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秋冬皮膚為何乾燥瘙癢?洗澡後這幾步護膚你沒做好!

霜降之後,廣州氣象逐漸轉涼,氣象格外乾燥,不僅因為秋燥引起的咳嗽增多,而且因為皮膚乾燥引起的瘙癢也開始多起來。

專家認為,此時,最要緊的就是保濕,洗澡之後,多用凡士林、潤膚乳,越乾燥的地方越要多塗抹,千萬別偷懶。

進入秋冬季之後,皮膚會容易乾燥 圖/視覺中國

氣溫下降,皮膚變得脆弱

秋冬有一大尷尬,氣溫變化,刺激皮膚,雙腿、腰間發癢,越癢越撓,越撓越癢。有的人一脫下衣服,雪白的肌膚上一抓一道痕,還留下白色的抓痕。

人們常把皮膚乾癢的原因歸罪於穿了長袖長褲,實際上,這跟穿長袖長褲沒關係。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藥學部藥師劉國棟認為,其實皮膚乾癢的主要原因是秋冬季氣溫下降,皮膚血管收縮,汗腺和皮脂腺分泌減少,角質層的水分降低,皮膚變得脆弱,失去彈性,從而對外界變化和刺激變得敏感。

回家脫衣服時,就會感覺渾身瘙癢 圖/視覺中國

空氣乾燥使表皮容易出現細小的龜裂,龜裂的皮膚端刺激皮膚末梢的神經感受器,就會出現瘙癢的癥狀,專業術語稱為「秋冬季皮膚乾癢症」。

老年人更易發生這種乾癢症,因為他們的皮膚處於逐步萎縮的狀態,對外界適應能力變差。

洗澡過勤,皮膚屏障受損

除了氣象乾燥、轉冷,秋冬季引起皮膚乾癢症的另一個原因是在秋冬季洗澡的時間過久及洗澡時水溫過高。

劉國棟說,皮膚最外層是角質層,角質層上有一層皮脂膜,它是由皮脂、汗液和表皮細胞分泌物乳化而形成的。皮脂膜中的遊離脂肪酸、乳酸鹽、尿素和尿酸是天然的保濕因子,對皮膚保濕起重要作用,可防止皮膚水分的丟失,而皮膚缺水會引起乾燥、緊繃的感覺。

洗澡時間太長,身體皮脂膜流失更快 圖/視覺中國

秋冬季皮膚乾癢,洗澡的過程能緩解乾燥的感覺,人們常會延長洗澡時間,而洗澡的水溫也比夏季高很多,這就加快了皮脂膜的流失,令皮膚更易乾燥而形成惡性循環。

另外,水溫過高也會刺激皮膚髮癢,就在人們洗澡時,手就不自覺地撓了起來,越撓越癢,後來純粹變成為了撓而撓。雖然舒暢淋漓,但是撓癢會刺激皮膚變得粗糙,形成苔蘚樣硬化、血痂和色素沉著,最怕就是撓出了皮炎、濕疹和細菌感染那就更難處理了。

防治秋冬乾癢症,最重要是保濕

預防皮膚乾燥,其實方法很簡單。劉國棟說,首先,最重要就是保濕,洗完澡待皮膚未完全乾時,馬上塗凡士林、綿羊油霜、身體乳等可潤膚保濕,效果非常好,且它們作用溫和,可放心使用。記得每天使用,這樣皮膚就不會因為乾燥、氣溫低而敏感了。

洗澡後立即用凡士林、身體乳,保濕效果好 圖/張華

如果房間裡的濕度太低,還可以用加濕器,使濕度保持在50%以上;或者在房間裡放一盆水,這樣可以讓呼吸道、皮膚等保持濕潤。當然,記得還要多喝水、多吃水果,從內到外滋潤。

其次,要適當減短洗澡的時間,洗澡時水溫不要超過40℃,避免使用起泡的沐浴露和鹼性肥皂,這樣就可減少皮脂膜的流失。實際上,在秋冬不一定每天洗澡,兩天洗一次也是可以的。

最後,要減少刺激,最好穿純棉內衣,可減少摩擦和靜電;要減少煙、酒和吃辣;要管住手,盡量不要去撓。

皮膚瘙癢時,不要隨意用含有激素的軟膏 圖/張華

劉國棟指出,如果出現了皮膚瘙癢,可嘗試使用一些含薄荷、冰片的藥膏來止癢,但不要隨意使用含激素的藥膏,如糠酸莫米松乳膏、復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等。

因其長期使用可加速皮膚老化,造成皮膚對激素的依賴,尤其是一些含強效激素(如氯倍他索、鹵米松等)的藥膏,更要避免將含強效激素的藥膏應用於臉部皮膚。含激素的藥膏只能短期使用,而且要在醫生或藥師的指導下使用。

文/羊城晚報記者 張華 通訊員 魏星

歡迎轉載,註明出處!

(責編:張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