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心臟神經官能症的2種自測方法

自測方法1

如果一位來心臟科求治的患者,如有下列特點之一,就要考慮其有心臟神經官能症可能:

1、主訴與客觀檢查不相符,病人自覺心悸嚴重,但是24小時心電檢測或心電監護卻無明顯心律失常,輕微活動即感氣短氣促,但是心臟超聲卻顯示心收縮舒張功能良好。

2、癥狀繁多呈現跨系統特點,比如既有心血管癥狀如胸悶、氣急、胸痛等,也大量出現其他系統癥狀,涉及中樞神經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呼吸系統等,很難用單純的心臟病來解釋,如頭暈、頭痛、失眠、腹脹、消化不良、便秘、腹瀉、尿急、多尿、出汗、手抖、手足麻木、喜歡深呼吸、不能去封閉環境等;有時還有其他種種稀奇古怪的不適主訴,患者非常形象描述,可是醫生越聽越糊塗,這些醫學教科書上沒有寫過的癥狀,常讓經驗豐富的專家醫生們也感到為難,只能讓患者去相關科室會診解決問題。

3、患者常常顧慮重重,即擔心查不出疾病,患了心臟病遲早要出危險,又擔心去做相關檢查不安全,帶來痛苦,最擔心藥物不良反應,各種藥物說明書反覆研究,越看越怕,不敢服用或者頻繁換藥。

其實,這些還只是表面現象,如果接診醫生能夠再耐心細緻一些,多些關懷於鼓勵,在取得患者信任之後,就可能問出或者讓患者自己說出種種內心深處不顯露的情緒心理問題,甚至這種情緒心理問題,患者自己也沒有清醒察覺,比如:

1、對於疾病過度緊張擔心(高血壓患者擔心自己會腦溢血、擔心中風臥床不起,冠心病患者擔心心肌梗死發作,有了室早就擔心猝死等);

2、過於緊張,如同驚弓之鳥,容易受驚嚇(輕微的聲音、尤其是突發的聲音會嚇的心亂跳,甚至是手機鈴聲、冰箱啟動聲音、鐘錶的滴答聲,聽見別人吵架、生病、出事故,自己會嚇得發抖);

3、整天感到害怕(害怕自己會暈倒心臟病突發無法搶救、害怕去封閉的環境如超市、電梯間、飯店包房,甚至害怕一人獨處上街病發無人搶救、害怕看緊張情節的電視劇、害怕吃藥中毒等,甚至因為害怕藥物副作用,把剛配完回家的葯也丟棄);

4、持續的情緒低落、整天開心不起來、做啥不感興趣、多年老朋友鄰居也不想聯繫、喜歡一人清靜、怕煩怕家裡人多;

5、常感一點力氣也沒有、吃啥都不香,夜裡難以入眠、要麼早醒,整夜多夢、夢見以前一些死去多年的故人,白天經常想與死亡有關事情;

6、自覺生病看不好,活著沒意義、自己是多餘的人、自覺自己死了家裡人會開心輕鬆一些;

7、外人可以發現患者短期內人急劇消瘦、面容蒼老、性格劇變、難以相處,等等。

如果,再進一步多花點時間,就可以找出發生在患者身上的一些社會心理事件,甚有一些患者家屬也不知情的事件,比如:

1、家人過世、失戀、失去工作、工作學習競爭失利、接受法律行政處分、長期持續超負荷工作、工作壓力大;

2、新發現患嚴重疾病、或久病不愈、家族遺傳疾病擔憂等等;

3、經歷了緊張恐怖事件,如遭遇車禍、意外傷害事件、目睹親人朋友意外去世等。

如果具備一些心理學知識,可以去了解患者的人格特徵、一些包括對於心臟等疾病不合理認知等等,並由此推導出這些社會心理事件或者心理應激因素所導致的情緒心理問題,與觀察到的一系列臨床不適之間的前後因果關係,為分析診斷提供依據。

自測方法2

1.是否感覺呼吸困難

患者常感到空氣不足,呼吸不暢,淺短不規則呼吸,伴有胸痛,室內人多擁擠或通風較差的地方容易發作,常嘆氣樣式呼吸後感到舒服或面對窗口呼吸新鮮空氣。

2.是否出現心前區疼痛

患者會自以為是心絞痛,但其部位與性質與典型心絞痛不同,疼痛部位多變不固定,多局限於心尖區及左乳房下區很小範圍,亦可在胸骨下或右胸前或胸背等處。痛為歷時數秒的刺痛或刀割樣痛或持續數小時或數天的輕微隱痛,有時疼痛可放射至左前臂外側或手指疼痛,疼痛出現與勞力無關,以活動後、精神疲勞後、甚至休息時才出現疼痛。

3.是否出現心悸

也就是自覺心跳、心前區搏動和不適,運動或情緒激動時更加明顯,純屬患者主觀感覺,客觀檢查無任何發現,但有時可見心尖搏動較強有力,或竇性心動過速,偶有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縮或短暫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輕度活動可使心率不相稱地明顯加快,患者常因此而不敢活動。

(微信公眾號:心臟神經官能症)更多相關內容,心臟神經官能症屬於疑難雜症亦非絕症,樹立治療信心,調整平衡心態很重要,專家助手建議:西醫學檢查無異常,中醫治療,願全天下人更健康更長壽!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