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腎結石多是吃出來的,幾種易導致結石的食物,還有人在吃

腎結石是泌尿系統比較常見的疾病之一,而且非常容易複發,並且,隨著近年來居民營養結構的改變,我國泌尿系統結石發病率以及複發率也一直在不斷升高。

當我們的尿液中礦物質濃度太高,超過了飽和濃度,就會在腎臟裡結晶沉積出來,形成固體顆粒,也就是結石。按照腎結石的成分,我們可以將結石分為草酸鈣、磷酸鈣、尿酸結石等。其中,最常見的是草酸鈣結石,大約有80%的結石都是由它導致的。

補鈣、飲用水礦物質含量高,會導致腎結石嗎?

很多人看到結石的主要成分就是鈣,難免會擔心日常補鈣或飲用水中的礦物質,是否會增加腎結石的風險。其實,我們日常飲食中攝取的鈣在進食後,一部分從腸道中吸收進入血液,一部分會滯留在腸道中隨糞便排出體外,這些沒有被吸收的鈣還會與食物中的草酸成分相結合,從而減少草酸的吸收。

因此,補鈣不但不會導致腎結石,適量補鈣還可以預防結石的發生。不僅如此,適量補鈣還有助於刺激血鈣的自我調節,減少血鈣流失,使骨鈣的儲存率和利用率都得以有效提高。同時也有調查顯示,水質較硬和水質較軟,其泌尿系統結石發病率並沒有明顯的區別。所以,不管是補鈣還是喝水,我們都不必擔心會導致腎結石。

吃豆腐會不會導致腎結石?

大豆中,有三種和結石有關的物質,它們分別是鈣、草酸和嘌呤。鈣在上面已經解釋過了,完全無需擔心,而大豆在浸泡並製作成豆腐和豆漿等豆製品的過程中,其嘌呤濃度會被大大稀釋,所以也不再屬於高嘌呤產品。

至於草酸,經檢測發現,不同的豆製品中草酸的含量相差巨大,而豆腐中的草酸一般是比較低的。主要原因是,大豆在浸泡過程中,就有一部分的草酸溶解到水中被洗去了,而大部分石膏或滷水豆腐,在凝結之後收到擠壓或自然放置時,又會去掉一部分水,又一部分的草酸會隨之流失。所以,就算是結石風險比較高的人甚至是結石病人,也可以放心吃豆腐。

腎結石不能吃什麼?

對於已經患有或患過泌尿系統結石的人,可以根據已排出的結石或手術取出的結石進行成分分析,明確其成分後,再採取相應有效的預防措施。

比如:如果是草酸鈣結石,要少吃菠菜、花生、紅茶等富含草酸的食物:如果是磷酸鈣或磷酸鹽類結石,要少吃豆類、奶類和蛋黃;如果是尿酸結石,要少吃動物內臟、海鮮,也要限制高蛋白食物,少喝啤酒。

一般來說,我們平時吃的雞、鴨、魚肉等動物性蛋白,在消化吸收的過程中也都會產生草酸,草酸與鈣結合會形成草酸鈣結石。當草酸在腎臟處被濃縮排出時,腎臟處的草酸濃度也會比較高,也就更容易形成腎結石。所以,通常吃肉多、喝水少的人,泌尿系統結石的風險就會更高。

因此,推薦泌尿系統結石風險比較高的人,每日飲水量在2.5升到3升左右,保證尿量在2升到2.5升,並保持尿液的顏色呈清亮的淡黃色,因為喝水越多,尿液中的草酸鈣等礦物質就會被稀釋,從而避免它們結晶析出。另外,也要適當增加些每日的運動量,經常坐著,缺乏運動,容易導致小結石無法及時被排出體外,日積月累,就會慢慢增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