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連吃雞蛋都可能致癌了?真相在這裡!

今天是世界腫瘤日。前不久,在朋友圈流傳著一些關於「煮熟蛋黃上的青黑色膜能致癌」的說法,引發了廣大網友的激烈討論,就連吃了這麼多年雞蛋的小編聽說後,也瞪大了雙眼。

播放GIF

那麼究竟熟蛋黃上的那層「黑膜」是什麼呢?它被食用後是否會真的致癌呢?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的是,蛋黃中含有哪些物質和成分?

經過研究發現,蛋黃含有的主要成分中,蛋白質佔17.5%,脂肪佔32.5%,水佔48%,礦物質佔2%,蛋黃內還含有多種維生素等微量元素。

而這些微量元素正是導致蛋黃煮熟後,表層變為青黑色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蛋黃中含有大量的磷、鐵和卵磷脂。其中,鐵元素就是導致煮熟蛋黃呈現出青黑色的「罪魁禍首」之一。

蛋清中的蛋白質普遍含有硫,物質都有一個變性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硫與氫相遇,結合產生出了硫化氫。硫化氫是一種有毒氣體,也是我們口中常說的「臭雞蛋」的味道。

不過不用擔心,一顆小小的雞蛋裡含有的硫化氫成分極少,對人體的健康沒有實質危害。

播放GIF

可是在煮雞蛋時,根據受熱原理,熱量是由外進入到內的,因此,先發生變化的是蛋清,蛋清隨著溫度的升高,自身的溶解度不斷降低,於是硫化氫就被迫進入到了蛋黃中。

同時發生變化的是蛋黃中的鐵,鐵在加熱過程中,會從卵黃高磷蛋白中釋放剝離出來。

就在蛋黃與蛋清的交界處,鐵離子與硫化氫產生了化學反應,最終形成了硫化亞鐵。

硫化亞鐵在外觀上呈灰綠色,所以蛋黃表層就有了青黑色。而雞蛋煮得越久,這層綠色就會越深。

在真正了解了煮熟的蛋黃外緣青黑色層到底是什麼物質後,想必大家更關心這種硫化亞鐵究竟對人體有沒有危害,或者說,是否像網路上流傳的那樣能夠致癌。

專家表示,硫化亞鐵本身無毒無害,而且不溶於水。在100克的雞蛋中,僅含鐵元素7毫克,根本不可能全部轉化成硫化亞鐵,所以雞蛋中的硫化亞鐵只能用微量來形容,而且硫非常不利於被人體吸收,所以即便食用,基本也會隨著人體的消化系統被代謝出去。

綜合來看,食用煮熟後發青綠色的蛋黃對身體是沒有危害的,更不會致癌。所以,請大家放心食用。

但凡提起癌症,

很多人都想到它是非常可怕的疾病。

那麼它能不能預防呢?

以下七種不良生活習慣是

導致癌症多發的主要原因,

需要格外引起重視。

第一種:吸煙

吸煙是引發癌症的最主要不良生活習慣。現在人均壽命已經接近80歲,但一輩子抽煙的人,1/3活不過65歲。吸煙可以誘發多種癌症,有專家研究發現,長期吸煙者的肺癌發病率比不吸煙者高10-20倍,喉癌高6-10倍,食管癌高4-10倍,胰腺癌高2-3倍,膀胱癌高3倍,血癌危險性增加1.78倍。另外,吸煙也會導致肝癌。可見吸煙對人體的危害可謂是無孔不入,稍有疏忽,就會惹禍上身。

第二種:肥胖

在過去十年中,肥胖與癌症相關的證據在不斷加強。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研究表明,肥胖與乳腺癌(絕經後)、結直腸癌、子宮內膜癌、食管腺癌、膽囊癌、腎癌、肝癌、腦膜瘤、多發性骨髓瘤、卵巢癌、胰腺癌、胃(賁門)癌、甲狀腺癌等13種癌症有密切關係。

衡量肥胖的標準有很多,最常用的是BMI,即體重除以身高的平方(kg/m2),我國人群的標準BMI範圍是在18.5-24之間,24-28之間為超重,超過28則為肥胖。從防癌的角度上來看,體重在標準範圍之內盡量瘦。因為對某些類型的腫瘤而言,即使在所謂的「健康範圍」之內,發生腫瘤的風險也隨著體脂的升高而升高。而兒童時期的超重和肥胖很可能會持續到成人之後,因此對於健康體重的保持需要「從娃娃抓起」。

第三種:缺乏運動

運動與體重指數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同經常運動的人相比,缺乏運動的人更容易變胖,新陳代謝緩慢,免疫力低,更容易生病,而這些因素都會增加患癌的風險。

正確情況下,兒童和青少年每天要保證60分鐘以上的中強度運動,成年人每周要保證30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外,還要加強平衡、防跌倒能力和肌肉力量的鍛煉,才能保證健康。那挑選什麼樣的運動方式比較好呢?我們建議只要是強度和時間達標,任意適合自己的運動都可以。慢跑、騎車、游泳、羽毛球、跳舞等都可以是不錯的選擇。

第四種:飲酒

從癌症預防的角度來說,最好滴酒不沾!酒精1988年就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定為I類致癌物質。有充分證據表明酒精會升高口咽、喉、食管(鱗)、胃、肝、結直腸、乳腺發生癌症的風險,還有部分研究顯示酒精還可能導致肺癌、胰腺癌和皮膚癌。

另外,喝酒臉紅並不是代表酒量好,恰恰是人體攜帶乙醛脫氫酶基因突變,乙醛轉化障礙的危險表現,更應限制飲酒。喝酒還能增加女性雌激素水準,增加罹患乳腺癌風險,這也就是在乳腺癌患者當中主張「禁酒」而不是「限酒」的原因。

第五種:熬夜,生活不規律

有研究發現,經常熬夜,生活不規律,會增加風險的癌症類型包括乳腺癌、肺癌、結直腸癌、攝護腺癌、胰腺癌、肝癌、卵巢癌等幾乎所有癌症類型。另外,經常熬夜除了讓患癌風險提高,還會讓癌症更加難以控制,耐藥性更強,使患者壽命更短。

值得注意的是,真正會致癌的是生物鐘紊亂,並非單純的熬夜。即作息不規律,今天晚上10點睡,明天凌晨4點睡,這樣頻繁的改變生活和睡眠節奏,使生物鐘混亂到「不知所措」,這樣長期混亂的生物鐘才是導致患癌風險提高的「罪魁禍首」。

第六種:蔬果攝入過少

大量的研究數據顯示,增加日常果蔬攝入可以降低諸如口腔、鼻咽、食管、肺、胃和結直腸的腫瘤發病風險。

首先這些食物當中富含膳食纖維,膳食纖維可以通過改善腸道菌群產生有益的短鏈脂肪酸,抑製腸癌細胞增殖;同時這些食物中富含胡蘿蔔素、維生素A/C/E、硒、酚酸類、黃酮類、硫甙類化合物,通過抗氧化等途徑,具有潛在的預防細胞突變作用。

第七種:紅肉攝入過多

紅肉指的是所有哺乳類動物的肉,常見的主要是豬牛羊肉,每周推薦的攝入量為350-500克熟肉。

為什麼多吃紅肉不好呢?研究顯示食用過多的紅肉會增加罹患結直腸癌的風險,每日每增加100g紅肉,結直腸癌的風險就會上升12%。一方面在高蛋白高脂肪紅肉烹調的時候大多會採用煎、烤等高溫烹調方式,這過程中就會產生雜環胺、多環芳烴等致癌物質。同時,紅肉當中富含的血紅素鐵會通過刺激亞硝基化合物的內生形成,促進結直腸的癌變。


江蘇新聞廣播

記者 祖名

部分來源: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