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陸金所聯合BCG報告:七成理財用戶風險意識停留在剛兌

  原標題:陸金所聯合BCG發布報告:七成理財用戶的風險意識仍停留在剛兌

  文/丁榮

  5月15日,國際谘詢機構波士頓谘詢公司(BCG)與陸金所聯合發布《全球數字財富管理報告2018:科技驅動、鑄就信任、重塑價值》。報告指出,科技會成為幫助用戶更高效、更透明、更精準實現資產配置的工具和手段。

  6.2兆美元的大蛋糕

  報告數據顯示,線上理財已經規模龐大。全球四大主要財富管理市場(美、中、英、新加坡)的財富管理產品線上化銷售規模來看在2017年已達到6兆美元,其中僅中國市場規模就超過了2兆美元。

  2017年,中國財富管理市場規模達6.2兆美元,財富管理產品線上化銷售滲透率達34.6%,兩項指標均僅次於美國的9.3兆和40.7%,位居全球第二。而中國擁有7.2億智能手機用戶,據世界首位,這意味著未來或許會有更大的想象太空。

  與傳統財富管理不同,數字財富管理從價值定位、客戶、產品、服務及管道上看,都存在著明顯的差異點。

  數字財富管理也並不等同於互聯網金融或線上理財,“不能單純將單純的現金管理與單純的線上化都等同於數字財富管理”,BCG董事總經理何大勇指出,數字財富管理並非現金管理,其本質依然是財富的保值與增值而非以流動性管理為核心訴求。

  雖然目前我國財富管理產品線上化銷售滲透率約34.6%,已接近第一位美國(約40.7%),但接近數字財富管理實質的獨立互聯網理財平台的滲透率僅為約10%,遠低於美國約35.5%的水準。

  由此可見,中國數字財富管理市場仍有很大發展太空。

  固定收益佔比73%

  雖然市場規模龐大,但並不意味著中國數字財富管理的發展水準已經到達較高水準。中國互聯網第三方業務中,主要是以現金管理為主的“寶寶”和固定收益類產品,並不符合數字財富管理的界定。

  事實上,中國互聯網理財還具備以下特點:首先,以中產階級為主力軍,其互聯網理財資產佔據可投資資產總額的30%以上,52%的投資者的財富來源是工資;

  其次,偏好固收類產品。73%的資產投資於固收類產品,除銀行儲蓄外,貨幣基金最受歡迎,其投資佔比達17%,P2P產品則佔比約8%。線上化發展並沒有改變客戶對固收產品的偏好;

  最後,有更高的風險容忍度。即46%的客戶選擇可承擔一定風險,55%的客戶表示可承擔20%以上的本金損失,這兩個比例均遠高於非互聯網理財客戶。同時,這個群體認同財富管理中資訊和建議的價值,53%的客戶需要投資資訊支持,62%的客戶需要投資建議的支持。

  報告亦暴露了目前投資者行為的一些缺陷,譬如短期投資盛行,用戶缺乏長期的財富規劃意識,而秉持較強的投機心態進行財富管理。同時市場中中長期投資產品本身較少且缺乏全生命周期的財富規劃等服務,84%的客戶主力資產平均投資期限不足一年。

  此外,有64%的客戶選擇產品風險等級作為產品選擇的首要考量。但對於決策指標,超過七成的用戶將平台及產品的品牌背書作為主要考量因素,只有26%和11%的用戶將投資期限、投資標的這兩個與產品風險相關的因素作為關鍵考量。可見目前中國理財用戶的風險意識仍停留在機構的體量和剛兌能力上,而非投資標的上,這在新的市場環境中是一個在巨大隱患。

  報告指出,未來科技對專業能力的賦能將從三個方面實現:首先,科技幫助實現更準確的客戶洞察與立體精準的客戶畫像,即“比客戶更懂客戶”;其次,科技助推資訊透明度、服務客觀性,同時提升各環節客戶體驗,即“真正為客戶考慮”;另外,科技依托對產品、客戶的了解,賦能投資專業能力,實現動態配置調整,即“有能力為客戶投資”。

責任編輯:李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