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加快推進抗癌藥降價保供 相關時間表和路線圖已經出爐

圖片CNSPHOTO提供

李克強總理近日就電影《我不是葯神》引發輿論熱議作出批示,要求有關部門加快落實抗癌藥降價保供等相關措施。「癌症等重病患者關於進口『救命葯』買不起、拖不起、買不到等訴求,突出反映了推進解決藥品降價保供問題的緊迫性。」總理在批示中指出,「國務院常務會確定的相關措施要抓緊落實,能加快的要儘可能加快。」

近年來,我國在促進抗癌藥降價方面打出一系列組合拳:醫保準入談判、進口零關稅、加快境外新葯上市審批、鼓勵藥品創新和仿製……為了讓癌症患者用上好葯、用得起好葯,更強的配套政策和更大的降費太空正在路上。

降價紅利尚未惠及患者

事實上,早在電影公映前,我國已經為解決購買抗癌藥難題進行多方面的努力。

今年4月和6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對進口抗癌藥實施零關稅並鼓勵創新葯進口,加快已在境外上市新葯審批、落實抗癌藥降價措施、強化短缺葯供應保障。較大幅度降低抗癌藥生產、進口環節增值稅稅負,採取政府集中採購、將進口創新葯特別是急需的抗癌藥及時納入醫保報銷目錄等方式,並研究利用跨境電商管道,多措並舉消除流通環節各種不合理加價,對創新化學葯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強化品質監管。

但兩個月過去了,終端葯價還沒有降下來,患者也還沒有享受到降價紅利。北京大學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解釋道:「市場傳導本身是需要一定的時間,現在的藥品依然是政策頒布前進的貨,不受政策影響,所以患者短期內享受不到新的價格。」

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恆鵬認為,相關稅種的取消最多也就讓葯價下降8個百分點左右。降價幅度不大,但不能說沒有意義,像肺癌使用的葯月平均費用達2萬元左右,下降8%即1500元左右。

同時,還有藥品供應和葯佔比會影響患者享受到的降價「紅利」。據了解,一些抗癌藥由於在市場上暫時還沒有同類替代品,在我國多地出現了缺貨的問題。目前生產商正在通過轉換生產工廠,在全球範圍內貫徹「中國市場優先」等措施彌補貨源。

此外,葯佔比也讓醫生左右為難。有醫生表示,所謂葯佔比,即病人看病的過程中,買葯的花費佔總花費的比例,2009年「新醫改」時已成為對醫院常規統計與檢測指標。這項指標旨在改善我國以葯養醫的局面,但有時面對高昂的葯價還是會帶來許多問題。

不過,藥品降價紅利雖然遲到,但最近半個多月,北京、湖北、甘肅、深圳、江蘇地區一些進口葯的葯價已經在下調中。

新一輪葯價談判啟動

抗癌藥短缺、價格昂貴等問題備受關注。事實上,抗癌藥降價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已經出爐。

據了解,抗癌藥降價專項工作從6月1日起已著手開展,分為「前期17個抗癌藥品種約談」和「目錄外抗癌藥準入談判」兩項工作同步推進。8月將完成17個抗癌藥品種的降價工作,全部公布新的價格。

國家醫療保障局日前也透露,國家醫保局醫療組負責人已和10家外資企業和8家內資企業相關代表參加了抗癌藥醫保準入專項談判會議。據了解,參會的企業相關代表表示,將積極配合國家醫保局做好本次談判工作,體現企業的社會責任感,真正讓患者減輕負擔。

對高價的專利葯進行葯價談判,也是國際上通行的做法。不少發達國家為了緩解醫保基金有限性與居民健康需求無限性之間的矛盾,紛紛設立葯價談判機制,讓治療效果明確、價格合理的專利藥品進入醫保目錄,以提升醫保基金的使用效率。

國家衛健委表示,為了讓群眾用上品質更高、價格較低的藥品,2016年以來,國家有關部門就組織開展了國家藥品價格談判和國家醫保目錄談判,39個談判品種平均降價50%以上,處於全球低價位水準。

據業內人士估計,2017年我國抗腫瘤葯市場規模已經超過1200億元,其中一半左右依賴進口。葯企選擇「降價換市場」策略,不僅有助於這些藥品獲得合理的利潤,還有助於其站穩市場,避免專利到期後受到仿製葯的衝擊。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一些抗癌藥之所以價格高昂,還在於這些藥品大多被國外葯企壟斷。要想從根本上降低葯價,須進一步提升國內葯企的創新能力。

專家建議,國家需要進一步完善醫藥產業政策,健全國家新葯研發體系,提升新葯創新能力,從根本上提高藥品的可及性。比如,確定急需抗癌藥品清單,優先支持研發,鼓勵對抗癌新靶點、新機制藥品的研究和原始創新,鼓勵專利到期或即將到期的急需抗癌藥的仿製研究。(柳瑤 夏金彪)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