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南應事件背後:誰在破壞職業教育的名聲

每經記者:張韻 每經編輯:文多

近日,一起相關南京應用技術學校“學歷門”事件(以下簡稱南應事件)引發關注。半月以來,南京市人社局、南京市政府新聞辦公室相繼對該校部分學生學籍處理問題進行通報。

5月8日,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對此事公開作出回應,表示對“虛假宣傳、欺騙性宣傳的招生”的態度是“堅決製止、嚴厲處罰”。

一時間,迷霧背後暴露民辦職業教育管理亂象備受追問。虛假招生為何頻頻發生且屢禁不止?民辦職業教育還有哪些懸而未決的辦學難題?招生亂象又該如何規範如何看待?

違規學校持續被揪出

從通報來看,2016年,該校在家政服務(護工方向)專業上采取不實宣傳、隨意承諾(包括承諾護理專業大專文憑、護士資格證、包分配等)的方式違規招生。今年該批學生即將升學或就業,由於校方無法兌現有關承諾,引起學生和家長不滿。

上述違規招生行為,其實歷年來都是地方教育部門嚴打的痛點與難點。但由於發現舉報存在滯後性,近年來各地民辦學校虛假招生亂象仍時有發生。

2018年7月,北京市教委通報稱,北京經貿研修學院等存在學校管理混亂、進行虛假招生宣傳等問題,市教委對兩校作出停止招生的行政處罰。

2018年12月,西安市教育局對西安現代電子職業學校違規虛假宣傳、混淆職高與普高的區別、誤導家長及學生的行為,在全市進行通報批評。同時,責令該校立即停止違規宣傳行為。

2019年1月,山西省晉城市鳳蘭學校因虛假宣傳、違規招生導致數百名學生上到高二才發現自己沒有學籍的事件曝光。3月21日晉城市教育局發布通告稱,經核查,鳳蘭學校在2017年中考招生中,出於利益考慮,通過虛假宣傳,違規超計劃招生。將對涉事學校處以罰款,停止其2019年普通高中招生資格。

3月,湖南省教育廳發布《關於湘潭遠大職業學校欺騙性招生事件調查處置情況的通報》,表示湘潭遠大職業學校以聯合辦學名義,虛假宣傳違規招收中職護理專業學生,從中介機構購買並向學生發放假畢業證書,湘潭市教育局擬按規定取消該校2019年中職招生資格。

3月28日,湖南省株洲市教育局組織召開全市中職學校招生辦學行為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工作會,雖然是地方會議,但會上提到問題,對各地都有參考意義。這些違法違規招生問題包括:違法違規招生、違規聯合辦學、違規設置專業、違規組織實習、違規校外設點。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在近年發生的典型案例中,主要問題包括超計劃招生、違規高額收費、“潛規則”招生、空掛學籍等問題,部分民辦學校在招生宣傳中存在擅自變換辦學性質或辦學層次,欺騙考生報考的行為——而其中又以民辦職業學校居多。

誰在影響職教的口碑

2011年教育部下發《關於推進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要“改革招生考試制度”、“探索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貫通的人才培養模式”、“規範初中後五年製高等職業教育”。

為加強中、高等職業教育銜接,各地近年來也相繼根據相關產業升級的需要開展了五年一貫製、中高職“3+2”、中職本科“3+4”、高職本科“3+2”分段培養,成為全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試點工作的重要內容。

招生制度改革本是緩解高等職業教育招生困境的“一劑良藥”,但在具體推進過程中卻淪為少數中高職院校牟利的工具,嚴重影響職教口碑。

據一位不具名的教育研究院學者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個別中職院校在招生宣傳時把學歷文憑當作賣點,利用“五年製大專”等校招熱點進行虛假招生,實則沒有相關辦學資質。另外,在中高職一體化的背景下,更的院校假借與高職院校聯合辦學的名義,以不參加考試為誘餌收取高額學費,以此招攬生源。

除此以外,近年來,各類虛假招生宣傳和欺詐行為屢禁不止,導致學生的經濟利益和受教育權益遭到損害。在一些未公開的案例中,《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發現有部分民辦職業院校曾雇傭校外中介或在校學生,偽裝成招生專員以電話或地推的方式,向準中高考畢業生進行虛假宣傳。更有甚者,聯合初中教師乾預學生填報志願買賣生源,並以實際招生人頭計算回扣,價格在每名百元至千元不等。

借改革之口、鑽監管空子,是目前職業教育招生工作突出問題的兩大症結所在。而這方面的維權也並不容易,相關法律人士告訴記者,在以往案例中就算招生專員同為受害者向法院起訴,也極有可能因操作隱蔽性強導致證據不足而難以維權。

學生受教育權益難以保障,上述亂象的發生也直接侵蝕著整個行業。不少從事民辦教育研究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達了自己的擔憂:在個案上違規招生性質惡劣,還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但目前有關部門因負面輿論,開始對民辦職業教育的作用地位意義發生了改觀。

因此,一位教育研究人士表示,要遏製學校以改革之名行利益之實“渾水摸魚”,“但不可因為個別院校的違規行為對民辦職業教育的發展失去信心”。

民辦職業教育破局還需高質量發展

在傳統觀念上,民辦職業院校辦學質量參差不齊,因此長期不被看好且時至今日也沒有得到明顯改善。業內人士認為,生源減少讓高校間競爭更為激烈,再加上辦學成本不斷走高,是導致虛假招生宣傳陷入惡性循環的根源所在。

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吉林外國語大學校長秦和在提交的建議中寫到:對民辦高校而言,以提供入學機會為主要目標的外延式發展模式,已難以延續。近年來,已有為數不少的民辦高校面臨招生困難,可以預計,在今後一個時期,這一趨勢還將持續。

民辦高校尚且如此,民辦職業教育的生存壓力更為突出。業內人士表示,不僅高考生源在持續減少——預計到2025年才有所回升,而且中等職業學校更是因生源問題,連學校數量都在年年萎縮,“從總體來看,民辦教育中最難過的是民辦職業教育,在民辦職業教育中更難過的是民辦中等職業教育”。

但不可否認,民辦職業教育填補了傳統教育空白,其快速發展對國家推進教育體制改革與創新具有意義。好消息是,職業教育正不斷放開限制。今年2月,《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正式頒布。

5月8日,教育部正式宣布今年高職要擴招100萬人,並取消高職招收中職畢業生比例限制。

職業教育正在重新被定義,以湖南為例,過去中職學生升入高職的人數比例約佔15%,如今從15%到無比例限制,這樣的變化無疑將對中職發展產生巨大影響,讓更多中職畢業生有接受高層次職業教育的機會。

湖南省教育廳副廳長應若平曾對這一舉措的影響解讀說:放開招生比例,意味著未來職業教育的學歷通道將更加寬敞。而對中職學校來說,高職擴招後,如何穩定生源、提升中職學校的吸引力,將成為更加緊迫之事。

生源較差是製約中職教育發展的重要因素。升入高職的學生比例大幅上升,將倒逼中職學校進行教學改革,提高辦學條件,辦出專業特色,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高職教育。

記者了解到,不少地方職業學校將德國“雙元製”等模式作為推動職業院校服務企業轉型升級的有效借鑒。“對比國外的職業教育,很多學校不是在課堂上上課,而是在工廠車間中實操作業,但國內的大多中職院校還不具備這樣的課程設計和辦學條件。”一位業內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除了自身條件,讓公眾在對民辦職業教育的認知上建立信心是必不可少的一環。在政策層面,我們已經看到,新頒布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明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在宏觀層面的肯定之下,如何在操作中樹立民辦職業學校的形象,並同時讓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一位業內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民辦職業教育確實尚存許多懸而未決的難題,規範社會辦學需要“疏堵結合”。

堵,是對“個別學校乘虛作亂,以虛假招生簡章獲取利益”的行為,必須遏製,以示警醒。

而疏,這位業內人士的建議是:“監管部門需要為民辦教育留有疏通的渠道,完善相關配套措施,讓社會資本投入沒有風險,同時又能夠獲得一個穩定安全可控的回報,才能讓民辦教育良性運行。”

每日經濟新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