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個小人物,影響了大漢與烏孫的外交

提起大漢,後人往往以“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這樣的豪言壯語來形容它的偉大。但是在這種萬丈豪情之前,漢朝實力並沒有後人想象的那麽強大,至少在北方匈奴人面前,漢朝是吃過大虧的。和匈奴的關係上,漢朝經歷了從弱到對峙、從對峙到強的變化,而在對峙期間,漢朝甚至不惜通過和親來改變國際關係,當然和親對象不僅僅是匈奴,更包括其他周邊國家。

比如西域的烏孫。

絲綢之路

漢朝派往烏孫和親的公主主要有兩位:細君公主、解憂公主。前者在烏孫僅生活五年即去世,影響力有限;後者則在烏孫生活將近半個世紀,深入烏孫政治中心,對大漢國際關係產生深遠影響,是歷史上貢獻最大的和親公主。而和解憂公主一樣深入烏孫、改變烏孫國命運的還有一個奇女子,她是解憂公主的婢女——馮嫽

解憂公主

史書上關於馮嫽的記載並不多,至少在她跟隨解憂公主遠嫁烏孫之前,史書上並無關於她的記載。陪嫁烏孫的時候,馮嫽年僅16歲,還是一個涉世未深的少女,不過這個少女很不一般。

嫁給烏孫國主軍須靡後,解憂公主給馮嫽找了一個乘龍快婿,這人是烏孫國右將軍。右將軍在烏孫位高權重,地位僅次於丞相和大祿;馮嫽雖然是婢女,但她好歹是漢人,知書達理,才能出眾,烏孫右將軍也不虧。嚴格來說,馮嫽和右將軍的結合也算是一種和親。

解憂公主是帶著大漢使命來的,她和馮嫽一個是王后,一個是將軍夫人,一內一外,這種布局很方便她們掌控烏孫朝政。馮嫽經常代表解憂公主出使西域各國,她本人知識淵博口才好,談吐不俗氣質佳,作為一介女流出使各國,十分令人敬佩,她每到一個地方都會受到熱烈歡迎,西域諸國國王都尊稱其為“馮夫人”。

解憂公主和馮嫽在西域各國建立了良好的大漢形象。後來解憂公主改嫁給翁歸靡,翁歸靡一改以往對漢和匈奴兩邊討好的策略,歸附漢朝,幫助大漢擊敗匈奴,並立解憂公主之子元貴靡為太子。漢與匈奴的力量自此發生逆轉,匈奴開始由盛轉衰。不僅如此,其他西域諸國也在向大漢靠攏,如莎車國王死後無子,便立解憂公主的次子萬年為國王(兩國關係好,莎車國王很寵愛萬年);龜茲國主則求解憂公主長女為妻,實際上都是在向大漢示好。要知道在此之前,西域都是在匈奴的掌控之下的,這種態度的轉變除了與西漢國力的日漸強盛和戰場上的屢戰屢勝之外,也與解憂公主和馮嫽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翁歸靡死後,烏孫發生內亂,最終形成他的兩個兒子烏就屠和元貴靡對峙的局面,前者是匈奴人的兒子,後者是解憂公主的兒子。這時候大漢的行動就尤為重要,關乎烏孫國的向背。也就是在此時,馮嫽開始嶄露頭角。

烏孫內亂後,漢宣帝一面派長羅侯常惠領兵進駐烏孫國,一面走外交途徑,讓馮嫽去調解。之所以派馮嫽去調解,原因有二:一是她熟悉烏孫國情,二是她的丈夫右將軍與烏就屠關係很好。馮嫽先是強調解憂公主和元貴靡的能力和聲望,再表明大漢軍隊嚴陣以待,烏就屠若不妥協,只能自取滅亡。馮嫽軟硬兼施,憑借三寸不爛之舌拿下烏就屠,烏就屠自願將昆彌(烏孫國王)之位讓給元貴靡。

此事過後,馮嫽回到長安述職,受到漢宣帝的隆重禮遇,在滿朝文武的注目下侃侃而談,從西域的山川地勢、人情風貌,到烏孫各方勢力的強弱對比,再到聯合烏孫、掌控西域的獨到見解,馮嫽再次用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征服漢宣帝。漢宣帝隨即任馮嫽為漢朝正使,作為大漢使臣的身份持節訪問烏孫,要知道她此行的副使可是大名鼎鼎的甘延壽。

回到烏孫後,馮嫽與常惠、甘延壽等人決定立解憂公主之子元貴靡為大昆彌,烏就屠為小昆彌。烏孫國自此開始分裂,直到滅亡。

在這次烏孫內亂中,馮嫽扮演了至關重要的絕色。不僅使烏孫戰火消弭,保全了解憂公主的利益,而且讓烏孫處於分裂狀態,對漢朝的依賴性大大加強。“漢用憂勞,且無寧歲”,漢朝此後在此實行羈縻政策,雖然勞民傷財,但基本將烏孫的命運牢牢掌控在手中,從而得以控制西域,實現了漢武帝“斷匈奴右臂”的戰略思想。

公元前51年,解憂公主和馮嫽回到長安。兩年後解憂公主病逝,烏孫再次內亂,馮嫽主動請求重返烏孫。在這裡,馮嫽受到了熱烈歡迎,民眾跑出百裡之外前來迎接。不過遺憾的是,直到叛亂平息,她也沒回到長安,而是選擇在遙遠的邊疆發揮余熱,為國盡忠。

第一次到烏孫,馮嫽只是個陪嫁婢女;第二次到烏孫,馮嫽平息戰火,青史留名;第三次到烏孫,馮嫽已經是一個成熟而頗具聲望的外交家。從婢女到歷史上第一位女外交家,馮嫽沒有任何關係背景,靠的是機遇和才能,完成人生逆襲。

斑駁史書裡,解憂公主決然出塞,功在千秋。馮嫽力挽狂瀾,免生靈於兵燹;絲綢之路上,除了和親公主們的悲慘與淒愴,還留下了馮嫽持使節、出西域的美麗倩影。

參考資料:《漢書》

EN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