新的監管套利太空——他們一面在歐美、中國等大型國家開展無幣區塊鏈的技術創新與應用場景拓展;一面在這些中小國家開展ICO募資,等待大型國家放寬ICO監管限制後,再將兩塊業務“融合”。

  “他們的策略,是大國可能會對ICO監管采取追隨策略,即讓小國先行先試,等到相關業務運作成熟合規後,再逐步放寬ICO與數字貨幣交易的監管。”他指出。不過,這個算盤如今面臨不小變數。究其原因,越來越多欺詐性質的ICO項目正利用寬鬆的監管政策,先在這些中小國家注冊,再到開曼群島等離岸金融中心設立投資基金,向不同國家散戶投資者募集資金認購ICO數字貨幣,一旦募資完成,他們就會以交易量不足、沒有節點、錢包出現問題、研發人員離職等原因宣布項目失敗,從而卷款跑路。

  “今年越南爆出了全球最大ICO騙局,直接導致3.2萬投資者被騙逾6.5億美元。”上述國內區塊鏈項目創業者指出。

  據Coinopsy與DeadCoins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全球超過1000個數字貨幣“死亡”,導致去年1/7ICO募集資金(約10億美元)血本無歸。

  在上述國內區塊鏈項目創業者看來,如此多ICO項目“死亡”,正令這些中小國家扭轉以往寬鬆的監管態度,開始加強對區塊鏈ICO項目開展風險辨別,杜絕欺詐性質的空氣幣項目“落地”,以維護當地區塊鏈產業良性發展的形象。

  (編輯:包芳鳴)

責任編輯:李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