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華文好書11月榜揭曉 《袍哥》等入選

2018華文好書11月榜,經評委提名和投票,最終從33本入圍圖書中評出10大好書,希望給大家帶來啟發和享受。

本期評委:劉蘇裡 劉憶斯 陸梅 綠茶 項靜 許金晶 楊慶祥 楊早 羽戈 張弘 張明揚 張英

2018年11月榜

王笛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8年10月

推薦人:張弘

評委說

以燕京大學社會學系學生沈寶媛的畢業論文為核心材料,王笛對1940年代四川鄉村的袍哥組織展開一段引人入勝的微觀歷史研究。文學的筆法使得本書的場景栩栩如生,材料的豐富讓他的敘事由近及遠,漸次展開。經由王笛的敘述,袍哥頭目雷明遠一家的故事及袍哥組織在在四川鄉村及地方權力格局中的角色和地位得到了鮮明體現,而袍哥組織的覆滅也展示了共產黨對鄉村社會強大的支配力。而王笛對沈寶媛其人其事的追溯,對她當年調查具體地點的考證,顯示出老吏斷獄般的洞察力。

——張弘

薑鳴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年10月

推薦人:羽戈

評委說

晚清政壇,有一派系,號“清流”,張佩綸正是其中乾將,被譽為青牛(取清流之諧音)的雙角之一。與清流相對,還有一派系,號“濁流”,其領袖,即李鴻章。由此說來,張佩綸與李鴻章該是冤家對頭,水火不容,不過在清流派乾將紛紛參劾李鴻章之際,唯有張佩綸一語不發,他非但沉默,甚至還與李鴻章暗通款曲,後來則成為了李鴻章的乘龍快婿。這背後究竟有什麽緣故或隱情呢?薑鳴先生整理的《李鴻章張佩綸往來信劄》,收錄了李鴻章與張佩綸近三十年(1874-1901年)的四百餘封通信,不僅呈現了二人的交誼,還呈現了晚清的政局,使光緒一朝的種種內幕漸次浮出歷史的水面。

——羽戈

熊劍平

中華書局

2018年10月

推薦人:劉蘇裡

評委說

熊劍平的作品,屬“小大之書”類別——短小精悍,好讀好看;高屋建瓴,曲徑通幽。這類作品既可滿足讀者好奇心,又有增進讀者知識之功用,你若跟它嚴肅起來,它可立即板起面孔,端坐廟堂。熊作的精髓,在“幽”。

錦衣衛和宦官,是明代執權柄者的兩大統治設定,不假,但把錦衣衛謂之“公器”,即使冠以“畸變”,亦難免誤導之嫌——它分明是朱氏王朝的私器,十足的私器。熊作之“幽”,首先妙在這裡,它指出了錦衣衛跟朱元璋性格的一致性,懷疑、陰鷙、善變,私心自用、狠毒無常、不擇手段。到頭來,毀了國器,壞了“江山”,使整個明代遺臭萬年。

熊作之“幽”的另一貢獻,是為《劍橋明代史》的一個論點做了細致鮮活的注腳,即王朝的性格,是由開創者定義的。有明一代,朱元璋自覺精明過人,智慧無遠弗屆,實則蠢笨愚昧,錦衣衛的設定,以及廢相權後的作為,就是明證。可以說,錦衣衛是人類政治設定史上僅有的奇葩,說它四不像都少了若乾象限,它集統治所需的幾乎全部功能,權力大的超乎想象,看上去對王權形成了某種製約,最後還是反噬王權,並毀棄了王權代表的“主權”,不止如此,還因此徹底敗壞了人的心性。

所有這一切,都從熊作汩汩流淌的故事細節中,折射了出來。

——劉蘇裡

胡悅晗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8年9月

推薦人:許金晶

評委說

杭州師范大學胡悅晗老師在博士論文基礎上寫成的一部力著,對於民國“黃金十年”時期北京和上海這兩大城市知識群體的日常生活狀況,進行了全面、細致而精準的再現。包括日記、隨筆、回憶錄、檔案等在內的豐富社會史史料的搜集與征引,讓本書內容充實而立體;而諸如布爾迪厄的場域理論、哈貝馬斯的公共領域理論等社會學理論的引入,也讓全書的分析更加系統和厚重。後記裡對於自己學術生涯的回顧,真誠而質樸,觸動人心。儘管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理論先行嫌疑,並且在北京與上海的對比分析上尚顯一定不足,但整體而言,非常值得推薦。

——許金晶

戴海斌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18年9月

推薦人:羽戈

評委說

書名曰“考”,自然以考據為主。歷史考據,大體可分兩塊,一辨偽,二補缺。二者非但無分高下,有時還可以融會貫通。這一點,在此書當中正有鮮明表現。作者往往從辨偽入手,指出前人謬誤,然後轉向補缺,修複歷史被扭曲、遮蔽的一面。其中論錢恂等人的文章,俱是佳作。拿錢恂來說,不知有多少今人記得這個名字,縱使有所知,也許還是沾錢玄同的光(錢恂與錢玄同是同父異母兄弟),實則此人極具血性與見識,縱橫晚清政壇,無論在張之洞幕府,還是出使荷蘭、意大利等,都有過一番作為,甚至有改寫國運的機會。此書三寫錢恂,還原了一個幾乎被歷史塵埃埋沒的形象。

—— 羽戈

王東傑

東方出版社

2018年11月

推薦人:羽戈

評委說

作者王東傑是羅志田先生的弟子,其研究方法與行文大有乃師之風。此書雖是論文集,其中自有脈絡,即中國文化在數千年來未有之大變局中的“脈延與異變”。作者以歷史、聲音、學問為視角,切入中西新舊之爭。這容易讓人想起政治哲學的古今中西之爭,不過作者特地提醒,中不等於舊,西不等於新,新舊一直處於變動之中,時易世變,新會迅速成為舊,被稱作傳統的東西,則可能是不久前的“發明”,來自西洋的貨色,則可能被當作反對另一種西化的依據……這種種糾葛,似可引出魯迅之言:“維新以後,中國富強了,用這學來的新,打出外來的新,關上大門,再來守舊。”

——羽戈

包利民

浙江大學出版社·啟真館

2018年8月

推薦人:劉蘇裡

評委說

首先這是一部“回應”之作。政治哲學家貝納認為,政治哲學一直是對“潛在危機的回應”,比如《理想國》是對古希臘道德危機的回應,《政治學》是對城邦生存危機的回應,《論美國民主》是對貴族製危機的回應。包作是對人類因了“人學新科技”的突然湧現(爆發)、將給人類的傳統生存狀況帶來根本性“革命”(毀滅?)的回應。

包作帶有回應之作幾乎全部的品質:憂慮、執拗、精密細致、驚世駭俗、奮不顧身……因而論述必然帶出一系列自創新鮮的概念:奇異時刻、奇點時代、人學新科技、新科技群、新歷史形態、後歷史時代(後人類時代)、一般人類價值品格、生存資格、道德力量、 進攻性理想主義、順應自然和征服自然……其中心論題是,是否有值得持守的現代性道德,有的話,有幾個。但比中心論題更根本的是,現代性道德在以神經科學、人工智能為軸心的“人學新科技”不(如)期而至下,是否在沒有完全展開其價值時,便轟然倒塌?對此,包的“也許我們還有時間,也許我們的時間真的不多了。”看上去有些猶疑,實則悲戚之極。

包對人類過往的道德思考和道德行動的追述、辨析,就是在這樣一種情緒下展開的。他對(我們)身處奇點時代進行的思考,與其說源自自信(只有我們這代人同時經歷了前現代、現代和後現代歷史時刻),毋寧說是站在奇點時刻,對人類做最後(帶有絕望色調)的訓誡和呼喊,從而使這一具有原創性的探求之旅,猶如貝多芬的《悲愴奏鳴曲》,給人類是自我拯救與超越,還是沉淪或絕死,劃上了濃重無比的刻度。

——劉蘇裡

張承志

青海人民出版社

2018年11月

推薦人:項靜

評委說

張承志《三十三年行半步》,收入的是作者2015到2018年的散文新作。從地理到文學,從故事到當下,從電影到人物,在所有遊歷和懷想中表達的是一個六十年代人獨特的幽思,他對重要地點的理解和想念,對真相的逼近,對歷史的道德再次重返。

——項靜

陳樂民

浙江大學出版社

2018年10月

推薦人:綠茶

評委說

陳樂民先生是“歐洲學”研究大家,曾任社科院歐洲所所長,尤其對歐洲思想啟蒙史研究深入。今年是他逝世十周年。他生於民國時期舊式家庭,受過傳統的蒙學教育,有很好的書畫基礎訓練。退休後,陳先生重拾兒時愛好,在著書立說之餘,堅持用毛筆在陋室書巢中揮灑出一方書畫天地,這些“文人字畫”基本是他的“自娛”,其中許多連家人也未嘗見過,直到他過世後家人整理遺物,大家才連連驚歎:他究竟是如何從讀書、思考、寫作、療病的縫隙裡擠出時間,留下如此多的墨跡?從這些書齋字畫中,我們可以窺見陳樂民先生的心路歷程,甚至遙望以他為代表的那一代知識分子正在遠去的身影。

—— 綠茶

邱華棟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8年10月

推薦人:張英

評委說

《作家裡的作家》是一本生動有趣的文學課。作家、魯迅文學院常務副院長邱華棟在這本書裡,講述了卡夫卡、卡爾維諾、馬爾克斯等人的文學生涯,並且介紹評述了他們的代表作品。這些作家因為傑出的文學創造力和對後世作家的影響,因爾被稱呼為作家中的作家。本書好看耐讀。

——張英

11月人氣榜

本月入圍的33本原創新書中,讀者也投票選出了最喜愛的5本好書,它們是:

01

《集美學村的先生們》陳滿意,1728票

02

《生活的邏輯:城市日常世界中的民國知識人(1927-1937)》胡悅晗,1609票

03

《三十三年行半步》張承志, 1228票

04

《錦衣衛:畸變的國器》熊劍平,1158票

05

《去聖伯多祿的路上》吳文君, 1153票

文化熱點 盡在掌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