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為什麽碧桂園、娃哈哈、小罐茶都在研發機器人?

作 者:唐漢

來 源:正和島

中國人口紅利的遞減與機器人的廣泛應用正在此消彼長,而且正在不斷加速。

在美麗的茶山,采茶的不只沒了年輕人,即便是中老年采茶人也在減少。

但不會太久,采茶機器人將在茶山工作,“挑茶機器人”更是已經廣泛上崗。

在主流快遞企業的無人倉儲,“分揀機器人”忙碌而有序地工作著,不但高效而且不易出錯。

汽車企業的生產線也是一樣,隨處可見一種拉著零組件四處穿梭的小車,行走自如但卻沒有司機——它們被稱為“移動機器人”。

很快,你所住的房子的大部分可能是機器人蓋起來的......

現實狀況的改變與企業對創新和效率的追求,讓這有些科幻的場面正在變成現實。

目前,在房地產企業碧桂園的工地上,就有不下十種機器人在做測試,搬磚、抹牆、清理地面、保潔。

碧桂園集團董事局主席楊國強,近期提交了包括《建立完善建築機器人政策標準體系 以加快建築行業轉型升級》的三份提案。

這會不會成為房地產領域的“新基建”?

01.

機器人代替“蜘蛛人”

從事“危繁髒重”工作

任何去過車企總裝生產線的人,都會驚奇於一種活躍在流水線旁邊的“小車”,它載著某款車型的裝配件,根據規劃路線的指引,自己穿梭於整個生產線為各個工位配送零組件,完全實現了無人駕駛,而且能夠滿足“柔性生產線”(一條生產線可生產多種車型)的運輸需求——當某個工位需要某款車的某個零組件時,它會準確無誤地帶著零組件出現在特定工位上,並在完成任務後自行離開。

這就是AGV(Automated Guided Vehicle,自動導引車)。

它很智能。當你故意擋在它面前時,它就停下了,你走過去後,它又繼續自動前行。

有沒有人想過在建築工地上,也搞出類似於AGV小車,以搬動那些沉重的建築材料?

還真有。比如碧桂園。

現在碧桂園旗下的博智林機器人,已經研發出了一種“預製內牆板搬運機器人”,可以一次性搬運4塊、每塊重約180斤的內牆板,而且做到了安全平穩、高效、節省勞動力。

這就是碧桂園的工地版AGV,值得一提的是,它還只是眾多產品中的一種。

現在博智林旗下已經有十多款實現了產業化的機器人產品,包括室內噴塗機器人、樓層清潔機器人,以及外牆噴塗機器人。

尤其是外牆噴塗機器人,替代了之前一直由“蜘蛛人”從事的高空作業,在實現了工效比人工高出4-6倍的情況下,安全性大幅提升。

這讓建築行業出現了一些微妙的變化,並帶來了無限可能,其中最讓人們激動的一種是:建築業這個工種繁雜、勞動密集型且面臨一線工人老齡化的行業,正在變得智能化。

這是絕對意義上的“新基建”,差不多貫穿了從機器時代到現在5G智能時代的所有特點,而且它為整個行業打開的想象空間是驚人的。

因為“無人工廠”曾被認為是德國工業4.0的標誌性事物,相對而言,“無人工地”帶來的衝擊力要更加震撼一些,也更符合“基建狂魔”的特色。

02.

從“人口”到“人才”

2005年的熱播劇《民工》上演時,范明主演的男一號和他的兒子都是在建築工地打工,他們代表了最早一批從鄉村湧入城市的數千萬打工者。

但這種狀態並沒有持續到現在。

根據中科院學部委員、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昉的說法,人口紅利的轉捩點在2012年就出現了。

考慮到滯後效應,這種轉捩點可能經歷了數年才傳導到類似於建築業這樣的人力資源需求終端。

中國建築業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建築行業從業人員為5427.37萬人,比上年末減少了135.93萬人,同比降幅為2.44%。建築業從業人數佔全社會就業人員總數的7.01%,比上年降低了0.16個百分點。

而且建築業也有自己的特點:不僅屬於勞動力密集行業,而且作業環境“危繁髒重”,有類似於拉磚運灰等大量的重複性、單一性的工作,同時隨著經濟的發展,勞動力成本也不斷飆升。

另一方面,建築行業的標準化、模塊化、工業化和裝配化等新型建造方式,也亟待數字技術、智能建造技術的應用,所以相對於以往的“人口”需求缺口,建築業對於“人才”、尤其是智能化人才的需求更為迫切。

這也符合發展規律。

因為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口紅利不可能長期維持在一個較高的水準之上,而對於那些具備前瞻性戰略布局的頭部企業來說,也談不上所謂的危機,因為在所有危機中,最大的危機是在人口紅利減弱前沒形成人才紅利。

這正是碧桂園的解決方案——2018年7月,博智林機器人就成立了。

一直到現在,大型房企中搞建築機器人的只有碧桂園一家。

這也是碧桂園版的多元發展嘗試——同時也是每個企業家或者創業者的永恆話題。

作為用人的大戶,碧桂園可能比多數企業都要更早地感知到有關“人口紅利”的變化,所以做出了研發建築機器人的決定,開始向智能化、自動化要效益,以應對人手不足的現實處境。

當然這也是創新的需求,甚至還跑到了“新基建”這個國家概念提出的前頭——整整提前了大約半年的時間。

碧桂園通過研判行業趨勢的變化,做到了機器人項目比新基建正式提出還要快半年,這是一個頭部企業的自我修養。

而5G的加入,為機器人提供了新的加成技能。

03.

機器人的黃金時代

5G正在改變一切。對於碧桂園的機器人業務來說同樣如此,尤其是和人工智能、物聯網應用為代表的新基建深度融合之後。

這讓人們相信,作為還未“互聯網化”的最大行業,建築業在智能化指引下,已經到了出現行業顛覆性創新技術的時刻。

這種顛覆的最直觀表達就是生產作業方式的變革——從依賴人工,到大量應機器人代替“危繁髒重”的人工作業。

根據市場研究與谘詢機構Tractica的最新報告,世界範圍內越來越多的建築公司正在整合機器人,以解決勞動力短缺問題,並從大幅優化的生產速度、效率、安全和利潤中獲益。

這家機構預測,對建築機器人日益增長的興趣將推動市場收入從2018年的2270萬美元增加到2025年的2.26億美元。

這並非空穴來風,而是有先例可循的。比如近些年越來越火的AGV市場。

根據中國移動機器人(AGV)產業聯盟的數據,2018年中國市場新增AGV29600台,相較於2017年的21890台,市場規模實現了42.5%增長,增長率為35%。

值得一提的是,在5年前的2013年,AGV的銷量還僅為2439台,2014年就到了3150台,2016年達到了6500台,直接翻倍。

而且AGV也更加聰明了。

2019年2月14日《人民日報》曾在頭版專門報導了菜鳥位於無錫的機器人倉庫,有近700台AGV機器人可以與人工協同作業,迭加邊緣計算和AI技術之後,把既往的人工作業模式,變成了自動化作業模式。

AGV的今天,就是建築機器人的明天。

碧桂園的機器人嘗試,正在真切改變整個行業的作業模式。

而且除了碧桂園之外,機器人熱潮已經成為了一種跨行業現象。

美的、娃哈哈,甚至小罐茶等各行業的頭部大佬,也不約而同開展了機器人運動。

美的通過收購庫卡,把自己變成了世界級的機器人巨頭;娃哈哈在2019年也成立了智能機器人公司,而且造出了碼垛機器人等智能設備;小罐茶通過與IBM合作,打造了“挑茶機器人”,並且還在研發“采茶機器人”——這是一個機器人的黃金時代。

而在掌握了核心技術之後,下一步就需要掌握一個關鍵詞——技術標準和體系。

04.

從技術到標準體系

技術標準體系,這個有些拗口的術語,到底是什麽角色?

也許一個有關“絞殺”的案例,能夠恰當地帶來一些啟示。

21世紀初的那幾年,DVD行業如日中天。

以東芝為代表的6C,飛利浦為代表的3C,湯姆遜的1C等跨國巨頭,在DVD成長期故意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是當中國廠商把市場培育成一塊年度產量高達3500萬台的肥肉之後,這些跨國巨頭出現了,絞殺也隨之開始了——他們結成聯盟對中國的DVD廠家發起專利戰,瘋狂地“割韭菜”,直至最後扼殺了這個曾經風光無限的行業。

這震撼了幾乎一整代企業家,當然也加速了中國企業“技術意識”的甦醒。

從那之後,中國企業家對於“技術”以及建立於技術之上的標準體系的建立,有了全新的認識。

風水輪流轉。現在輪到了類似於碧桂園這樣的中國企業掌握核心技術,以及標準體系話語權的時候了。

碧桂園集團董事局主席楊國強在今年提交的有關建立完善機器人政策標準體系的相關提案裡,就包含了完善建築機器人行業標準體系,健全監管機制等內容。

因為有關建築機器人的產品技術、施工管理、驗收檢驗等標準體系,能夠在加速其產業化應用的同時,極大地提升知識產權保護力度,讓“中國智造”和“中國創造”更具備標簽意義。

而說到所謂的“意義”,正如特斯拉最初改變汽車的驅動方式時,只是單純地想要一輛環保、綠色的汽車一樣,卻從未料到這一技術突破,成就了有關汽車行業100多年來最為重大的一次技術變革。

現在輪到了房產界的碧桂園。

對於一個年度總收入接近5000億元人民幣的巨無霸房企來說,博智林機器人的出現展示了其通過技術變革推動行業轉型升級的決心,但是卻在不經意間撞開了以5G為代表的“新基建”的大門,這提供了一種可能性:碧桂園將會就此化身為房產界的特斯拉,並成為行業創新標杆。

有趣的是,特斯拉已經把自己原來的公司名字“Tesla Motos”中的“Motos”去掉了,並宣稱自己不是一個汽車公司,而是一個“高科技公司”——碧桂園會不會有一天也和特斯拉殊途同歸?

沒有人知道。

儘管這就是個無巧不成書的世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