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紅外測溫儀供不應求,AI技術助力智慧抗疫

伴隨復工潮的來臨,紅外體溫檢測儀一時間成為緊俏產品。無論是高速ETC通道的自動檢測口,還是機場、火車站、地鐵、社區等場景,紅外體溫檢測儀使用尤為普遍。

紅外測溫走熱市場

“疫情剛開始沒幾天,我們的庫存就出光了。”上海巨哥電子科技創始人沈憧棐告訴第一財經。

巨哥電子是一家致力於紅外熱成像儀研發和生產的企業,1月25日下午,上海市商委會同各交通樞紐有關部門,緊急征調巨哥電子人體測溫熱像儀幾乎全部庫存和在產產能,用於各人口湧入點的人體測溫與疫情防控。

事實上在自然界,任何高於絕對零度(-273℃)的物體都會發出紅外異塵餘生,而紅外測溫儀可以被動地接收物體發出的紅外異塵餘生從而轉變為熱圖像,熱圖像的上面的不同顏色代表被測物體的不同溫度。

基於這一原理,紅外體溫檢測儀可以避免人員直接接觸,減少疫情傳播的可能性,提高公共場所高溫人群檢測速度和人員通行效率。“虹橋樞紐上百萬人口體溫篩查,如此高密度的人體測溫,沒有熱像儀是無法想象的。”沈憧棐表示。

目前巨哥電子的產品已經在上海各火車站、地鐵、政府機關和商圈都進行了緊急部署,公司也在加班加點保證供應。沈憧棐稱,現在每天要迎接二三十位客戶,接三五十個電話,回復數百條信息。

面對復工潮的到來,市場需求也在急劇上升,除了加快生產進程,沈憧棐認為推動紅外熱成像技術與AI技術公司、系統集成公司的合作也是當務之急,只有合作才能更快地將終端產品鋪設出去,以應對疫情所需。

“紅外體溫檢測儀所呈現的圖像和可見光下呈現的圖像不同,尤其在人流擁擠且移動速度較快的區域,一不留神就可能有疑似人員流失,AI技術和紅外熱成像儀做匹配,可以進一步鎖定目標,也可以進行後續的大數據統計和分析。”沈憧棐表示。

AI技術加持

為應對疫情期間的非接觸測溫需求,除了紅外廠商,包括AI公司、安防公司、互聯網企業也在推出自己的智能測溫產品和防疫解決方案。

商湯科技推出了AI智慧防疫解決方案,主要包含區域通行模塊和出入口通行模塊。前者主要由星雲系列智能邊緣節點、熱成像攝影機、黑體和智能管理系統組成,可在機場、車站、地鐵、學校、辦公樓宇、小區等場景下實現非接觸式篩查,以及高溫、未戴口罩異常事件告警和人員識別。

商湯科技副總裁、智慧城市綜合業務事業群CTO閆俊傑博士告訴第一財經,系統在運作的時候,首先由熱成像攝影機對行人溫度進行測量。但熱成像攝影機在長期工作後會漸漸出現較大的誤差,無法達到界別37.3℃的防控初步篩選疑似患者的標準。

而且熱成像攝影機傳感器分辨率較低,距離較遠時拍攝到的可用像素很少,行人佩戴口罩、眼鏡和帽子,以及有瀏海遮擋額頭時,都會對測溫帶來一定程度的干擾。而借助AI算法和黑體對溫度數據進行優化和校準後,僅對行人額溫進行測量,保證測量精度誤差在±0.3℃以內。

據閆俊傑透露,目前這一解決方案已經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部署應用。在北京地鐵首都機場線3號航站樓站,旅客在安檢機前不需要額外停留,體溫會自動顯示在旁邊的顯示屏上。如果檢測到體溫超過37.3℃,顯示屏還會產生聲光和彈窗提示。

隨後工作人員可使用醫用體溫計做二次測量,並在智能管理系統中記錄確認。除此之外該系統也在上海交大徐匯校區一食堂內完成部署,用以提升學校教職人員及部分留校同學在疫情期間的就餐與通行效率。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通行模塊只能識別用戶是否佩戴口罩,但在戴口罩情況下實現人員身份識別仍具有一定的挑戰。

針對不同場景和需求,商湯科技也在推進出入口模塊,該模塊包括人臉識別測溫一體機、人臉識別高精度測溫閘機和人證核驗測溫一體機,主要應用於樓宇、學校、酒店、園區出入口等場景。據悉在該模塊下,無需摘下口罩即可準確識別員工身份,記錄出勤,在人員戴口罩的情況下,露出50%鼻梁時通過率可達85%。

針對戴口罩難以進行精準人臉識別問題,以銀河水滴為代表的公司正在嘗試用步態識別技術來進行功能互補。銀河水滴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由於口罩遮擋等原因無法快速確定高溫人員身份,通過步態識別技術可以在確定體溫異常後,迅速對該人進行畫像掌握患者的行動軌跡。

“雖然戴口罩可能導致看不清楚人臉,但只要患者的步態信息是清晰的,那麽就可以將其步態信息進行注冊,產生步態底庫,再調取視頻中人物步態信息進行比對,檢索出與患者相似的目標人物,進一步確定患者信息和行動軌跡。”上述人士稱。

對於AI公司而言,疫情防控戰不僅醞釀著新的機遇,也是對公司研發能力、技術穩定性和產品落地能力的一次實戰考驗。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