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清朝官員丟官丟命還是平步青雲 全靠一張嘴

曹振鏞是歷經乾隆、嘉慶、道光三朝而不倒的元老,足足當了54年官,其中有22年擔任殿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幾乎從沒有犯錯,也未遭到皇帝貶斥,堪稱政壇“常青樹”。

有人詢問曹振鏞當官的秘訣,曹振鏞回答了6個字:“多磕頭,少說話。”

這個故事見於朱克敬《暝庵二識》:“曹文正公晚年,恩遇益隆,身名俱泰。門生某請其故,曹曰:‘無他,但多磕頭,少說話耳。’”

“多磕頭,少說話”,就是曹振鏞歷經乾隆、嘉慶、道光三朝而屹立不倒的秘訣。在這句話的背後,我們仿佛看到一個在皇帝面前唯唯諾諾、生怕說錯一個字的大臣。

詳細分析“多磕頭,少說話”6個字,再結合清朝官場的實際情況,我們發現,曹振鏞說得其實不無道理。對於清朝官員來說,事情做得怎麽樣,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要說錯話。俗話說:“禍從口出。”話說多了,難免會說錯話。那時候,惹得皇帝或者上司不高興了,你還有好果子吃?既然如此,乾脆就少說話了。

清朝歷史上,不乏有官員因為說錯話丟掉官職的例子。

中法戰爭結束後,台灣巡撫劉銘傳著手恢復在戰爭中被損毀的台灣基隆煤礦。由於基隆煤礦被損毀得太嚴重,要重建的話需要大量資金,而地方政府的財力又很有限,拿不出這麽多錢。怎麽辦呢?

劉銘傳最初的想法是引進英國商人投資,但遭到了朝廷的否決。後來,有商人主動找到劉銘傳,要以官商合辦的形式承辦基隆煤礦。應該說,這是一個絕佳的辦法。朝廷不用出錢,還可以分得紅利,何樂而不為呢?當然,商人提出要求,請官方不得在用人、財務方面進行乾預。這也無可厚非。畢竟,那些不懂技術和業務的官僚瞎指揮、亂指揮的危害,誰都懂。

如果劉銘傳足夠“聰明”,就不會將商人提出的要求奏報朝廷,自己按照這個要求去辦就行了。但是,他太老實了,在給朝廷的奏折中說明了入股、分利情況後,還添加了一句:“除礦務,一切事宜由商經營,官不過問。”

這句話,在朝廷掀起軒然大波。以慶郡王奕劻為首的一幫人激烈反對,並彈劾了劉銘傳。沒過多久,劉銘傳遭到“革職留任”的處理。劉銘傳灰心失望,自己辭職了。一年後,基隆煤礦就徹底垮掉了。

丟掉官職算什麽?有的人還因為說錯話,丟了腦袋。

雍正皇帝登台後,扳倒了年羹堯。此後,雍正皇帝還打擊與年羹堯有牽連的人。

此前,戶部侍郎汪景祺曾經寫了兩卷《西征隨筆》,被搜查到,送到雍正皇帝面前。雍正皇帝看到《西征隨筆》有“狡兔死,走狗烹”幾個字,大怒,在首頁題字:“悖謬狂亂,至於此極!惜見此之晚,留以待他日,弗使此種得漏網也。”

於是,汪景祺被梟首示眾,腦袋被懸掛在北京菜市口刑場的通衢大道上示眾,一掛就是10年。直到乾隆皇帝上台後,才由左都禦史孫國璽奏報朝廷,將汪景祺的頭顱擇地掩埋。

當然,官員如果會說話,懂得如何拍皇帝、上司的馬屁,倒是可以大說特說。只要把皇帝、上司的馬屁拍舒服了,升官發財,指日可待。

在這方面,和珅、李蓮英等人都是高手,憑借一張嘴將乾隆皇帝、慈禧太后哄得高高興興,自然是青雲直上。和珅官至殿閣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李蓮英也是賞戴二品頂戴(清朝制度,太監最高只能賞戴四品頂戴)。

【參考資料:《清史稿》《暝庵二識》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