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人體達到五級寒濕,命在旦夕!你是第幾級?

濕邪已經成為威脅現代人健康的頭號勁敵。古人總結「千寒易除,一濕難去。」現在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了,其問題也越來越多了。

由於人們久坐在辦公室裡,很少出去運動,導致屁股胖,兩腿粗,小肚子脂肪增多,這些問題你也許只會以為你只是沒有運動才會這樣的,其實這些問題都有可能是你體內有濕氣了。

在致病的風、寒、暑、濕、燥、火這「六大邪氣」中,不管中醫跟西醫,他們都最怕濕邪。

其實寒、熱都好辦,寒則溫之,熱則寒之;有風咱就驅風,有燥咱就潤燥,有暑咱就清暑。但是濕邪則不同,濕是最容易滲透的,總要拉攏你體內不一樣的邪氣一起狼狽為奸!

濕氣遇寒則成為寒濕,

濕氣遇熱則成為濕熱,

濕氣遇風則成為風濕,

濕氣在皮下,就形成肥胖……

那為什麼現代人的病例,越來越多奇形怪樣有非常難以根治的癥狀呢?其實就是他們體記憶體在著濕氣,環境內的邪氣與你體內的濕氣裡應外合,藕斷絲連!

人體中,脾是運化水濕的,如果脾受到了傷害,水濕則無法完全運化,於是就會在身體內堆積,久而久之,濕氣加重,引起其他病痛。中醫學認為,「濕邪」是「六淫」之一,濕邪通常有兩種,一是外濕,一是內濕。

外濕:外濕是指身體以外的環境影響體內水準衡,如潮濕、經常住在濕氣重的地方、經常淋雨、長期在水中工作的人等,這些因素導致外部水汽入侵人體,脾臟運轉不透很容易發展成為內濕,水汽漸漸在局部淤積造成濕氣。

內濕:中醫認為人體內水液代謝大多數是要靠脾胃進行,脾胃出問題,體內水液就不能正常運輸,而水液長期滯留的部位就會出現病症造成浮腫。內濕大多是由於飲食不當、缺乏運動等導致脾臟功能受損引起的,現今緊張的生活節奏正催生著更多的內濕患者。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濕氣重?

以上符合1~2種癥狀就說明你的體內有濕氣了。

人體達到「五級寒濕」 ,命在旦夕!

你是第幾級?

一級寒濕:在表皮

癥狀:皮膚騷癢,長濕疹。帶狀皰疹:是春季最易流行的一種病毒感染性皮膚病;中醫認為是因為肝膽火盛及脾濕鬱久,外感毒邪而發。

二級寒濕:在肌肉

癥狀:酸,困,累,乏,如肩頸肥厚,酸困,腰酸 乏力,關節酸困;剛起床就沒精神,越睡越困,感覺全身穿了濕大衣一般。

三級寒濕:在骨骼,即是骨寒濕

癥狀:肩周炎,頸椎病,肩痛 ,硬,腰痛,風濕關節炎,變天關節就痛

四級寒濕:在臟腑

癥狀:子宮、卵巢、睥胃、肺出現問題。

五級寒濕:在身上

癥狀:腫瘤,切了又長,長了又切的,長"瘤"也不可怕,怕的是惡性腫瘤,惡性腫瘤容易變異形成癌症,這是個很恐怖的事情。

相信大家剛才也已經了解到了濕氣的五種寒濕是怎麼樣的了!人體一旦達到五級寒濕,則命在旦夕!所以我要學會去濕氣,這是現在刻不容緩的時間,是很重要的!

特別注意:寒濕氣往往通過5大穴位進入體內

肩頸部的「大椎穴」

從「大椎穴」進入的「寒濕氣」容易引起我們的「肩頸酸痛,肩周炎,頸椎病,頭暈頭痛,失眠多夢;

前胸的"膻中穴"

從"膻中穴"進入的"寒濕氣"容易引起我們的"乳腺腫痛,乳腺管道阻塞,小葉增生乳腺纖維瘤等癥狀」;

肚臍部位的「神闕穴」

從「神闕穴」進入的「寒濕氣」容易存積在我們盆腔,特別是女性,當盆腔內的「寒濕氣」重時,就容易引起我們婦科各種疾病,比如:婦科炎症,月經不調,經血不暢,痛經,血塊,子宮肌瘤,卵巢囊腫,不孕不育症等」。

腰部的「命門穴」

從「命門穴」進入的「寒濕氣」容易引起我們腰酸背痛,腰膝酸軟,各種腎虛,性功能下降等癥狀;

腳底的「湧泉穴」

從「湧泉穴」進入的「寒濕氣」容易往上流動,容易引起膝關節酸痛,風濕關節炎等癥狀。

所以,避免寒濕、排寒祛濕非常重要,請在日常生活中護住這五大穴位——胸、背、腰、腹、足底!

針灸除濕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或不當飲葯,或不當針灸。」

《抱樸子?勤求》:「被疾病則遽針灸。」

《貞觀 政要?征伐》:「道宗在陣損足,帝親為針灸。」

《癸已類稿?持素畢》:「宗氣營衛,冇生之常,針灸之 外,湯藥至齊。」

中醫認為,體內濕氣過重的話,就會四肢沉重,身體容易疲乏,針灸的作用就在於疏通我們全身的經絡,使經絡相通,血液相通,體內的一些毒素和垃圾就可以快速的排出體外,所以,扎針灸是可以幫助我們祛除體內濕氣的。

針灸:

關元穴

位置:關元穴位於臍下三寸處。

作用: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凡元氣虧損均可使用。是一種具有很好養生及強健身體功效的穴位。老子稱之為"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針灸:

豐隆穴

位置:位於人體的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八寸,條口穴外一寸,距脛骨前緣二橫指(中指)。

功效:此穴主治頭痛、 眩暈以及咳嗽痰多等痰飲病證,尤其對於祛痰、祛濕療效顯著。

針灸:

解溪穴

位置:足背踝關節橫紋中央凹陷處,當拇長伸肌踺與趾長伸肌腱之間。

作用:該穴位主要功能是分流胃經經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全身祛痰祛濕的穴位,進行針灸之後還能夠有效的解決下半身水腫的問題。

針灸:

足三裡穴

位置:足三裡穴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

作用:該穴位主要功能是燥化脾濕,生髮冑氣。

針灸:

承山穴

位置:伸小腿時,腿肚的肌肉呈現交角處,承山穴(在足太陽膀胱經上,位於小腿肚子下方正當中)是除去人體濕氣的最佳的穴道。

作用:這個穴位是祛除濕氣最有用的穴位。經常按摩這個穴位,不但可以讓我們精神振奮,並且可以有很好的祛濕作用。

針灸去濕氣的注意事項

1、施術者應嚴肅認真、專心致志、精心操作。施灸前應對病人說明施灸要求,消除恐懼心理。若需瘢痕灸,必須先徵得病人同意,應處理好灸瘡,防止感染。

2、餓的時候,勞累的時候、壓力過大的時候、不要進行針灸;對於身體體質比較弱的,要注意用針的強度,採用臥位比較好。

3、不要對血管進行針刺,以免出血;對於有自發性出血的患者或者受傷後流血不止的患者,也不要進行針刺。

4、針灸所使用的針必須進行嚴格的消毒,最好是一次性銀針。皮膚在選定穴位後,一般先用1%的碘酒消毒,再用75%的酒精脫碘即可。還要注意醫師的手指是否進行過消毒,以免感染。

5、起針時要核對穴位及針數,防止將毫針遺留在患者身上,發生意外。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