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救命蘿蔔"救助發生後,如何讓大病救助更加完善?

兩位有情有義的山東漢子感動全國,短短兩三天時間,各方湧來的無數愛心,讓「救命蘿蔔」幾近售磬,唐一軒的「救命錢」也終於有了著落。透過唐紹龍的經歷我們看到,隨著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體系逐步建立並日趨完善,患者的就醫負擔逐漸下降。但不可忽視的是,貧困家庭在遭遇大病時,依然會陷入絕望的邊緣。為了讓「唐紹龍們」儘快走出重重困境,各方正在努力。

「救命蘿蔔」一事後,唐紹龍收到很多愛心捐款。資料圖

配型成功沒錢移植,「愛心蘿蔔」絕處逢生

從一軒住院以來,唐紹龍就一直為孩子的治療費發愁得食不下咽。「到處借錢借不到,真是一點辦法都沒有了,都動過賣腎給孩子治病的念頭。」小一軒的病情出現反覆,需要儘快移植才能救命,可唐紹龍拿不出錢來,移植就耽擱了下來。

從2018年9月開始,唐一軒就因為膿毒血症、噬血細胞綜合症和EB病毒感染,分別在濟寧醫學院附院和山東省千佛山醫院住院治療8次,前後花了十多萬元。唐一軒是居民醫保,治病以來也陸續報銷出來了5萬元,但與接下來幾十萬元的治療費相比,仍然差了不少。

「能報銷出來的錢,也都隨時用來交住院費了。」唐紹龍說,早在一個多月之前,他就與一軒配型成功,只要湊夠了手術費,就可以進行移植了。但是面對進倉就要準備的十幾萬治療費,唐紹龍一籌莫展。

「期間也曾在網上發起過求助籌款,但過了兩個多月的時間,才籌到了不到兩萬元。」讓唐紹龍沒想到的是,22日的一次拾金不昧,讓他的人生發生了重大轉折,也將他從絕望的邊緣拯救回來。

錢包失而復得的丁翊龍,在了解唐紹龍背後的心酸後,決定捐贈40萬斤蘿蔔幫一軒籌款。23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對「救命蘿蔔」一事進行報導以後,來自全國各地的愛心紛紛湧來。三天時間,「愛心蘿蔔」幫一軒籌到近60萬元的「救命錢」。

「終於有錢給孩子治病了,心裡一直懸著的大石頭落了地。」絕處逢生的唐紹龍,心裡充滿了感恩。

及時獲助,成貧困家庭抵禦大病的最大期盼

並不是每一個大病患者,都能遇到一個仗義援手的「丁翊龍」。「什麼時候也能來採訪我們?」隨著「愛心蘿蔔」事件的發酵,記者接到的求助電話也多了起來。

2018年10月,濤濤開始眼球突出、挑食厭食,查了血之後被確診為急性髓系白血病。「經過4個療程的化療,親朋好友都借遍了,但治療還是不徹底需要移植。」聽到孩子還有救,濤濤媽媽燃起一線希望,但聽到50萬元的治療費,她徹底癱軟在地。

「我們這個普通的農村家庭,上哪裡變出這麼多錢?」濤濤媽媽說,前期曾經網上求助籌集到了三萬元,但是孩子治療很快就花完了。為了照顧孩子,夫妻倆不僅沒法出去工作,還欠了十幾萬的外債。如何堅持下去,成了一個問題。

「不少孩子再進行幾次化療就能好轉的,但是因為家裡實在沒錢,就中斷了治療,真的很可惜。」山東省立醫院小兒血液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戴雲鵬說,因延誤治療導致輕病拖成重病、重病拖成不能治的,在臨床並不少見。而一旦病重,花費不菲不說,還無法換回更多希望。

14歲以下的白血病患者,可以通過小天使基金獲得救助,儘管化療只能救助3萬元,但這對於不少家庭來說,似乎成了僅能抓住的「救命稻草」。「去年全省一共救助了六百多位白血病患兒。」3月26日,記者從山東省紅十字會了解到,目前仍有300餘位白血病患兒等待救助。

「病來如山倒」,大病患者面臨的不僅是身體垮了,一個家庭也可能隨之陷入困境。能及時獲得救助,已經成為貧困家庭抵禦大病來襲時最大的期盼。

大病救助機制,構起一道保護網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募捐信息平台的興起,這種人人互助式的救助方式,也成為不少大病家庭籌款的主要渠道之一。

「在我們平台發起籌款的用戶,絕大多數都是家庭經濟情況困難,或是突發大病導致整個家庭陷入困境的用戶」,水滴籌相關負責人向記者透露,平台成立的初衷,就是幫助那些在想盡辦法後仍存在資金缺口的患者家庭。

「截至目前,經平台審核通過後籌款最多的個案達到100萬元。」上述相關負責人說,根據行業自律公約的要求,個人在平台發起的籌款金額不得高於50萬元,如果高於50萬元,需要作出特殊的說明並出示相應的治療花費證明,審核通過後方可發起。

用於保障大病的商業保險,也成為越來越多家庭的選擇。中國人壽濟南分公司處經理劉曉光表示,近年來,保險公司推出涉及健康保障的險種,都比較受市場認可,保費支出佔比逐年提高。保險公司的健康類險種,也從十年前的10大類擴充到目前的100多大類。

唐紹龍也曾考慮過商業保險,但因手頭緊放棄了。「孩子生病之後也曾後悔,要是給孩子買了商業重疾險就好了,但是當時連一軒出生時的錢都是借的,哪裡還能有錢買呀?」他無奈地說。

「此類險種也需要購買者具備一定的經濟基礎。」一位業內人士說,儘管商業保險對於保障大病來說,是個重要的手段,但是對於貧困家庭來說,並不是一種可以輕易實現的選擇。對於更多像唐紹龍一樣的貧困家庭來說,在抵禦大病時,仍然需要由政府力量主導的大病救助機制,為他們構成一道堅實的保護網。

因病致貧、返貧家庭有了新希望

好在,因大病致貧、返貧的家庭越來越受到關注,政府各部門以及慈善組織、社會力量和商業保險匯聚起來,正在建起並完善一道道屏障,把困難群體從生活的懸崖邊拉回。

目前,我國已經建立了向全民提供基本醫療保障的制度,在此基礎上,由政府和居民共擔購買的大病保險,也在逐漸發揮作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大病患者特別是困難群眾的負擔。

去年,山東貧困人口大病保險談判藥品報銷比例由40%提高到60%。2018年對未脫貧、返貧4.55萬患病貧困人口實施救治,救治達99.28%。對病情好轉的貧困人口,優先提供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轉為慢病長期服務管理。全省所有7005個省定貧困村和2000個,扶貧工作重點村全部實現了村衛生室服務全覆蓋。

不論從國家還省級層面,更多利好消息陸續傳來。今年,我國要降低大病保險的起付線,提升大病保險的報銷標準,政府和社會要共同出力,緩解這個民生之痛。此外將把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的門診用藥,納入醫保,給予50%的報銷,這將惠及我國4億高血壓、糖尿病患者。

3月26日,在山東省召開的全省醫療保障工作暨「擔當作為、狠抓落實」會議上傳來重大利好消息,在今年要落實的「十二件」民生實事中,特別提到,要進一步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醫保保障水準,新增財政補助一半用於大病保險。

此外,山東還將加強癌症等重大疾病防治,進一步降低並統一大病保險起付線,居民大病保險最低檔報銷比例由50%提高到60%,最高檔報銷比例達到75%。貧困人口大病保險分段報銷比例各提高5個百分點,最高報銷比例達到80%,取消封頂線。對經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機構減免三項制度保障後,貧困人口政策範圍內個人自付費用負擔仍然較重的,醫療救助再按不低於70%的比例進行補助。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馬雲雲 王小蒙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