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胃炎離胃癌遠嗎?

近年來,我國19-35歲青年人的胃癌發病率比30年前翻了一番,胃癌防治已經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健康焦點。
大部分的早期胃癌在內鏡下可獲得根治性治療,5年生存率超過90%。然而在我國,目前進展期胃癌即使接受了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5年生存率仍低於30%,早癌發現率低於20%。因此,早期發現並阻斷胃癌的發生發展,非常重要。
一、胃炎是如何逐漸轉變成胃癌的?
胃癌是起源於胃黏膜細胞的惡性侵襲性增殖,大部分是由胃黏膜的慢性炎症在多因素影響下逐漸發展演變而來,主要有四個階段,即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和異型增生、胃癌。慢性萎縮性胃炎是目前公認的癌前疾病,異型增生則是與胃癌發生密切相關的癌前病變。
1、第一階段:慢性淺表(非萎縮)性胃炎。所謂淺表性胃炎,即胃黏膜組織學上有炎症細胞浸潤、組織水腫等。通常,只要你接受胃鏡檢查,幾乎無一例外都會得到這個診斷。其實胃鏡報告中的很多慢性淺表性胃炎,僅僅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或非潰瘍性消化不良,並不是胃黏膜真的有慢性炎症。也就是說,慢性淺表性胃炎距離胃癌還很遠,所以無需驚慌。
2、第二階段:慢性萎縮性胃炎。一般年輕患者以淺表性胃炎為主,年長患者則以慢性萎縮性胃炎為主。我們的胃每天都要受到食物刺激,或者幽門螺桿菌的慢性感染,慢性淺表性胃炎很難徹底恢復。久而久之,它就會逐漸發展為慢性萎縮性胃炎。
很多患者認為,萎縮性胃炎屬於比較嚴重的胃病,自然會有比較明顯的不適癥狀。其實不然,萎縮性胃炎癥狀沒有特異性,甚至部分患者沒有明顯主訴。常見癥狀以隱痛、飽脹不適及消化不良為主,餐後較明顯,可見噯氣、反酸、噁心、嘔吐、食欲不振等其它消化不良癥狀。慢性萎縮性胃炎發展為胃上皮原位癌的概率較高,萎縮性胃炎是胃癌主要癌前病變,經過多階段、多基因變異積累發展為胃癌。這裡我要重點強調:萎縮性胃炎的診斷靠胃鏡,不能以癥狀來判斷是否患有萎縮性胃炎。
3、第三階段:腸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炎反覆發生,胃黏膜反覆受損又修復,結果胃裡長出了本該在腸道才有的細胞,出現了「腸上皮化生」。「腸上皮化生」往往被認為是癌前病變,發展下去,就是胃癌早期。
4、第四階段:胃浸潤癌。經過上面三步的逐漸發展、累積,胃癌這個隱藏很深的「殺手」逐漸浮出水面。作為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胃癌早期缺乏特異性癥狀與體征,因而經常導致失去最佳治療時機。
二、胃癌有哪些表現?
如果你出現下列癥狀,應警惕胃癌的可能。
1、不能緩解的腹部不適。包括胃部悶脹、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伴反酸,且多沒有誘因。口服藥治療效果不好或時好時壞,癥狀進行性加重。
2、體重減輕同時伴有疲倦無力的感覺。
3、大便明顯變黑。因為胃內腫瘤破潰導致出血,從胃部滲出的血液到達腸部變成了黑色,再與大便一起排出體外。
綜上所述,慢性萎縮性胃炎是阻斷胃癌的重要環節,應儘早全面評估萎縮性胃炎程度以及是否伴有腸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等情況。積極乾預是可能阻止胃癌發生的舉措,定期複查胃鏡是能發現早期胃癌的直接利器,也是提高胃癌患者預後的最有利方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