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寶寶餵養困難怎麼辦

餵養困難是指兒童持續進食不當,或持續反芻或反胃,造成體重不增或下降。有遺傳學研究顯示,餵養困難單卵雙生子的患病率明顯高於異卵雙生子,提示該病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

餵養本身是一個複雜的生理過程,正常的嬰幼兒餵養行為通過餵養者和嬰幼兒之間一系列正性、積極的生理和心理互動,滿足嬰幼兒的營養和心理需求。與嬰幼兒餵養困難發生相關的影響因素主要涉及食物、嬰幼兒、餵養者、餵養行為和餵養環境五個方面。這些因素相互聯繫、相互影響。

一、臨床表現

1.患兒對各種食物均不感興趣,沒有食慾或偏食。多數兒童隻吃一或兩種食物,但也進食不多。

2.患兒飲食量過少,甚至抗拒進食,有時將進入口中的食物吐出。嬰兒表現不吃奶或吃奶很少、反芻或反胃,兒童表現不思飲食,常一餐飯費時超過一小時。

3.家長出於對兒童進食過少的恐懼,往往強迫兒童進食。

4.形體消瘦、面色蒼白,體重增長緩慢或下降,往往合併營養不良。

5.體檢除消瘦外,無其他器質性疾病情況存在。

二、診斷

1.病史線索

(1)發病情況:餵養困難出現及持續時間、程度。

(2)餵養及進食情況:餵養方式、攝入食物的種類、進食時間、進食的量、進餐次數、餐飲間隔時間、零食習慣、飲水量、進食環境等。

(3)出生史:出生體重及身長,是否為足月小樣兒。

(4)生長髮育史:詳細詢問既往體格生長及智力發育情況。

(5)既往史:既往有無器質性疾病,如先天性心臟病、唇裂、齶裂、甲狀腺功能減退症、遺傳代謝性疾病等。

(6)相關因素:兒童氣質特點、情緒問題、家長的撫育方式和親子關係等。

2.體格檢查

(1)體格測量及體格生長評價:常用的體格測量指標包括體重、身長(身高)、頭圍、胸圍、上臂圍、皮下脂肪厚度。兒童體格生長評價應包括生長水準、生長速度以及勻稱程度。

(2)全面體格檢查包括神經系統檢查,注意有無先天畸形及骨骼發育異常。

3.輔助檢查

體檢結果及生長髮育正常的餵養困難兒童,通常不需要進行實驗室檢查。

餵養困難出現生長遲滯時,需排除器質性疾病。詳細的餵養史、生長髮育史、既往史及體格檢查可為選擇進一步的實驗室檢查提供線索。如染色體及基因檢查排除先天遺傳性疾病;血氨基酸或尿有機酸檢測排除代謝性疾病;甲狀腺功能檢查排除甲狀腺功能減退症;心臟超聲檢查排除先天性心臟病等。

4.診斷標準

嬰幼兒和童年餵養困難的ICD-10 診斷標準如下:

(1)持續進食不當,或持續反芻或反胃。

(2)在6 歲前起病,至少在1 個月內體重無變化或下降,或有其他明顯的健康問題。

(3)排除影響進食的其他器質性疾病和精神障礙。

三、治療原則

1. 病因治療:積極治療器質性疾病。

2. 營養支持、補充鋅劑及健胃食物。

3. 育兒指導

(1)教育家長學習應答型餵養方式:家長決定兒童進食地點、時間及食物,判斷兒童進食情況;家長設定進食規則、進食示範、正面談論食物;對兒童在進餐過程中的飢餓和飽足信號及時反饋;由兒童根據自身飽足及飢餓循環決定吃不吃、吃多少。餵養是家長-兒童的互動過程,應答型餵養模式可促進兒童進食,減少垃圾食品攝入及超重發生。

(2)教育家長了解兒童進食基本規則:避免進食時用電視、玩具等方式分散兒童注意力;限制就餐時間;提供與兒童年齡相符的食物種類及質地;給小嬰兒逐漸引入新食;鼓勵較大嬰兒、幼兒自己進食,包括抓食;允許與兒童年齡相符的狼藉;家長對兒童就餐情況保持中立態度。

四、專科轉診指征

餵養困難可見於多種疾病狀態,如食物過敏、先天性心臟病、消化道畸形、各種急慢性感染性疾病、甲狀腺功能減退症、兒童抑鬱症、兒童孤獨症、染色體及遺傳代謝性疾病等,當餵養困難伴有生長遲滯時,應轉診相應專科,排除器質性疾病。

購買正版圖書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