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濕氣太狡猾!這樣2招徹底趕跑它!其中有鯽魚!

中醫學認為,「濕邪」是「六淫」(風、寒、暑、濕、燥、火六種外感病邪的統稱)之一,在人體正氣不足、抵抗力下降時,就會成為致病因素,並侵犯人體導致疾病。而濕邪通常有兩種,一是外濕,一是內濕。外濕多因氣候潮濕、涉水淋雨、居處潮濕所致;內濕則多由過度嗜酒或過食生冷,以致寒濕內侵脾陽失運,濕自內生。

濕氣重又分為濕熱與寒濕,有些人知道自己濕氣重,但是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什麼濕,就最簡單的來說,上火了,天天喝降火茶,非但沒用,還越來越嚴重了,即便上火現象沒有嚴重,也會新添一些其他問題,如拉肚子,口乾,皮膚長痘等現象。其實是因為夏季濕氣重與上火相似,人們才容易把它混淆。

① 濕熱體質的人,表現身體發熱、舌苔黃、小便黃、皮膚與眼睛黃、皮膚長痘、情緒暴躁、易疲乏、便秘或大便溏稀。正因為濕熱體質的這些表現,讓很多人誤認為是上火,僅僅靠降火茶,或許可祛熱,但不能去濕。

這種體質形成原因主要是夏季氣象熱、濕氣大,濕、熱合併進入體內。或者因為濕氣長期不除而化熱。也可能是陽氣過盛導致。

② 寒濕體質的人,會表現為冷的現象,如胃寒、咳嗽有痰、流鼻涕、腹痛、痛經等。但是也有例外,如也會出現臉上長斑、長痘、反覆口腔潰瘍、口臭等。寒濕體質,如果被誤認為是上火,而長期喝降火茶,非但無效,還容易加重身體不適。

這種體質的形成,主要源於兩方面,其一,身體陽虛,同時濕氣重,導致濕氣停留。其二,外界濕寒引起,夏季雖然氣象熱,但是現代人使用冷氣機,加之夏季濕氣大,合併導致了濕寒問題。

祛濕濕氣就要從多方面做起,外濕與內濕兩點同時抓,才能更好的阻隔濕氣的入侵,濕氣重的人要儘可能減少長時間處於潮濕環境之中的時間,平時不可以睡在地板上、還要盡量在下雨的氣象外出,居住的環境以乾燥通風為宜,祛除內濕的話,就要從生活習慣上去改變:

1.葯膳法,綿茵陳蛇舌草煲鯽魚,綿茵陳20克、蛇舌草20克、鯽魚1條(約400—500克)、豬瘦肉100克、蜜棗2個、生薑3片。各材料浸泡、洗凈並蜜棗去核;鯽魚宰洗凈,煎至微黃。一起與生薑下瓦煲,加水2500毫升(10碗量),武火煲沸改文火煲2小時,下鹽、油便可。為3—4人量。

綿茵陳性平、微寒、味苦,有清熱利濕、去黃疸和降血脂、降血壓的作用,白蛇舌草性涼,味甘、淡,有清熱散瘀、消癰解毒的作用,鯽魚能和胃腸、通陰利水、溫中下氣。配伍開胃益脾的蜜棗,使其既不寒涼峻利又祛濕健脾,清濕堂二十八珍膏採用紅豆、薏米、芡實、茯苓等祛濕健脾的原料結合而成,清熱利尿,比做葯膳省時省力,並且效果可達九五成以上,古方古法熬製而成,在網上就可以找到,不過國外的朋友可能沒辦法用,郵寄還是比較困難的。

2.運動法,運動出汗是很好的去濕氣方法,身體裡面的汗一定要出來,否則你的濕氣太重。每天堅持適量的運動,對身體是非常有益的。運動可以紓解壓力、活絡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

現代人動腦多、體力消耗少,加上長期待在密閉冷氣機內,很少流汗,身體調控濕度的能力變差。試試看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極等任何有點喘、會流汗的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

濕氣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所以祛濕氣也要堅持,不可能你吃上幾天葯膳或者做1周運動,就把長年累月積攢下來的濕氣給祛除了。最後希望大家都遠離濕氣的煩惱,可以告別小病不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