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90後漢服女孩雲深:身披傳統文化之美 代言國風新青年

封面新聞 記者 李雨心

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這座城市除了彌漫在空中的厚重火鍋香氣,玉林路上數不勝數的小酒館,更為特別的是,這裡熙攘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衣袂飄飄、廣袖流雲的漢服青年們。他們身穿傳統漢服,行走在高樓林立的CBD,盡顯現代與古典的碰撞之美。

近年來,“漢服熱”的潮流席卷全國,但少有城市能夠同成都一樣,有如此多將漢服穿著融入日常生活的年輕男女。他們互稱“同袍”,並以此代指漢服複興者。在成都,身穿漢服走在街頭,不僅不會受到異樣的眼光,還會聽到由衷的讚美。同時成都乃至四川的漢服文化傳承以及漢服製作產業,都走在全國前列。

為何“漢服”能在蜀地之上得到如此高的認同,也許“90後”的妹子雲深能夠給出答案。在“入坑”漢服的6年時間中,她從一名愛好者變成了漢服複興的參與者,也直接或間接地推動了四川的漢服熱潮。

一入漢服深似海

彎彎柳葉眉,身穿一襲淺藍色的交領襦裙,長髮盤成發髻,斜插著珍珠做成的簪子。如若靜靜坐著不動,雲深就像是從古代仕女圖中走出的可人兒,但一說起話來,90後女孩俏皮呆萌的本性便暴露無遺了。

說起雲深與漢服的相識,還得將時間線拉回到2013年。就讀於四川文化產業職業學院文物鑒定與修複專業的她,初入大學時,就遇到了今後影響她至深的老師。“我們的大學老師黎冷,當時他就穿漢服來給我們上課,還給我們辦了一場漢服的成人禮。”值得一提的是,黎冷後來創辦了四川漢服協會,而雲深擔任了此協會秘書長一職。

“一入漢服深似海”,雲深這一入就快7年。而更考驗她的是,想真正穿好漢服,並不是那麽容易。“漢服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遺存,其有固定的形製。比如袖長、袖寬的尺寸,還有古代受紡織的工藝所限,布料幅寬不夠,所以衣服前面要有中縫,袖子上面要有接袖等。”從漢服的歷史,到不同朝代形製的發展, 還有發式妝容的考證,雲深都從頭開始學。隨著了解的愈發深入,她也從單純的漢服愛好者,變成了漢服複興的推動者。

從寥寥無幾到一呼百應

漢服雖美,可在數年前,公開穿漢服出行的人寥寥無幾。大一暑假時雲深閑來無事穿著漢服遊蕩在閬中古城,還一度被遊客誤認成拍古裝劇的演員,更有人批判其為“作秀”。更讓她難以承受的,是來自於父母的不理解,早些年,父母甚至不允許她將穿漢服的照片發在朋友圈中。“怕被親戚看到了,覺得我標新立異。”有時舉行一場漢服活動,到場的“同袍”還不到50人。

雲深身上有著太多“90後”的特性,譬如敢想敢做,外表軟萌內心卻同蒲草一般細膩堅韌。在入坑漢服的時間裡,她參與創辦了四川漢服協會,並擔任秘書長,看著協會從寥寥幾人發展成有著數千名準會員,同時該協會成為了四川地區規模最大的、以漢服文化推廣為己任的正規注冊傳統文化組織。現在舉辦一場“花朝節”活動,到場互動的同袍可以達到千餘人。

就在去年的7月份,雲深辭去了朝九晚六的穩定工作,開始以漢服為方向創業,以策劃漢服活動職業,協會也成立了四川漢服產業聯盟。也許到現在,漢服創業的方向並不明朗和成規模,但是讓雲深感到欣喜的是,越來越多年輕、專業的力量加入了進來,不斷推動著漢服文化和傳統文化的複興。“幾年前,我們’同袍’都是很簡陋的,只是穿身漢服,配套的鞋襪和首飾都還得自己做。但是現在不同了,許多專業的人才,比如古裝劇組的造型師都湧入了這個圈子,也促進了漢服在當下的傳承和發展。”

“漢服讓我覺得自豪,我也希望自己的行為能打動其他人。”每當有人質疑雲深的行為時,她總會不厭其煩的告訴圍觀者:這是我們民族的傳統服飾,這是漢服。

如今,成都街頭隨處可見穿著漢服出門的年輕男女,一到節假日,身著華麗漢服的青年倒成了天府之國的一道獨有風景線。雲深是漢服青年中的縮影,更是千千萬萬熱愛中華傳統文化,立志複興華夏文明的青年中的一員。“我希望我的餘生,都能跟漢服複興所聯繫在一起。”說著這話時,雲深眼底所發出的光,就像她發髻上的沐浴著陽光的珍珠簪子,溫潤而堅定。

讓青春力量激蕩,讓青春正氣昂揚。

封面新聞長期面向全社會,公開征集“你心中的新青年”人選。

哪些向前奔跑的身影曾感動過你?

快來給我們推薦吧!

【推薦方式】

歡迎通過封面新聞APP的爆料平台,推薦你心目中能夠代表中國力量的新青年;與此同時,也可以在封面新聞微博、微信等平台的相關稿件下方留言,歡迎向我們推薦。

【推薦標準】

年輕:14-40周歲正能量: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社會主義責任感:遵紀守法,品德高尚,甘於奉獻創新力:勤於學習,善於創造引領風潮:在本職崗位上取得突出成績,具有良好的社會影響。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