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透視拜登演講:誰是美國的敵人

當地時間1月20日,美國第46任總統拜登正式宣誓就職,並發表就職演講。

據CNN描述,拜登的就職演講,從去年11月就開始構思,主題詞也非常應景,叫“團結”和“治愈”,似乎與220年前另外一位美國總統的演講遙相呼應。

1801年3月4日,在剛剛落成不久的美國國會大廈,美國國父華盛頓的繼任者、美國第三任總統托馬斯·傑斐遜宣誓就職。

傑斐遜的演講,很著名,也被稱為“彌合演說”

其中有一句話,流傳很廣:

“我們都是共和黨員,我們都是聯邦黨員,這意味著和平與穩定的大局正在消解狹隘的偏見。”

訴說著“我們”的傑斐遜身後,是剛剛結束不久的獨立戰爭,是當時還極度分裂的美國。為了選出總統,當時的國會一共進行了36次投票。

傑斐遜不會想到,200年之後,國會大廈會在總統就職典禮前,被美國人自己暴力攻破,也讓全世界對就職儀式充滿擔憂

在緊張程度堪比戰亂地區的華盛頓特區,25000名國民警衛隊值守。這不僅是往屆就職典禮的三倍之多,也是自1861年美國內戰爆發以來,軍事化程度最高的就職典禮

對比之下,目前駐阿富汗和伊拉克的美軍總數不過約5000人。

總台駐美記者王逢治,在就職典禮幾天前就陸續給譚主發來了不少視頻,華盛頓特區的街頭除了持槍的軍人、軍車之外,空空蕩蕩

現如今,美國要對陣的敵人是誰?

透過拜登的演講,或許可以看清答案。

美國當地時間1月20日中午,拜登站在了發表就職演講的講台上。

在拜登開口前,很多媒體都在預測演講的內容。

就職典禮前,負責拜登媒體宣傳活動的白宮傳訊總監凱特·貝丁菲爾德曾在美國廣播公司(ABC)的節目中提示:“你可以期待,這將是當選總統拜登真正為美國翻過分裂與仇恨這一頁的時刻。”

事實證明,拜登真的很用力地想要把過去徹底“翻篇兒”

他的開場白就很有“新天氣”:“今天是屬於美國的一天,是歷史性的一天,是充滿希望,充滿復甦與決心的一天。”

然而,環顧四周,戒備森嚴、觀眾寥寥的就職典禮現場,怎麽看都沒有“復甦”和“新生”的氛圍。

美國沒有等來“重啟”,等來的卻是一場意外的騷亂,和許多蠢蠢欲動的火苗。

就在就職典禮進行時,國會山對面的最高法院受到炸彈威脅,現場的人員緊急疏散,國民警衛隊緊急增援現場。

如果說1月6日抗議者攻入國會大廈,還能解釋成警察沒做好準備。這一次,又出現重大威脅,就有點難以理解了。

要知道,華盛頓特區早在11日就進入了緊急狀態

25000名國民警衛隊護衛,為什麽還能被威脅?

一名田納西州議員的聲明提供了一個重要線索。聲明中說:

“國民警衛隊大約90%是男性,且只有大約20%的白人男性投票給拜登。真正想保護拜登的人可能不到25%,另外75%都是想對拜登做點什麽的人。”

保障秩序,可能變成了添亂

就在就職典禮之前,美國陸軍部長賴安·麥卡錫提出了自己的擔憂,軍隊內部可能有內鬼。因此要對每一個參與活動的人進行兩次、甚至三次審查。

譚主注意到一個細節,審查將通過美國聯邦調查局維護的數據庫和觀察名單進行,包括前科調查或與恐怖主義威脅相關的調查。

原來這樣的內部威脅調查,針對的是“基地”組織、“伊斯蘭國”或類似激進組織的本土叛亂分子

現在,調查的對象卻變成了美國國民警衛隊。

就職典禮前一天,真的發現了“內鬼”,12名負責拜登就職典禮安保工作的國民警衛隊成員被解除任務。

美國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除了安全威脅,剛剛就職的拜登,馬上就要面對另外一件糟心事

上任第二天,拜登就有可能面臨彈劾。

一周前,喬治亞州新當選的共和黨聯邦眾議員瑪喬麗·泰勒·格林透露了她的計劃,她將在當地時間1月21日提交彈劾拜登的條款。

理由是,“濫用職權、容易被外國勢力收買從而傷害美國國家利益”

就在格林公布彈劾計劃的幾個小時前,美國國會眾議院以232 : 197票通過了彈劾前任總統川普的草案。

川普也由此成為了美國歷史上第一位被彈劾兩次的總統。諷刺的是,按照彈劾流程,對川普的彈劾還要在參議院投票,投票時間可能也是1月21日。

還有一個細節值得注意,彈劾總統需要參議院三分之二的讚成票才能通過,這比較困難。

但有人想的可能是,只要半數參議員認定前總統“煽動暴亂和叛亂罪”成立,則可援引憲法第14條修正案,讓川普今後不得擔任任何公職。

呼喚團結的美國,剛剛組建新政府,迎來的就是前任和現任總統的彈劾。

此時的美國似乎還看不到“團結”的跡象。

不過,就職典禮的演講台上,拜登依然強行承諾“讓我們重新開始”

就在宣誓就職幾小時後,拜登向聯合國發出通知,稱美國將重新加入《巴黎氣候協定》。

又過了半個小時,拜登簽署了15項行政行動和兩項機構行動,廢除了此前川普的多項政策。

所謂的“重新開始”是試圖對過去四年徹底“翻轉”。而這種戲劇性的“翻轉”,4年前,川普就職之初,也曾上演。

當時,川普在就職之後的第四天就簽署行政命令,退出了奧巴馬政府時期花了8年時間達成的TPP協定。

此後100天內,在川普推進的28項立法議程中,有將近一半是廢除奧巴馬政府時期的法案。

如果說,川普當時的“翻轉”,讓美國徹底駛向了一條與世界各國,甚至與大多數美國人利益背道而馳的軌道。

如今,拜登急迫地“翻轉”,大有重新回到駕駛位之後,猛踩刹車和扭轉方向盤之勢。

顯然,拜登很焦慮,甚至一天都不能再等。

這種焦急體現在拜登勝選以來公開發表的三次正式演講中:

無論是勝選演講,感恩節演講,還是就職演講,一直出現的,是一系列隱喻著“戰爭”的詞匯。

名詞battle(戰鬥)、uncivil war (野蠻的戰爭)、attack(襲擊)直接定位了重重危機之下美國的現實處境

動詞defend(捍衛)、confront(對峙)、fight(鬥爭)儘管是對美國人行動上的呼籲,但卻更直白地顯示了拜登如臨大敵的緊張心態

剛剛卸任的川普引以為傲的“成績”之一,就是自己成為唯一一位沒有發動新的戰爭的美國總統,但按照拜登的話,“戰爭”此時此刻就發生在美國的每一寸土地上。

三次演講中,拜登提及最多的,還有兩個詞,“團結”和“希望”

只不過,“希望”的底色塗滿了呼之欲出的“絕望”,就像這句話:

“A cry for survival comes from the planet itself, a cry that can't be any more desperate or any more clear now. ”

“這片土地發出求生的嘶喊,那嘶喊聲從沒像現在這樣絕望,這樣響徹心扉。”

Survival的意思是“求生”,美國已經到了懸崖邊上。把美國逼到如此絕境的敵人是什麽?

拜登在演講中對這個問題給出的答案,不是新冠病毒,而是彌漫的“憤怒、怨懟和仇恨”;是“對事實的操縱,甚至捏造”

距離就職典禮還有十天的時候,拜登發過一條推特:

“還有十天,所有人一起,我們將共同前行並開始重建。”

這條推文的評論區裡那些充滿攻擊性的言論,揭開了川普給美國留下的諸多“仇恨”“有毒的政治遺產”

作為第一位靠“推特治國”的總統,《紐約時報》曾分析過川普上任以後的11000條推文,其中有5889條包含著對至少630個人或事件的攻擊。

據川普推特檔案網站(Trump Twitter Archive)統計,川普推特裡,有大量的侮辱性詞匯。

比如,出現了234次“Loser(失敗者)”,222次“Dumb或dummy(啞巴)”,204次“Terrible(糟糕)”,183次“Stupid(愚蠢)”。

過去四年,總統煽動的仇恨情緒在美國社交媒體上不斷發酵,這也就有了拜登自嘲的那句話:“現在談論團結可能聽起來像是愚蠢的幻想”。

儘管如此,拜登還是給出了促使美國人走向團結的解決方案。

有研究機構統計了拜登自2007年以來發布的6065條推特,其中主要的關鍵詞包括“中產階級”“買得起”和“保證”。

與之對應的,拜登在三次演講中也都花了不少篇幅,一再論述自己“重振中產階級”的核心施政目標。

說漂亮話很容易,但失速的列車想刹車沒那麽簡單。

過去四年,川普也曾向美國的中產階級做出“把工作重新帶回到美國的中心地帶”的承諾。

然而,2017年,剛剛進入白宮的川普做的最有影響力的兩件事,沒有一件是為中產謀福祉的。

第一件,是立刻支持共和黨廢除奧巴馬的平價醫療法案。這項法案在眾議院通過時,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分析認為,這將在10年內使接近2400萬美國人沒有醫療保險。

第二件,是簽署了一項金額高達2兆美元的富人減稅計劃,將83%的長期收益給了最富有的1%的美國人。

按照《推特治國》一書作者哈克·雅各布給譚主分享的觀點,川普政府既要維護經濟集團的利益,又要爭取中下層選民的支持,反而加劇了這種分化。

與之對應的現實是:

過去四年,美國最富裕的1%,收入佔全美總收入佔比升至20%;底層的50%,收入佔比下降到13%。

40年前,美國最富裕的1%,收入的比例為11%,底層50%的收入佔比為21%。

美國引以為傲的“紡錘型”社會結構變成了一個兩頭大中間少的“M”型結構。

川普離任之際,不少美國媒體都在給他作總結。美國全國廣播公司的論斷很典型:川普離任時既沒有築成圍牆,也沒有強勁的經濟增長,除了分裂與暴力,他未留下任何政治遺產。

也有人開玩笑說,川普留下的是自毀性的政治遺產。而這些遺產,不僅沒有消散,還在繼續彌漫。

為了收割跟隨自己的數以千萬計的選民,川普在告別演講中埋下了一顆新的種子,他已經在與團隊商量組建新的政黨,名字叫“愛國者黨”

“回歸正軌”的曙光還看不到,但一些陰影已經飄蕩在美國的上空。

通過搜索引擎,譚主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美國夢”一詞的熱度在美國正在呈現下降趨勢。

下降的節點,大約是2010年前後。

這樣的趨勢,與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副研究員魏南枝的觀察一致:從數據上看,2010年左右,美國中產階級在美國的人口佔比,不再超過50%。

社會兩極正在增加,這意味著越來越多人的夢想可能開始幻滅。

哈佛大學社會學家帕特南教授組織團隊,以數年之功,追蹤訪問了生活在美國各地的107位窮孩子和富孩子,最後的結果是,命運截然不同

這次社會調查,最後寫成了一本書《我們的孩子》。

美國夢在衰落,而這樣的衰落是緩慢累加的,也是難以逆轉的。

魏南枝告訴譚主,美國夢的形成是基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使用政治權力對資本進行有效的節製,繼而對貧富差距有效縮減。

但從80年代開始,美國產業空心化加速,經濟結構開始變化,社會結構同樣也在變化。

社會結構的變化裡,孕育了美國難以融化的第二道堅冰。

現在,美國少數族裔人數正在逐年增加,上任第一天,拜登就給1100萬無證移民提供了合法身份。到2050年,美國少數族裔的佔比將達到美國總人口的50%。

▲在就職第一天,拜登廢除了川普的一些移民法令

這些人多是社會的中下層,也是拜登政府的重要支持者,但他們不是社會中下層的全部。

譚主最近看了一本書,《故土的陌生人》,說的正是美國社會群體中“沉默的大多數”——經濟和社會地位同樣低下的美國南方白人,也被稱之為“紅脖子”

這些人則是川普的堅定支持者。在他們眼中,少數族裔插隊了,搶佔了他們的好處。

當兩類中下層群體相遇,變成了美國難以消弭的種族危機,互相攻訐,自相殘害。

美國夢,變成了美國噩夢

這也就有了拜登的演講中所說的,我們要戰勝“政治極化、白人至上主義和國內恐怖主義”。

美國的敵人到底是誰?

這不僅是上屆美國政府要反思的問題。

回看過去四年,美國四處設立“假想敵”,又得到了什麽?

就在21日凌晨,中國外交部宣布,對在涉華問題上嚴重侵犯中國主權、負有主要責任的28名人員實施製裁。

這其中的不少人,譚主都揭露過他們的真面目:蓬佩奧、納瓦羅、博爾頓……

這些人及其家屬被禁止入境中國內地和香港、澳門,他們及其關聯企業、機構也已被限制與中國打交道、做生意。

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究竟誰是美國的敵人?不是樹立假想敵,而是深刻反思自己的問題,我們當然希望看到一個理性回歸的美國,希望看到中美兩個大國相向而行。

1月21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主持例行記者會,在回應拜登正式宣誓就任美國總統時,她說:

“只要下定決心,一切都有可能。我相信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中美關係中善良的天使能夠戰勝邪惡的力量。”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