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蘇寧小店的“冬天”:線下門市管理混亂 線上引流效果一般

靈獸按

蘇寧小店在選址、選品和營運上都存在不足。蘇寧小店的前期重點放在快速開店,而非打磨門市上,甚至盈利模型都未能跑通。

作者/靈獸 十裡 ID/lingshouke

▲這是靈獸第759篇原創文章

“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一位蘇寧小店工作人員在社交軟體寫下了如此感慨。

12月中旬,蘇寧宣布調整組織架構,將蘇寧小店和蘇寧零售雲獨立成為子集團,這就意味著蘇寧小店正在背負盈利的壓力。

12月19日,位於河北廊坊市燕郊鎮中興和園小區的一家蘇寧小店的玻璃上貼著“今日閉店盤點,不營業”的通知。

門市旁邊一位地產中介的工作人員表示,門市關了,“房租太高,也沒什麽人來”。

同時,《靈獸》走訪北京和北京周邊多家蘇寧小店,不少已在門口張貼“因盤點,不營業”的公告,但從房東口中得知門市確定已關閉,而北京的門市數量也從500多家驟減到450家。

這一系列關店的消息,讓本就爭議頗多的蘇寧小店,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

經過兩年多的跑馬圈地,蘇寧小店在今年上半年,以4508家門市的數量衝進全國便利店第四名的位置。

但現實的情況是蘇寧小店仍處於虧損之中。

有業內人士表示,蘇寧小店線下門市管理混亂,為其線上的引流效果也很一般,蘇寧本想通過新業態為尋找新的增長點,但卻多了一個“包袱”,更遑論撐起蘇寧智慧零售的野心。

如今再回過頭看張近東“先開槍,再瞄準”的戰略,起初大跨步的邁進,瘋狂的收割線下之後,多方面的困境正在浮出水面。

但好在,蘇寧小店通過采取調整門市、改變商品結構,砍掉損耗高的生鮮品類,改為自提模式,以及推出合夥人制度,嘗試“便利店+咖啡”的新店型等方式,開啟了自救行動,而這些究竟能否改變蘇寧小店虧損的局面,仍是未知之數。

1

一路虧損的蘇寧小店

虧損是盤旋在蘇寧小店上空的難題,也是這一年集中關店的直接原因。

“小店每天的營業額只有三位數,很賠,員工自己看著也著急”一位蘇寧小店的工作人員告訴《靈獸》。

《靈獸》在探店中發現,蘇寧小店的選址並不太好,部分門市較為偏僻,或者選在生鮮門市密集的區域。另外,從商品結構和體驗上,也並沒有太大的優勢。百平米的門市內,售賣的商品還以快消品為主,生鮮產品基本已經下架,有些門市嫁接了家政、洗衣等便民服務,而店面在員工配置上有3-4人。

以北京一家蘇寧小店為例,粗略計算,門市租金每月1萬元,人力成本1.5萬元,再加上電費、履約等運營成本,每個月的硬性成本在3萬元左右。如果按照25%的毛利計算,每個月營收至少要12萬元才能基本實現盈虧平衡。

但從店員透露的數據來看,每天銷售500元左右,一個月的營收僅有1.5萬元,這家門市每月至少虧損10.5萬元。

而在蘇寧小店在剝離蘇寧易購之前的財報數據也顯示,2017年蘇寧小店虧損1492.61萬;2018年1-7月營收1.43億元,虧損2.96億元,未清償負債高達6.53億元。這一年虧損的加劇,正是快速擴張所致。

據悉,2018年新開3972家店面,直到在2018年10月蘇寧小店被剝離上市公司。

但蘇寧究竟有多少魄力去持續支持蘇寧小店?

就在今年8月,張近東甚至還公開表示,蘇寧小店就是要貼錢,不是10億20億的問題,而是100億200億的問題。

蘇寧一度引以為傲的蘇寧小店實則成為“拖油瓶”,在外界看來,有錢任性的蘇寧在蘇寧小店的戰略上仍是一個謎團。

而最初,蘇寧小店只是定位於蘇寧整個智慧零售生態系統的流量入口,通過線上SKU豐富線下場景,線下流量反哺線上。

其實,在蘇寧小店加速之時,正是蘇寧“瓶頸”之際。

彼時,蘇寧在線上流量正在銳減。數據顯示,2017年蘇寧易購在網絡零售市場份額僅佔到3.17%,比前一年還下降了0.13%,為了尋找線下流量入口,本想憑借曾經的賣場基因,再從便利店發力。

另外,從蘇寧當時的財報來看,從2014年開始,蘇寧易購的扣非利潤年年虧損,2018年扣非利潤虧損3.59億元,五年來,上市公司利潤主要靠投資和賣阿里股票、賣資產。

蘇寧陷入低谷,試圖抓住蘇寧小店這顆救命稻草,然而卻越陷越深。

一路上,蘇寧小店通過收並購讓自己在規模上強大起來,今年8月收購利亞華南旗下運營的廣州區域60多家OK便利店,後者將成為蘇寧小店100%控股特許經營的門市。而在2018年4月,蘇寧小店就曾收購300多家迪亞天天門市。

數據顯示,2018年末,蘇寧小店門市數量達到4177家,截至2019年6月30日蘇寧小店及迪亞天天自營店面合計5368家。目前,蘇寧已合計擁有蘇寧小店及迪亞天天自營店面超過6000家,覆蓋全國70多個城市。

蘇寧一方面想通過快速擴張實現規模效應,來減少蘇寧小店自身的開店時間成本,在短時間內形成規模;另一方面,則是基於對便利店市場的搶奪。

2

戰略、管理、專業度

“隨著規模的擴張,供應鏈跟不上了,商品出現斷貨,而便利店行業本身底層員工也不穩定,再加上,蘇寧也沒有生鮮的基因。” 一位接近蘇寧小店的人士告訴《靈獸》。

蘇寧小店在運營迭代的過程中,似乎離“便利店”的定位越來越遠。

首先,是融入生鮮品類。為了增加消費者粘性,蘇寧小店曾上架高頻品類生鮮,且不說是否有“生鮮”的基因,就連“便利店+生鮮”的模式本身就未被市場證明是一種可行的商業模式。另外,在營運中,蘇寧小店更是面臨了對店員關於生鮮品類管理培訓,以及菜品的管理難題。

在實地探店中,部分門市還售賣生鮮品類,但品相並不新鮮,且零散的擺在貨架上,購物欲和體驗並不強。蘇寧小店的一位店員透露,基本每天都要靠打折賣出去,損耗非常大。

但這並沒有影響蘇寧小店對生鮮的探索,轉而改變模式,主打互聯網菜場“今天訂,明天提”的模式。目前,在南京菜場SKU達到1000個。蘇寧小店認為,次日達既能降低成本又能控制損耗、保證新鮮,價格也相對比較便宜。

而部分已經砍掉的生鮮區域,經過重新裝修開設了咖啡茶飲專門市,以“便利店+咖啡”的模型組合,面向上班白領為主的用戶群體,價位從12元到28元不等。除飲品外,也提供軟歐麵包、慕斯蛋糕、甜甜圈等烘焙食品。

其次,前面提到了選址問題。在互聯網巨頭和新型社區店、便利店等企業都在瘋狂搶佔線下市場時,蘇寧小店縱使已經在全國佔據了5000家門市的位置,但大都十分隱蔽。

“蘇寧小店的選址大都依靠蘇寧易購門市旁邊開店,為了能相互帶動流量,但這真的不現實。”一位蘇寧小店負責人稱,蘇寧易購的定位跟小店大相徑庭,何來帶動,而內部又不想選擇貴租金的位置,而那些偏遠地區,更是毫無流量。

這一點從實際選址中可見,蘇寧小店的選址的確不是很慎重,但作為全渠道模式,未來勢必會在這上吃虧不小。

而在選品上,蘇寧小店也不夠講究,蘇寧小店店員透露,蘇寧小店內主推的商品很多是蘇寧易購那邊的倉底貨,這就導致貨銷不出去。甚至,在總部還下達了銷售業績目標給到門市,而業績目標也被員工吐槽,並不合理。

如此來看,蘇寧小店在選址、選品和營運上都存在不足。蘇寧小店的前期重點放在快速開店,而非打磨門市上,甚至盈利模型都未能跑通。

3

合夥人制度

虧損中的蘇寧小店,正在通過關店自救,同時也開始了另一個玩法——合夥人製。

今年8月,蘇寧小店推出合夥人項目,想要通過小店店員成為小店合夥人。

具體操作是,公司將承擔房租、水電等成本,將運營權利將給合夥人,每月支出1.5萬元工資,合夥人通過蘇寧進行採購,員工可自行招聘也可自己運營。在其中,小店為合夥人定有經營目標,根據目標的完成情況和營業額提成。

一位蘇寧小店的合夥人為《靈獸》算了一筆账,1.5萬元的工資,如果一家門市請兩名員工的話,支出成本就超過萬元,否則就是一個人沒日沒夜的盯店,但長此以往肯定吃不消。

據了解,採用合夥人製會與營業執照綁定,而且合約方面合約期內沒法解約,蘇寧可以根據條款對合夥人進行解約。

簡而言之,合夥人製的核心是:賣得多賺得多,採用“承包經營”,給到合夥人自由度的同時,又激發合夥人的積極性。

“蘇寧合夥人的形式並不健全,當然,企業也不會把賺錢的事情讓給別人做,毛利是20%-30%的店鋪,營業額如果在合夥人手中提升了,這跟報酬並沒有直接關係,只能拿服務費,如果經營效益不好,蘇寧大不了關店就好。”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靈獸》。

發展合夥人製並不稀奇,全家、7-11等便利店企業都在全國陸續開放加盟,只是蘇寧小店面臨的管理體系和監管能否跟上,合夥人製看似是讓員工發揮能動性,實則將營運壓力轉嫁,如果不能平衡,反而會適得其反。

幸運的是,蘇寧小店背後有一位金主,創立的核心定位也是符合商業規律和零售業的發展,但只是一味的跑馬圈地,卻忽略了品質、商品結構、選品、營運,甚至是店面的形象。

蘇寧小店到底該如何打好這張牌?以上才是當務之急要解決的問題,否則盤子越大,越難抽手。(靈獸傳媒原創作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