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心肌梗死(心肌梗塞)年輕化,要做好7點預防

突發性的心梗會威脅人們的性命,由於現代人都生活在高壓下以及生活習慣、飲食方面不注意,很多疾病都在年輕化,以前可能到60歲才會得的疾病現在有些人在30-40歲就得了。那,長期過度勞累的生活中該如何預防心梗、預防過勞死?接下來,香港醫務通和大家分享預防知識。

心梗是什麼?

心肌梗塞與心肌梗死是一樣的,是冠狀動脈閉塞,血流中斷,使部分心肌因嚴重的持久性缺血而發生局部壞死。

臨床上有劇烈而較持久的胸骨後疼痛,發熱、白細胞增多、紅細胞沉降率加快,血清心肌酶活力增高及進行性心電圖變化,可發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

心肌梗塞的病因:

1.吸煙、大量飲酒:吸煙和大量飲酒可通過誘發冠狀動脈痙攣及心肌耗氧量增加而誘發急性心肌梗死。其實導致心肌梗死出現的原因有很多種,有因為過勞或者便秘導致的心肌梗死,也有因為吸煙和大量飲酒或者暴飲暴食導致的心肌梗死。

2.寒冷刺激:突然的溫度變化也是會造成心肌梗死的。因為在氣候轉變的時候,很多人都不能及時的進入寒冷氣象的角色,所以就會在突如其來的寒冷中患病。冠心病患者對於寒冷的氣象一定要多加註意,因為患性病很有可能會轉化為心肌梗死。特別在秋冬季節,大家一定要注意保暖,以防疾病的發生。

突然的寒冷刺激可能誘發急性心肌梗死。因此,冠心病患者要十分注意防寒保暖,冬春寒冷季節是急性心肌梗死發病較高的原因之一。

3.暴飲暴食:不少心肌梗死病例發生於暴飲暴食之後。進食大量含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後,血脂濃度突然升高,導致血黏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在冠狀動脈狹窄的基礎上形成血栓,引起急性心肌梗死。

4.情緒激動:由於激動、緊張、憤怒等激烈的情緒變化誘發。

5.過勞:過重的體力勞動,尤其是負重登樓,過度體育活動,連續緊張勞累等,都可使心臟負擔加重,心肌需氧量突然增加,而冠心病患者的冠狀動脈已發生硬化、狹窄,不能充分擴張而造成心肌缺血。劇烈體力負荷也可誘發斑塊破裂,導致急性心肌梗死。

6.便秘:便秘在老年人當中十分常見。臨床上,因便秘時用力屏氣而導致心肌梗死的老年人並不少見。必須引起老年人足夠的重視,要保持大便通暢。

心肌梗塞的先兆:

1.近期內屢次出現胸背部悶脹、壓迫感或氣短。

2.心絞痛是較常見的先兆癥狀,其中以新發心絞痛或原有心絞痛加重為主。

3.同時伴有噁心、嘔吐、腹脹及排便感。

4.心慌、心跳、頭昏、心律不齊、自我感覺極度乏力,沒進行任何體力勞動就感覺很累。

預防心肌梗塞:

1.飲食:選擇有利於心臟健康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穀類及魚類。減少飽和脂肪、反式脂肪和膽固醇的攝入。飲食也要注意少鹽,每天攝入的鈉不應超過1500毫克。

2.鍛煉:動起來。規律的有氧運動有助於管理心臟疾病的風險。根據美國心臟協會,每周5天、每天30分鐘輕、中等強度的運動,便可以達到目標。而為了降低血壓和膽固醇,應每周進行3-4次。。

3.戒煙並控制飲酒:男性每天飲酒量不應超過兩杯,女性不要超過一杯。過量飲酒會增加心臟病、高血壓、中風及其他疾病的風險。

4.保證充足睡眠:睡眠不足與高血壓有關,並且中風和心肌梗塞發作的風險也會增加。每晚保證6-8小時的睡眠。

5.了解自己的各項指標:了解自己的血壓、血脂、血糖指標,保證都處於健康範圍內。

6.不搬抬過重的物品:搬抬重物時必然彎腰屏氣,這對呼吸、循環系統的影響與用力屏氣大便類似,是老年冠心病人誘發心梗的常見原因。

7.放鬆精神:愉快生活,對任何事情要能泰然處之。

結語:心肌梗塞(心肌梗死)危害大,所以我們要在日常中做好預防工作。香港醫務通再次提醒人們:少喝酒、抽煙等不良嗜好,都要注意按時就寢,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一日三餐不要吃的太油膩,保持營養均衡。要做到少食多餐,抽點時間多做點體育鍛煉,保護好心血管。(本文僅供參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