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脾腧穴有哪些保健作用,老中醫給你詳解

脾腧穴:健脾益氣治虛證

脾穴隸屬足太陽膀胱經穴。脾腧名意指脾臟的濕熱之氣由此外輸膀胱經,有健脾和胃、利濕升清的功效。因此,對脾腧穴進行刺激就能健運脾胃,加強機體對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和利用,補養氣血,增強體質,對消化系統和血液系統均有很好的調整作用。

常用脾腧治療胃潰瘍、胃炎、胃下垂、胃擴張、胃出血、消化不良、腸炎、痢疾、肝炎、貧血、背痛等病症。

在日常保健中,大家最常用艾灸脾腧來防治經期腹瀉和糖尿病,事實上這兩種病的根源都在於脾氣虛,而艾灸脾腧穴則恰恰起到健牌益氣的效果。

中醫認為,年輕女性經期腹瀉完全是牌氣虛的緣故,尤其年輕的女孩子比較常見,因為處於這個年齡段的女孩子為了保持好身材常常會節食減肥,常吃一些青菜水果之類的食物,而遠離肉類和主食,時間長了就會使脾虛寒,當來月經的時候,氣血就會充盈沖脈、任脈,脾氣會變得更虛。

因為脾是主運化水濕的,脾不能正常工作了,那麼水濕也會消沉怠工,也就不能正常排泄了,所以就會出現腹瀉,如果泛濫到皮膚就會出現驗部水腫。可見,要想經期不腹瀉就要補脾氣,而補脾氣最好的辦法就是灸脾腧穴。每天堅持灸此穴3分鐘就能緩解經期腹瀉的癥狀。灸此穴最佳時間應在早上7-9點進行。


同樣,糖尿病也是脾虛造成的。在中醫理論中,能量類似於氣,而氣是無形的,但無形的氣卻能承載和驅使身體裡有形的血液等物質。血糖是有形物質和無形能量轉化的重要中間物,血糖異常則是氣血之間的轉化異常。

因此,無論糖尿病具體可分成多少類型,其最基本的病機就是氣血轉化的失常,而人體氣血轉化主要依賴於脾的功能,故治療糖尿病最基本的就是健脾。治療糖尿病的灸法多採用艾條懸起灸,每次10-20分鐘。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10次為一個療程,每月做一個療程即可。

【教你快速找穴位】

脾腧穴隸屬於足太陽膀胱經,位於背部,第十一胸推棘突下,旁開1.5寸。

以下推薦三款食療方供參考使用。

山藥豬胰菜

【材料】山藥200克,豬胰一具。

【製法】山藥、豬胰洗凈切片,加水適量共燉熟,入鹽少許調味。

【用法】每日1次,分4次等量服完。

【功效】補益脾胃,益肺滋腎,潤燥。


山藥黃芪茶

【材料】山藥100克,黃芪50克。

【製作】山藥、黃芪洗凈切片,放入瓦煲內加水適量先用武火燒開,然後用文火煎60分鐘。

【用法】去渣飲湯,每日2次。

【功效】補益脾胃,益衛固表,利水消腫,托毒生肌。

豬胰加薏米粥

【材料】豬胰一具,薏米仁50克或黃芪100克。

【製作】豬胰洗凈切片,加薏米仁或黃芪,再加水適量,先用武火燒開,後用文火煎60分鐘。

【用法】喝湯食渣,每日1劑,連用10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