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醫角度來看「人」

如果單純從解剖學的角度來看「人」,人只不過是一種高等脊椎動物,如果把人解剖來看,與其他脊椎動物的生理構造並沒有太多的不同,尤其與猿猴、猩猩等靈長類動物相比,更是非常相近。而其各個組織器官的解剖形態、生理功能更沒有太多的差別。

因此西醫認為,人發生疾病不是這些組織器官形態上發生了改變就是它們的功能出了問題,所以西醫將因組織器官形態出了問題的疾病叫做「器質性病變」;把組織器官功能上出現問題的疾病叫做「功能性病變」。

也許是中醫學創立的那個年代,解剖學沒有現代這麼發達、這麼精細,中醫眼中的「人」,可不僅僅就是一種動物,而是認為:「故人者,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別聲,被色,而生者也。」(《禮記·禮運》)按照這段話的意思,人是天地間靈氣構成的,所以《說文解字》中說:「人,天地之性最貴者也。」

因此古人認為人發生疾病,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先天稟賦不足,也就是從父母那裡稟受的天地精氣不足;二是後天失養,因為生活起居沒有規律或不加節製,使得自身的精氣耗散,乃至虧虛不足;無論哪種原因的結果都會使人體自身的陰陽之氣失衡,出現陰陽的偏盛偏衰,所以中醫認為人體發生疾病的最主要表現是「陰陽失調」

正因為如此,中醫診斷和治療疾病的總原則是「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黃帝內經》),這段話的意思是,中醫的診斷就是通過望聞問切等方法,來判斷病人究竟是陰虛還是陽虛,對陰陽失調的程度作出判斷;而治療則通過藥物、針灸等各種手段使失衡的陰陽復歸平衡。說起來中醫就是這麼簡單,但究竟什麼是陰陽?何為陰虛、何為陽虛?就不那麼容易掌握了。

陰和陽最初的意義僅僅是指對日光的相背,向日者為陽,背日者為陰,有相對的意義。後來借用陰和陽這兩個名詞,並結合男女生殖現象創造了一套原始的辯證哲學——陰陽說。

這種原始哲學,最早出現在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時期,用來說明自然界的一切變化現象,例如,「陽氣匯合而成為天,陰氣凝結而成為地」,白天為陽,黑夜為陰;太陽為陽,月亮為陰;風為陽,雨為陰等等。並且還運用它解釋天文、數學等方面的道理。

大約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古代醫學家則把陰陽說應用到醫學上來,用以說明醫學上的一切道理。

在中醫學中的運用首先是判斷事物或現象的陰陽屬性,用以區分黑白、雌雄、公母、男女、日月、晴雨、晝夜、寒暑等諸多相對的現象。進一步則研究陰和陽之間的關係,如雌雄屬性的差異,在植物為雌雄、在動物為公母、在人為男女,都有著相互依存的關係。

所以陰和陽之間既是相互對立的又是相互依存的。在中醫學中五臟主收藏屬陰,六腑主輸泄屬陽。

氣屬陽、血為陰:在裡、在內為陰,在表、在外為陽。人體經絡也分別叫做陰經與陽經。就某個具體的臟腑來說,如人的胃組織是有形的實質,可以說它屬陰;而胃的消化運動的功能,可以說它屬陽。既然胃的實質屬陰功能屬陽,那末胃的實質和功能便是相對的兩個方面。

在正常情況下,陰陽之間應該保持相對的平衡,《內經》所說的「陰平陽秘,精神乃治」,就是說陰陽平衡則人體健康,反之,陰陽失衡,某一個方面偏勝或者偏衰,人體就會得病。中醫學的陰陽學說並不神秘,更不是什麼迷信的產物,而是一種樸素的哲學觀念,中醫陰陽學說也可以說是一種文化,與《周易》為代表的陰陽文化一脈相承。它系統地體現了中國古代的生殖文化,並把生殖文化升華到一個新的階段。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