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小暑到,俗語「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到底小暑熱還是大暑熱?

文/農夫也瘋狂

這周日(7月7日)就要迎來今年的第11個節氣——小暑節氣了,這也表示在國內大部分地區已經進入到了盛夏了。「暑」就是熱的意思,古人認為小暑節氣期間的氣象已經很熱了,但是卻還沒有達到一年中最熱的時候,所以稱之為小熱。緊隨其後的就是大暑節氣了,在農村還有著「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是什麼意思呢?小暑和大暑哪個更熱?

小暑是夏季的第5個節氣,而大暑則是第六個節氣。俗話說「小暑接大暑,熱得無處躲」,可見在小暑、大暑節氣期間的氣象都是很炎熱的。俗語「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也是描述這個期間氣象炎熱的,其意思是說在小暑和大暑節氣期間,就像是一個蒸籠一樣,非常的悶熱,而我們就像蒸籠裡面的食物,被悶熱的空氣所包圍著。

在進入小暑節氣以後,也就要迎來三伏天了。因為小暑的標誌就是入伏和出梅。對於入伏古人的說法是「夏至三庚數頭伏」,而今年夏至節氣以後第三個庚日是7月12日,也就是小暑節氣以後第5天就入伏了,其中頭伏和末伏都是10天,今年的中伏有20天。其正好是出於大暑節氣(7月23日)期間。根據農諺「冷在三九,熱在中伏」來看,那中伏是最熱的,因此大暑節氣的時候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那是不是真的是這樣呢?

「三伏天」是古人設定的用來表達一年中最熱的一段時間,其是一年中氣溫最高,氣象最熱的一個時間段。三伏天的計算方法相對是比較複雜的,是根據天乾地支紀年法而推算出來的。有的年份三伏一共是30天,而有的年份則是40天,原因是中伏多了十天,而今年的三伏就一共有40天(頭伏10天,中伏20天,末伏10天)。而大暑、小暑節氣就是在三伏天之內,大暑是在中伏期間,因此多數人認為大暑要比小暑更熱,其實這個也是不準確的。

小暑和大暑雖然都是「製造」高溫的高手,但是也是有區別的。小暑的熱更有爆發力,而大暑的熱更持久。關於小暑和大暑哪一個更熱,在民間有一句順口溜:「小暑,小暑,小心中暑;天熱,天熱,天天都熱。」由此可見,小暑節氣並不是小熱,是很熱,並且還是天天都很熱的。

之所以很多人認為大暑節氣的氣象更熱,那是因為剛進入小暑節氣的時候,人還能適應暫時性的高溫酷熱氣象,可是這個高溫氣象持續的時間一長,就會讓人感覺到更加悶熱了,這樣就算是大暑和小暑節氣的溫度是一樣的,但也會感覺到大暑節氣的氣象會更熱。

另外小暑和大暑的熱也是相對的,不可能小暑和大暑都是一樣悶熱的。在民間還有農諺「小暑熱得透,大暑涼颼颼」,意思是說小暑節氣如果比較悶熱了,那麼到了大暑節氣的時候就不熱了。所以,不能說大暑就一定比小暑熱,有些年份是大暑比小暑熱,而有的年份小暑比大暑熱。

原因是地球每天都需要吸熱和散熱的,在夏季的時候白天吸收的熱量要比晚上釋放的熱量多,這樣就會一直有熱量餘存,其不斷的累積,到了三伏天這個時候就達到了最大值。而有些年份是在小暑節氣達到最大值,有些年份是在大暑節氣達到最大值。因此也就出現了有的年份小暑比大暑熱,有的年份大暑比小暑熱。喜歡文章的朋友們,記得點贊、分享和關注農夫也瘋狂,每天都會為大家免費分享一些農村的好玩、有趣的事情,謝謝大家(圖片來源網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