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關於宜賓「茶」的這些事兒 你不得不知!

茶裡乾坤大,

壺中歲月長。

宜賓,丘陵、溫潤,孕育了生生不息的宜賓茶文化。我國第一部地方志《華陽國志?巴志》(東晉.常璩)和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唐.陸羽)明確記載,宜賓(古稱僰道、戎州、敘府、義賓)是世界茶葉的發源地之一。

「僰道出香茗,悠悠三千載」。據史書記載,周武王伐紂建立周朝,當時宜賓的「僰王」率眾入朝祝賀,所攜帶的貢品中就有茶葉,「自此,中原始知有茶」。宋朝時,全國共設立8個買馬場,用茶葉換取馬匹,其中宜賓就有2個。可見,在戰亂頻繁的宋朝,宜賓茶產業對鞏固中央政權、抵禦外來侵略作出了重大貢獻……

資料圖:茶園一片生機勃勃。

茶類 孕育三千年醇厚風雅

據《唐史》記載:唐代名茶達50多種,其中18種出自川茶,而宜賓(古戎州)名茶也列其中。如:「鹿鳴茶」產自珙縣曹營鹿鳴村,「梅嶺茶」產自興文梅嶺。按茶葉加工方式不同分,宜賓在唐代產「碾茶」,在宋代產「磚茶」、在元代和明代產「剪刀茶」。

清代光緒年間的《敘州府志》中載有:縣有白茶、苦丁茶、紅白藤茶(《古宋縣誌》);塘壩產「黃芽茶」(《筠連縣誌》)。宜賓茶曾經有紅、綠、青、黑、花茶五大類,多時達上百個品牌。

資料圖:唱著苗歌,幾位採茶姑娘緩緩走來。

綠茶是鮮茶葉經過高溫殺青後的不發酵茶類,宜賓習慣上把應屬青茶類的「烘青、炒青、曬青」歸入綠茶類。川茶集團生產的「天府龍芽」綠茶系列已名揚茶界。此外,「龍湖翠」(屏山)、「鹿鳴茶」(珙縣)等宜賓綠茶也有名氣。花茶一般是以烘青綠茶為原料,採摘茉莉、梔子花、黃桷蘭入茶窖製而成。筠連、高縣、珙縣等縣採購來的毛茶經過細篩,分級為單熏、雙熏、多熏花茶,以三熏為最佳花茶。

資料圖:鮮嫩的新芽。

茶歌 宜賓茶文化善存於民間

宜賓現存有100多首(個)茶歌、茶諺、茶傳說,是宜賓茶文化得以保存的民間文學形式,曾在各區縣農村流行,多為即興演唱。文人載於茶詩,市井見於茶歌、茶諺和茶的傳說。

宜賓茶歌有《月亮出來茶籽生》《採茶採得口兒乾》《采五更茶》《采姐妹茶》《采增廣茶》等,內容有如宜賓縣商州的薅秧歌:「二月採茶茶發芽,哥喲莫想就吃它。等到三月清明後,妹兒上坡來送茶」。又如屏山的兒茶歌:「側兒根滿坡生,我是家婆的親外孫。我從家婆門前過,家婆喊我屋頭坐。倒碗茶,冷冰冰;端盤菜,幾根根……」等等。

宜賓茶諺、茶對聯有:「客至心常熱,人走茶不涼」「為名忙,為利忙,忙裡偷閒,且喝一杯茶去;勞心苦,勞力苦,苦中作樂,再倒一碗酒來。」等等。

宜賓還有一些與茶相關的傳說故事。如筠連縣聯合苗族鄉的《茶小夥與鹽姑娘》的故事,反映了青年男女對自由戀愛的嚮往;珙縣孝兒雙田村的《玉香茶》傳說,反映了人們對惡徒的憎恨;還有江安縣《釅茶解毒》的故事以及屏山縣《藥王的傳說》等等。這些紮根於民間的茶故事,相傳甚久,影響深遠。

茶俗 浸潤風土人情的茶文化

杯杯綠茶益壽延,不可一日無此君。人們以茶待客,人為高潔,茶稱上品;宴客品香茗,茶湯生意境,這靈性草木泡出的智慧瓊漿已經成為君子之交、文人之交、商賈之交、賓客之交、親朋之交的有益載體。有道是:茶馬古道,山間鈴響馬幫來;墨客騷人,文思泉湧緣茶香。

宴客品香茗,茶湯生意境。從古至今,在宜賓邱場、王場等地農村的茶俗很是耐人尋味。

如過年過節先擺茶,這樣的「茶」除了喝茶還有糖果、糕點之類;娘家父母大壽時女兒要回家燒茶;種田栽秧要呷茶;走親訪友要封茶;結親送禮要送茶;扯皮扯筋(民事糾紛)要請吃茶「改尾絞」;打發客人要送茶錢;鬧新房要奉茶;過年耍龍燈要擺茶;趕場遇熟人要坐茶館;中秋賞月必設茶;七月半祭奠親人要備茶;敬灶神要祭茶……

資料圖:茶藝展示。

茶藝,是中國源遠流長的一種行為藝術。

宜賓茶藝的承傳,有「唐代分碗,宋代分湯」的點茶習尚,具有「點茶論道,試茶為藝,滌器觀賞」的文化風采。昔日宜賓之茶館,「三件一壺」是必備不可忽缺的,舞動的長嘴茶壺和平端的蓋碗茶具是最草根、最平民、最現實的茶藝表演。茶客所呷飲的蓋碗茶具多為青花白瓷,「三件」指的是閉茶的蓋、盛茶的碗和托捧的船。因「三件」易碎,故常見補碗師在茶館裡留連。

考古發現,宜賓早在秦漢時期,已能燒製黑釉土陶茶盞;明清時已使用川產青花陶瓷蓋碗茶具;近代、現代已用紫砂壺烹茶。如今宜賓的茶藝表演,與各地大同小異:裝潢清雅的茶室內,古樂悠揚婉轉,美女茶師招式輕靈,妙語含珠,將那前言、賞茶、滌器、投茶、添水、奉茶之茶藝表演程序一一展現眼前,令觀者嘴雖未沾香茗而人早已心曠神怡。

茶館 看茶裡乾坤長人生見識

說到宜賓茶文化,茶館是不得不談的話題。茶館是民間的沙龍,朋友相邀於茶館,品茗聽書、飲茶看戲,談天論地,好不自在。

據史載,在唐代,宜賓只有茶水攤,路人渴即飲之,多出自士人義工的善舉。宋代「茶馬互市」在宜賓興起後,有了專門售茶沖飲的「么師」和迎送的「堂倌」,茶廳裡有鮮花和名人字畫作裝飾。清代曲藝進入茶館,櫃檯上方掛有藝人曲目牌,供茶客在雅間點唱。

應該說,宜賓茶館興於清代而盛於民國,流行於當代。三次移民入川後,小小的宜賓城裡有茶館二三百家,其中有名氣的大茶館也有數十家,如火神樓、楊泗樓、望江茶園、樂賓茶園、德園、留園、三江茶社、鎖江亭等,有幫會茶館和行業茶館之分,也有高級茶館和市井茶館之別。

從20世紀初起,宜賓男女共進茶館已很平常。在中山公園內的公共茶園,夏天來此飲茶乘涼者絡繹不絕。茶棚內和室外樹蔭下,長案橫列,方桌任意挪動,花生、瓜子等乾果之類茶碟,任你選用。

而今日之宜賓茶館,尤其是大型的茶樓、茶坊,早已從單一的喝茶、打牌之地過渡為請客聚會、娛樂休閑的好去處,日趨變得產業化、規模化、市場化,宜賓各類茶樓、茶坊、茶苑已是中西合璧,富麗堂皇,雅俗共賞。

可嘆是,人生為壺,沏杯香茗,品味時事,動心風雲。茶備好了,請君同品人生甘苦,共知世間冷暖。

接下來

讓我們通過一組數據

了解宜賓茶業

看圖讀「數」,關於宜賓茶業那些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