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夏天,祛濕正當時,四大方法,總有一個適合你,不妨試試!

進入仲夏,你有沒有這種感覺:

整個人身體困重、乏力,極易疲勞,食慾減退,怎麼睡都睡不醒,頭昏昏沉沉的,頭髮愛出油,臉上起痘痘,大便也十分黏膩……

這些看似平常的小問題,其實,說明了一點,那麼就是——濕氣重!

夏季,氣溫高,雨水多,濕熱交加,濕邪之氣最容易入侵體內,危害身體健康!

並且,炎熱的氣象,很多人們便開始喝冷飲、吃涼性瓜果蔬菜,而就是在短暫享受涼快的同時,也將濕邪埋在了體內,成為影響健康的一大隱患。

對照下列癥狀,看你是不是體內濕氣過重:

1、頭部沉重、四肢乏,易怒,煩燥。

2、口中發黏,舌苔膩。

3、胸腹脹滿,小便不暢。

4、下肢浮腫、朝輕暮重,大便不成形,而且粘滯,便完後感覺不爽。

5、皮膚毛孔變大,油性強烈,滿面油光。

6、大便粘稠、不成形,馬桶是否總是沖不乾凈。

7、水腫、虛胖,「胖而無力」,手腳軟。

夏天,祛濕正當時,四大方法,總有一個適合你,不妨試試!

方法一:茶療祛濕

用具有健脾祛濕效果的食材,做杯茶飲,每天喝,是既簡單又有效的祛濕方法之一。

送你幾個祛濕小茶方,可以自己動手做,每天喝一杯,幫助你排濕毒!

方一:蒲公英五方草茶,健脾、祛濕、排毒

【材料】蒲公英根、赤小豆、薏仁、淡竹葉、馬齒莧、槐米、芡實、綠茶

【做法】

1、野生蒲公英根洗凈,切段,烘炒製成茶,備用;

2、赤小豆、薏仁,炒熟,備用;

3、淡竹葉洗凈,炒製成茶,備用;

4、馬齒莧,洗凈曬乾,備用;

5、槐米、綠茶、炒製成茶,備用;

6、取蒲公英根0.7g、赤小豆1.7g、薏仁0.7g、淡竹葉0.2g、馬齒莧0.1g、槐米0.1g、芡實0.3g、綠茶0.2g,全部碾碎,做成茶包即可。

解析:

蒲公英,擅長祛濕熱,可瀉火、利尿、除濕,改善濕熱所致噁心、舌苔發黃等症。

五方草,歸肝、心、脾、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水祛濕作用。

赤小豆,健脾利濕、消腫解毒。薏苡仁,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芡實,歸脾、腎經,能健脾祛濕、固腎止瀉。

淡竹葉以滲濕泄熱見長。槐米可涼血止血,清肝瀉火。綠茶不發酵,多種成分幾乎都保留下來,祛濕效果最佳!

方二:龍鬚玉竹茶,利水、祛濕、泄熱、消腫

【材料】蒲公英根、龍鬚、玉竹根、玫瑰花

【做法】

1、將蒲公英根洗凈,烘乾炒製成茶,備用;

2、取新鮮乾淨的龍鬚,洗凈,烘乾,備用;

3、玉竹根洗乾淨,蒸煮後曬乾,炒製成茶,備用;

4、野生玫瑰花瓣自然陰乾,備用;

5、取龍鬚1g,蒲公英根0.4g,玉竹0.3g,玫瑰花0.3g,碾碎後做成茶包即可。

龍鬚,味甘、淡,歸膀胱、肝、膽經。利水、消腫、泄熱,可促進體內多餘水分代謝,減少頭髮皮膚出油,消除小腹贅肉等有效。

玉竹根,有養陰潤燥、生津止渴的功效。玫瑰花性溫,可中和配方的寒性。

加上蒲公英利水祛濕熱之效,此方對於濕氣重,小腹胖者效果尤佳!

方三:紫甦生薑飲

材料:紫蘇葉、生薑,冰糖

做法:

紫蘇葉洗凈,生薑切絲,同煮,加入冰糖調味,即可飲用!

解析:

夏季暑濕,用芳香化滯的方法,通過排汗之法來化濕。

紫蘇葉的發汗力比較強,性辛、溫,入肺、脾經,可發汗解表,生氣寬中,健脾祛濕、防暑降溫。

紫蘇葉和生薑一起吃,有散寒的作用,紫蘇葉主要用來調理脾胃氣滯,噁心嘔吐的病症,效果非常好。

方法二:泡腳祛濕

熱水泡腳,也是很好的祛濕方式之一!

泡腳可以「引氣下行」,引導陽氣到足底、助眠強身,也有發汗排濕氣的作用。

即使夏季氣象炎熱,也要注意用熱水泡腳,並且,泡腳水中加點「料」,對於祛濕效果更佳!

泡腳水+花椒

中醫認為花椒又祛濕、驅寒的功效。

花椒本身性辛溫,香氣濃重,能夠祛除寒氣。

日常用花椒泡腳,花椒的除濕除燥的功能,通過腳底傳遍五臟六腑,改善女性宮寒的體質。

用法:用一個棉布包,準備好一定量的花椒,然後將花椒放進包裡,繫緊之後就可以放入水中開大火煎煮,要將花椒的藥效完全融入水中,然後就可以泡腳了,泡腳的過程當中可以不停的放入花椒,時間大概10~30分鐘為宜,身體微微出一點汗就最好了。

泡腳水+生薑

用熱薑水泡腳則更加促進腳部血液循環,從而消除疲勞、驅走體內寒氣,促進新陳代謝,達到養生保健的功效。

薑水泡腳時,使用老薑效果更好,不僅能預防感冒,還能散寒、除濕、活血、減少手腳冰涼,甚至有暖腎養腎、延緩衰老的作用。

用法:取15-30克的生薑(約為中等大小的薑半塊),將其拍扁,放入鍋中加入小半鍋水,蓋上鍋蓋用熱水煮上10分鐘左右。煮好後,將全部薑水倒出,加入適量冷水至40℃左右(一般以不感覺到燙為宜)。

泡腳水+艾葉

艾葉水泡腳,能有效的祛虛火、寒火,而且還能促進血液循環趕走體內濕寒的功效。

艾葉還具有去除腳氣、祛除寒氣的作用,由於艾草有抗菌抗病毒、抗過敏以及加強抵抗力等功能,長期堅持泡腳,還有助於改善腳氣、腳癬。

方法三:艾灸祛濕

艾灸,有開鬱、祛濕、補陽氣的作用,經常艾灸,有助於身體排濕氣!

艾灸的時候,可以多艾灸這幾個穴位,祛濕效果加倍!

關元穴

位於臍下3寸,為養生保健強壯的要穴。長期施灸有調理氣血、補腎固精等功效。

命門穴

位於人體背後第二腰椎之下與臍相對,是人體生命力的中心,為元氣「住宿」的地方。

中脘穴

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處,相當於五指寬度。艾灸此穴能有效緩解胃部疾病的各種癥狀。

豐隆穴

小腿外側的中點,肌肉較鼓起的地方,這個是祛濕較好的穴位,每日堅持艾灸可有效健脾化濕。

方法四:運動祛濕

運動排汗能去濕氣,每天堅持運動鍛煉,能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和血液循環,提高體內的水分代謝,幫助排出體內濕氣。

需要注意的是,並不是出汗越多對祛濕越有利,大汗反而會傷身,還有可能會導致電解質紊亂,或者人體潮濕容易發生感冒或者出現抽搐,對健康不利,所以需要適當的運動。

運動鍛煉,以有氧運動為主,還要注意預防著涼,及時擦乾汗水,換掉濕透的衣物!

慢跑是最簡單的有氧運動,慢跑時儘可能大地擺動和舒展手臂,可以均勻的調整呼吸,刺激淋巴、降低膽固醇和高血壓。

快走,我們每天都要走路,只需在走路時加快速度,儘可能大地擺動和舒展手臂,這是最簡單、方便的排毒運動。它可刺激淋巴、降低膽固醇和高血壓。

練瑜伽,能去濕氣,因為瑜伽是動態練習,可以增加水分代謝,幫助濕氣排出。

所以,日常多做做瑜伽,對於祛濕也十分有利!

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麻煩聯繫刪除,謝謝!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