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養生服務業淺析

導讀:在中醫理論力學,所謂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長之意;所謂養,即保養、調養、補養之意。

一、養生服務產業概述

在中醫理論力學,所謂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長之意;所謂養,即保養、調養、補養之意。所以養生就是保養生命的意思,以培養生機、預防疾病、爭取健康長壽為目的。養生服務業即養生保健服務業,是集飲食養生、運動養生、醫藥養生、環境養生、文化養生、美容養生等健康養生管理服務於一體的產業。根據人體健康需求,養生服務可分為生理養生、心理養生等。其中,生理養生包括運動養生、飲食養生、醫藥養生、中醫的推拿按摩等,心理養生包括休閑養生、文化養生等。而旅遊養生、中醫養生等則注重身心俱「養」,旨在通過生理養生和心理養生的共同調理,使生理和心理因素互相作用,達到身心愉悅,生理和心理共同康健的目的。

二、產業特徵

(一)客戶群體特徵

客戶群體大多集中於35歲及以上的中老年人。這些人相對於年輕人來講,更加有時間條件、資金條件,養生意願也更加強烈。

中產階層的養生以亞健康養生保健或疾病的理療為目的,注重專業形象、專業技術、服務品質,看重治療功效。

高端人群以及中產階層還有為父母送孝心、送健康為目的,注重服務和產品的品牌文化、專業形象、服務跟進。

(二)行業企業特徵

養生保健企業大多為自主經營,形成了營業網點多、服務功能多、經濟成分多、消費層次多、經營業態多的特徵。服務功能由過去單一模式向休閑、保健、娛樂、餐飲多功能轉變。許多養生保健企業通過延伸產業鏈,將休閑娛樂,餐飲住宿、美容保健集於一體,成為多功能服務場所,並帶動了化妝品、紡織品、啤酒及飲料等相關產業的發展。所有製形式由過去單一私有製向股份製、股份合作製、外資經營等多種形式轉變。

(三)產業服務目的

一般來說,人們消費健康養生產品主要有以下幾大訴求:

第一, 強身健體,即在理想的養生場所進行適時運動來養精固元;

第二, 延年益壽,即尋求高品質的生活方式,結合不同時節,以有益的養生生活方式達到長壽的效果;

第三, 修身養性,即需要一種簡單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節奏來舒緩身心;

第四, 醫療,即通過優質生態環境,針對各種疾病進行康復治療;

第五, 修復保健,即逃離汙染嚴重的城市環境,尋找修復環境;

第六, 生活方式體驗,有兩層含義,一種是與傳統文化中的民俗相結合,一種是與旅遊多種構成要素相結合;

第七, 養生文化體驗,將文化景觀與養生文化結合。

三、產業發展現狀

養生保健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積澱,特別是改革開發30多年來,我國養生保健行業發展非常迅速。上世紀80年代,養生保健行業主要以足療保健的形式,到90年代人們開始關注食用保健方法,但規模普遍較小,服務比較單一。2000年之後,國外天然養生保健項目開始登陸我國,如韓國汗蒸、印度油療、日本岩盤等現代休閑養生和保健服務理念開始融入現代養生保健業。

目前,養生保健服務業已成為新興的一個朝陽產業正處於快速發展的上升態勢據初步統計目前全國保健企業至少在10萬家以上,吸納的就業人員1000多萬,而且市場規模擴大的太空依然很大。各地養生保健業的發展對繁榮地方經濟、豐富人民文化生活和改善當地人民的生活品質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得益於國家經濟的高速發展,中國人均GDP已經達到4000美元,民眾對生活品質和健康水準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但我國老齡化程度不斷加重和亞健康人群不斷擴大,加之葯源性疾病不斷增多,使得人們開始注重養生、強調以預防為主,養生健康產業進入需求旺盛期,正迎來前所未有的良好發展契機。養生逐漸成為一種趨勢、潮流甚至是時尚。國內各類中醫養生促進工程的實施,推動了養生產業的蓬勃發展。近年來全國出版有關養生書籍已達萬餘種,並常佔據銷售榜前列。電視、廣播、報紙、雜誌等媒體全面跟進,幾乎都辟有養生專題或版面。另外,各類養生保健商品琳琅滿目,從吃喝到用的均打養生牌。養生市場的火爆反映出民眾對養生保健資訊的渴求,對健康、延年益壽的渴望。

國家政策方面,近年來,國家提出醫療衛生工作改變以往「重疾病,輕預防」的思想,實施抓預防、治未病,真正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2007年11月29日,吳儀副總理宣布中醫「治未病」健康工程在廣州試點啟動,2008年1月正式實施。幾年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全國範圍內先後推行「治未病」健康工程,使廣大群眾對「治未病」的認知度和認同度有了明顯提高。行業內初步形成了「治未病」預防保健服務體系框架。養生服務業快速發展,成為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將為提高人們的生活品質發揮重要作用。

這一切預示著全民預防時代的到來。

四、產業發展趨勢

(一)經營連鎖化

目前,集休閑、娛樂、餐飲、保健、健身和美容等多功能為一體的養生保健企業在我國急劇增加,經營規模不斷擴大,現代服務經營理念得到了豐富與發展,養生保健連鎖企業也開始出現。例如,重慶富僑保健服務有限公司的足浴連鎖店總數達281家,權金城國際酒店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的綜合浴場連鎖店達有31家。

(二)經營多元化

近年來,我國養生保健服務業的經營業態、服務功能、營業網都發生了很大變化。

一是,經營業態由過去單一的大眾浴室向浴場、桑拿、保健中心、休閑會館等多種業態轉變。目前,養生保健企業主要有綜合汗蒸、足浴、溫泉、SPA會所等。足浴、汗蒸是養生保健企業最主要的經營形態。

二是,服務功能由過去單一模式向休閑、保健、娛樂、餐飲多功能轉變。許多養生保健企業通過延伸產業鏈,將休閑娛樂,餐飲住宿、美容保健集於一體,成為多功能服務場所,並帶動了化妝品、紡織品、啤酒及飲料等相關產業的發展。

三是,所有製形式由過去單一私有製向股份製、股份合作製、外資經營等多種形式轉變。養生保健企業大多為自主經營。形成了營業網點多、服務功能多、經濟成分多、消費層次多、經營業態多的特徵。

(三)中醫養生前景廣闊

中醫養生是治療和保健同時具備的養生項目,是中國古老醫學的延伸,具有非常廣闊的市場前景。中醫學的「治未病」思想及其養生保健理論和方法,在降低疾病發生及醫療負擔,促進人們健康水準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

五、產業存在的問題

根據北京市東城區衛生局針對養生保健機構進行的問卷調查,發現僅有22%的被調查者對目前養生保健服務機構提供的服務表示滿意,68%的被調查者感到一般,10%的被調查者表示不滿意,50%以上的被調查人群認為養生保健服務機構應遵照國家標準、提供安全、可靠服務、保證品質、衛生、健康,超過70%的被調查人對中醫養生保健服務機構提出了資質等方面的要求,還有的提出了衛生許可和中醫藥養生行業標準要求。根據此次調查,養生行業「需求多、規範少,開得多、管得少」成為行業的重要特點。通過對我國養生服務行業進行分析,發現還存在以下問題。

(一)養生服務「名不副實」

目前,雖然養生保健服務市場需求大,但是還沒有多少真正能滿足養生保健需求的養生館。現在,不管是繁華都市,還是寧靜小城,都隨處可見一家家風格各異的養生館。遍地開花的養生館,似乎在告訴人們養生時代已經到來。然而很多人還是萬分苦惱,說很難找到一個對自己養生長壽有幫助的地方,難以找到一個真正的養生館。因為,遍地開發的養生館,95%都是一些足浴、桑拿店,是一些供年輕人、中壯年人消遣的地方,甚至還有些足浴、桑拿館違法涉黃。剩餘的5%的養生館,基本上是一些公司為了推銷自己的產品而掛的一個稱謂而已,並沒有一些實質性的東西,這些所謂的養生館,隻關心如何推銷產品,根本不知道如何養生延年,所搜羅的一些養生知識,十有八九是道聽途說,一知半解,難以到達養生的目的。

對於旅遊養生,則重「旅遊」輕「養生」。目前旅遊養生更多是從景色、天然康體資源(火山泥、溫泉等)的基礎上,在旅遊中陶冶身心,放鬆自我,達到養生的目的。旅遊養生僅僅停留在放鬆身心的養生表層,不能對將溫泉對於調理身體的作用充分挖掘。

(二)養生宣傳混亂

一些養生機構為了吸引消費者也為了擴大盈利,將養生和醫療混為一談,造成養生能夠治病的假象,吸引顧客。實際上,很多「養生術」只能緩解病疼痛,導致一些人以為病情好轉,反而容易延誤治療時機。同時,當前很多露面的「養生專家」也並非醫學出身,國內養生保健暢銷書的作者多半是非專業人士,沒有行醫資格,甚至連專業知識背景都沒有。有某些專家為了名、利,盲目追奇求新,或胡亂比喻,或以偏概全,或偷換概念等,造成很惡劣的影響,嚴重誤導民眾。

(三)從業人員素質不高

由於養生人員沒有專門的認證標準和機構,養生服務人員魚龍混雜,很多養生師只是經過企業聯合機構的簡單培訓,對養生略懂皮毛,治療項目服務的也多不是中醫師或中醫學院畢業的科班生,個別的所謂養生醫師,也基本上都沒有醫師資格證。服務人員服務意願、穩定性及服務技能都受到廣泛質疑。社會上不時見到按摩無療效反而軟組織受傷、頸椎沒治好肩膀卻不能動了的情況。

(四)缺乏統一標準和規範

從業人員從業標準和規範缺乏。目前養生領域只有中醫藥行業對保健按摩師、健康管理師、中醫刮痧師、中藥調劑員、中藥材種植員、中藥固體制劑工、中藥檢驗工等具有職業標準,其他職業標準缺乏。同時,國家對養生機構無準確的資質等硬性規定,對養生服務內容項目、服務標準無規定。在對監管造成困難的同時,也另消費者權益無法得到保障。

(五)監管難度大

有的衛生監督人員表示:「如果這個養生機構同時經營美容項目還好些,我們有權就衛生、消毒進行監督執法。可如果是單純的中醫養生保健機構,連衛生監督都沒有明確的執法依據。」根據《中醫養生保健服務機構基本標準(試用稿)》,中醫養生保健機構的服務項目不包括針灸。在養生保健行業,大量的針灸服務存在。但由於衛生部門沒有執法和審批資格,無法進行管理。養生保健行業涉及領域眾多,沒有專門的監管,多頭監管產生的結果是沒有部門監管。

六、產業發展策略及建議

(一)政府部門

一是,加快制定《養生保健服務業管理辦法》。對養生服務機構設施條件、服務人員條件、服務內容細緻內容等作出較明確的規定。

二是,加強產業市場規範。比如將養生保健採用行業管理的形式,頒布相關行業細則,製訂頒布相關細則,製訂養生保健機構準入的標準和門檻,養生機構資質準許,規定養生保健服務項目內容、服務標準、服務機構、人員準入標準等,規定不能在養生機構開展的項目內容。對保健機構的審批和資質問題也統一納入規定。在同一標準管理下,確保養生保健行業健康、規範發展。目前北京市、深圳市等地已經開始試點建立中醫養生保健行業準入及其他標準等制度。

三是,加強養生宣傳監管。進一步加強養生保健出版物的監管,嚴格執行新聞出版總署《關於加強養生保健類出版物管理的通知》;對於網路養生專題網站、養生企業資訊網嚴格審查,杜絕不合法現象發生,減少虛假宣傳、誇大宣傳現象;對於媒體舉辦的中醫養生相關講座,把關其講座專家、講座內容,引導發揮正規中醫藥院校與中醫醫療、科研機構的作用,保證傳播知識的正確性。

四是,發揮國家引導作用。國家相關部門要充分發揮其監察、引導作用,可在各地挑選臨床經驗豐富、具有專業知識和理論水準的中醫專家組成權威中醫養生科普專家團,通過培訓、講座等各種形式加強正確養生的宣傳力度。注重對科學的、優秀的養生書籍、電視節目的推介。

五是,發揮國家宣傳作用。從社區入手,關注社區居民的身體健康,多組織社區居民活動,舉辦社區健康講座等,既能滿足人們對健康養生知識的需求,也能豐富居民的生活,不給養生專家可乘之機。另外,可由衛生行政部門介入,進行群眾基本健康知識普及、基礎養生方法培訓,養生防騙技巧等,讓群眾能夠了解到一些基本的醫學知識、養生知識,增強對社會行騙行為的鑒別能力。

六是,鼓勵企業走出國門。扶持有關中醫養生企業創新先行,做大做強,做出品牌,並積極鼓勵走出國門,先在華人華裔較多的地區「紮根」,逐步拓展國外客戶,將中醫養生推向世界。

(二)企業方面

對於企業要提高服務品質,塑造企業品牌。服務品質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服務品質的高低關係企業發展的命運和前途。當前養生服務業魚龍混雜的情形是危機也是機遇。誰能在行業新興階段塑造發展品牌,誰就能在以後的市場競爭中取得有利地位。建議當前企業在養生服務方面不要急於求新求奇,而是「本本分分」做好自己的服務。要提高服務品質,需在軟體和硬體功夫上面「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當前養生場所大多裝修豪華,軟體服務品質不高。建議養生機構引入醫療方面的專家,嚴格選拔服務人員,及時對服務人員進行服務標準、服務技能、服務態度等的培訓。在建立企業品牌的前提下,針對企業強項特色化發展,之後進行連鎖經營,擴大企業規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