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守護匠心·傳承技藝—訪國家級非遺針灸王氏宮廷指針療法傳人王博

中醫藥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傳統文化在醫藥學領域的一枝奇葩,是三大「國粹」之一。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長官集體對中醫藥事業的關心和支持,為新時期、新形勢下加快中醫藥事業發展進一步指明了方向。發掘我國獨特的中醫藥文化,展現中醫藥在我們民族生存、發展的歷史長河中的輝煌偉績是在中醫藥工作者面前義不容辭的責任。

2018年10月13日,受北京非遺發展保護機構委託,今日頭條號、網易新聞非客直播、一點資訊、騰訊號、愛奇藝影片、搜狐影片、非遺文化產業公眾平台等媒體來到山東濟寧市,探尋傳統醫藥的傳承與保護,拜訪王氏宮廷指針療法第七代禦醫傳承人、金龍灣傳習學院院長王博。


王博接受新聞媒體採訪

訪金龍灣傳習學院,初識禦醫王博

山東濟寧歷史文化悠久,是東夷文化、華夏文明、儒家文化、水滸文化、運河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儒家創始人至聖孔子、亞聖孟子、復聖顏回、史家左丘明皆出生於此。在濃厚的文化底蘊下,金龍灣非遺傳習學院應運而生。走進金龍灣傳習學院,古色古香的建築就在眼前,硃紅色的雕梁,古樸大方,盈溢著濃鬱的傳統文化氣息。在傳習教室裡,我們見到了瀟灑閑雅的王博院長。

王博院長現為王氏宮廷指針療法第七代禦醫傳承人,多位國家長官人保健顧問、中醫學博士、副主任醫師、香港博愛防癌抗衰老醫學院院長、中華中醫學學會外治法分會副會長、江蘇省中醫藥大學客座教授、美國中醫藥研究院特別顧問、泰國中醫總會顧問,韓國首爾愛之支花醫院總顧問、美中聯合會傳統醫藥學首席顧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雄安辦事處主任。對於金龍灣傳習學院建設,王院長表示,學院將以「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為己任,傳承先人智慧,融入現代生活」。

王博在非遺傳習學院照片

王博在非遺傳習學院照片

源遠流長知春秋,百年傳承沐春風

對於傳統醫藥的文化傳承,王院長向我們講述了「王氏宮廷指針療法」的傳承歷史。先祖王升雲出生於中醫世家,是宋朝針灸名醫王惟一的後人。40歲學道,將「王惟一針灸療法」與道家氣功融合,研發出「王氏針灸療法」,在江浙一帶,被稱為「毋針神醫」。公元 1765 年(乾隆三十年),乾隆帝南巡,途徑海州時隨行女眷患疾,當地大夫礙於宮廷禮儀不敢醫治,海州官員何廷模薦王升雲前來醫治,王升雲將軟煙羅鋪蓋在女眷患處,運用指針療法片刻治癒。乾隆龍顏大悅,將其召入宮中為禦醫,僅僅三年時間,王升雲在宮中贏得美譽,何廷模也因舉薦名醫被封為海州知州。王升雲後將此技藝傳於侄孫王清勛,因其適於宮廷女眷的醫治,被稱為「王氏宮廷指針療法」,此療法在王氏家族世代相傳。王博院長是王氏宮廷指針療法的第七代傳承人,自幼練習道家氣功,9 歲時隨父親王福濟學習祖傳療法。多年以來,他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總結出了寶貴的臨床經驗,為近萬名患者治患解疾,受到廣大患者的歡迎和信任。

2002年3月發表學術論文並出版《禦醫流派正骨指針療法與臨床》專著,已譯成英泰版本,揚名海外,並被中國中醫特治心法大全收編,同時獲得第六屆中國名醫論壇「學術成果一等獎」;衛生部原副部長鬍熙明評價《禦醫流派正骨指針療法與臨床》對弘揚祖國醫學造福人民的健康將會產生積極影響,並親筆題詞「十指祛頑疾」。

王博接受採訪照片

不忘初心 杏林春暖

傳承之路貴在堅持,醫者之心貴在德行。王院長在傳承醫藥文化的路線上,總是在強調「道」在中醫裡的重要性。他說,博極醫源,循道之難也。古代醫家十分注重醫德,藥王孫思邈說過「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窬於此。」認識自己對人類健康幸福承擔的責任,不僅要看到中醫理論的博大精深及其優勢的價值之所在,更要尋求回歸自然和從古代東方文明中汲取其大智慧的必然趨勢。因此,不斷更新知識和觀念,不為一病一方而論。對於一位醫務工作者,其悟道、傳道的第一要務是建樹自己的良好醫德。高尚的醫德有助於為病人除病去苦、排憂解難,也是醫生自己講究心理衛生,保持心理健康的表現。正確掌握病人的心境,合理疏導,這是醫生的職責。醫生的意志、情感、神態和品質等都對病人的身心起著重要影響。

王博與學生進行學術研討

為了使更多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療,創立了禦一院健康管理有限公司。作為王氏宮廷指針療法傳承人,王博先生一直秉承「指行毋針、針行毋葯」的原則。將道家氣功與針灸結合,運用中華傳統中醫精髓理論,為更多患者帶來福音。


給西藏洛桑格丹仁波切大師治療

採訪結束時,王院長說道:「文化傳承是當今社會提倡的主旋律,而青年學生作為文化傳承的中堅力量,不僅要積極了解和學習,以科學文化知識為傳統文化的弘揚添磚加瓦,更應培養自身對事物本源的思考,增強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為中華民族的建設貢獻力量。」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