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奢是敗家之兆,懶是人窮之根

作者:京博國學

來源:京博國學(ID: jingboguoxue)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

“家敗,離不得個奢字;人敗,離不得個逸字。”

這句至理名言出自晚清名臣曾國藩的家信,被無數後人崇尚為治家之道,教子之方。

在物質充裕的今天,很多人認為勤儉的美德已經過時了。其實不然。

一旦家中子女養成懶惰奢侈的惡習,就是敗家的前兆。

家有不肖子孫,再殷實的家庭最終也會被揮霍一空。

01

奢侈懶惰,家必衰敗,人必落魄。

民間有句俗語:富不過三代。

但曾國藩的家族卻代代出英才,哪怕到了六七代,也沒出過一個廢人、一個紈絝子弟。

這是因為曾氏家族代代都傳承勤儉的家風。

曾國藩一生勤儉,日常飲食,最多一葷。

若非家中來了客人,從不增添一個葷菜。

他的穿戴更是簡樸,一件青緞馬褂,一穿就是三十年。

他曾在家信中告誡侄子:

“勤字工夫,第一貴早起,第二貴有恆;儉字工夫,第一莫著華麗衣服,第二莫多用仆婢雇工。”

他還這樣要求長子曾紀澤:每天天未亮就起床,先去灑掃庭院,然後坐下認真練習一千個“儉”字。

目的是警誡兒子切莫沾染官場奢侈之氣。

他曾說:“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無不與寒士相同,則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貴氣息,則難望有成。”

為了讓子孫勤奮上進,曾國藩還不留錢財給子孫。

他認為:“仕宦之家,不蓄積銀錢,使子弟自覺一無可恃,一日不勤,則將有饑寒之患,則子弟漸漸勤勞,知謀所以自立也矣。”

不留錢財給子孫,看似刻薄無情,其實是十分睿智的做法。

子孫一無可恃,當然會自立自強,奮發向上。

而現實中,無私到極致的中國父母們,一生都在含辛茹苦地為兒女操勞。

為了給兒女積蓄豐厚的家底,他們可以傾其所有,只為讓兒女后半生高枕無憂。

這是很愚蠢的做法。

孩子有父母可依,有家產可恃,就會不思進取,貪圖享樂。

輕則四體不勤,五穀不分;重則吃喝嫖賭,品格低下。

孩子習慣了坐享其成,長大了也仍做寄生蟲啃老。

而且,由於孩子不知道金錢來之不易,還會養成花錢如流水的壞習慣。

俗話說:“興家猶如針挑土,敗家好似浪淘沙。”

敗家子不求上進還揮霍無度,就是有一座金山,也會漸漸被他掏空的。

當坐吃山空之時,孩子由於沒有謀生能力,就會陷入走投無路坐以待斃的境地。

古人雲:“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富家子弟一旦落魄,很少人能吃得了苦。

為了仍能過享樂的生活,他們就會走旁門左道去弄錢,最終成為惡人罪人,一生盡毀。

所以說,奢侈揮霍家必敗,好逸惡勞人必毀。

02

勤儉之風,小能興家,大能治國。

曾氏家族的例子告訴我們:傳承勤儉家風,兒孫後代個個都會勤奮上進,自然人才倍出,家必興旺。

同樣,一個國家,執政者帶頭倡導勤儉風氣,自然國庫充盈,國家安定。

反之,朝廷、官場皆是奢靡之風,就會導致國庫虧空、民不聊生。

在歷史上,就有很多因君王窮奢極侈而導致國家滅亡的例子。

商紂王拚命搜刮民脂民膏,只為修建宏偉鹿台,過“酒池肉林”的奢靡生活。最終眾叛親離,落得鹿台自焚的下場。

隋煬帝楊廣為了帶著嬪妃乘龍舟下江南玩樂,不僅為修造裝飾龍舟橫征暴斂,還逼迫無數百姓開鑿京杭大運河、拉纖推舟。

最終,他勞民傷財之舉惹得國內兵民憤怒造反,他也被禁衛軍勒死於江都。

而歷史上之所以會有許多朝代出現太平盛世,無不是因為有一個重視勤儉治國的英明君王。

唐太宗李世民之所以能開創歷史上有名的“貞觀之治”,與他多次接受宰相魏征的諫言是分不開的。

魏征在《諫太宗十思疏》中對安邦治國思想作了精辟論述,提醒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儉、虛心納諫。

貞觀之治中後期,唐朝國富民強,但唐太宗仍謹記魏征“節儉”之諫,不搞奢靡之風。

就連出身顯貴又母儀天下的長孫皇后在后宮也是遵奉節儉簡樸的生活方式,衣服用品從不講究豪華奢美,一切都以夠用為限;飲食宴請從不鋪張浪費,以夠吃為準。

縱觀古今朝代的興衰,充分說明了勤儉之風的重要性。

正如晚唐詩人李商隱在《詠史》裡所寫:“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

古有“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作為修身之道,今有“厲行節約,勤儉建國”作為治國的經驗,可見修身、齊家、治國都離不開勤儉節約。

在當今物欲橫流的社會中,有太多人喜歡高調炫富,還美其名曰自己是“懂得享受生活”。

實則是虛名的奴隸,精神的乞丐。

又因為攀比和跟風,引領出一大批打腫臉充胖子的人,實在是愚不可及。

真正的財富不是擁有萬貫錢財,而是勤勞的手,上進的心。

真正的體面不是衣食住行上的奢華,而是精神的富有。

一個家庭,如果人人都勤奮上進,花錢有度,何愁家不興旺?

奢,敗家之兆;懶,人窮之根。

勤,搖錢之樹;儉,聚寶之盆。

勤勞節儉,修身的準則,興家的妙方。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