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胸壁鑿了3個洞,氣胸仍無法癒合!怎麼辦?| 答題有獎

難治性氣胸,有哪些可供選擇的治療方式呢?

患者,男,76歲,營養狀態差;

反覆咳、痰、喘30年,

肺功能重度阻塞性通氣功能障礙,

平素使用吸入劑治療。

胸壁鑿三洞,氣胸仍無法癒合!

2018年10月23日患者活動後突發胸悶、胸痛伴呼吸困難,外院CT(10-23)提示:左側氣胸及左肺下葉散在炎症,急診行左側胸腔閉式引流後癥狀好轉,後持續負壓吸引引流。

2018年11月複查X光示左側氣胸基本吸收,予以50%葡萄糖 50 ml胸腔注入行胸膜固定;但事後,患者仍持續出現胸悶氣促,複查X光提示氣胸反覆並可疑分隔,多次調整並重置胸腔引流管(曾左側胸壁三個引流管同時引流),水封瓶仍持續冒泡,氣胸無法癒合,2018年12月救護車轉診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既往史:否認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

個人史:吸煙30年,平均1-2包/日,已戒煙十年。

入院後完善輔助檢查:

血氣分析:PH:7.47,PCO2274 mmHg,實際碳酸氫鹽(AB):37.1 mmol/l,標準碳酸氫鹽(SB):33.9 mmol/l,鹼剩餘(BE):13.4(鼻導管吸氧4 L/min)。

血常規、肝腎功能、細胞免疫、自身抗體、痰塗片、痰培養、痰找抗酸桿菌等輔檢未見明顯異常。

胸部CT提示:左側氣胸引流術後,左側液氣胸(部分包裹),左側胸壁皮下積氣,兩肺肺氣腫伴肺大泡,兩下肺炎性病變。

氣胸持續漏氣,為何如此難治?

雖然難治性氣胸的定義還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但以下幾點還是受到了國內外多部指南的認可:

①原發性自發性氣胸經肋間引流7天后仍持續漏氣;

②繼發性氣胸經肋間引流14天后仍持續漏氣的氣胸;

③實質性上是持續存在的支氣管胸膜瘺。

而對於應該採取的措施,各國指南也紛紛發表了看法:

①2015歐洲呼吸學會(ERS)自發性氣胸診治聲明指出:對於引流時間>3-5天,仍有持續漏氣的患者,就應採取進一步治療。

②2010英國胸科學會(BTS)自發性氣胸管理指南指出:自發性氣胸保守引流48小時持續漏氣存在就要考慮是否外科乾預。

③2018德國自發性氣胸管理指南提出:無論是自發性還是繼發性氣胸,引流48小時仍漏氣就要考慮更改治療方案(外科或者內科)。

回到剛剛的病例,我們繼續思考在肋間引流失敗後還有哪些可供選擇的治療方式呢?

開胸手術?

外科胸腔鏡手術?

胸膜粘連術?

內科胸腔鏡下介入治療?

支氣管鏡介入治療?

難治性氣胸,如何查「瘺」補缺?

氣胸是內科的常見病,如常規的胸腔閉式引流(聯合或不聯合負壓吸引)得不到很好的治療效果,或者氣胸反覆發作,我們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 開胸手術:

外科手術處理自發性氣胸的優點在於術後的複發率低,但由於開胸手術創傷大,臨床已不作為首選。

外科胸腔鏡手術:

電視胸腔鏡手術創傷較小,對心肺功能損傷小,恢復快,術後複發率可低於10%,如術中聯合滑石粉行胸膜粘連複發率可進一步降低,患者接受程度更高,可以用於治療難治性氣胸、複發性氣胸、大量氣胸/全肺不張,以及CT提示顯著的肺大泡。指南推薦為難治性氣胸的首選治療方式

但並不適用於所有臨床情況,如全身基礎狀況較差、心肺功能差、肺部病灶較廣泛、以及主觀意願不接受的患者。

■ 胸膜粘連術:

胸膜固定術(粘連術)是通過化學藥物或外科手術摩擦胸膜,形成均勻一致的無菌性胸膜炎症,完整閉鎖胸膜腔的方法,可以有效控制難治性及複發性氣胸(A類證據),但僅適用於不能或不願手術的患者(B類證據),而且需要患者肺充分復張後實施才能達到較好的效果。

其中滑石粉和四環素均可作為首選藥物,其它常用的還有自體血、欖香烯、高滲葡萄糖、碘伏等。

■ 內科胸腔鏡下介入治療(氬離子凝固術APC):

APC適用於難治性氣胸合併胸膜下肺大泡的治療。其他內科胸腔鏡治療還包括:電刀、二氧化碳雷射、Na-YAG雷射等。但有意見指出單純APC處理在促使胸膜無菌性炎症形成方面價值有限,需聯合滑石粉、生物膠等治療。

■ 支氣管鏡介入治療:

支氣管鏡下介入治療也是難治性氣胸的一種有效的非手術方案,通過引流支氣管近端封堵達到遠端破口自動陷閉癒合的目的,氣胸癒合後可將封堵材料取出。

常用封堵材料包括:支氣管塞、支架、單向活瓣、自體血、生物蛋白膠、明膠海綿等。其中自體血及生物蛋白膠可自行吸收,但容易咳出,目前並不作為首選推薦。

互動有禮

對於這位老年患者,我們應該選擇哪種治療方法?

請趕緊在「留言區」寫下你的答案和分析思路,謎底將於明日發佈於本頻道。

截止明天中午12:00

答對了且點贊數最高的網友將有機會獲得

呼吸專業相關書籍一本!

想參與更多病例討論?

歡迎加入醫學界-中山呼吸半月談討論群

ps:驗證消息「醫院-姓名」,便於入群審核~

專家簡介

劉子龍

中山醫院呼吸內科主治醫師

參考文獻:

1.MacDuff A, et al. Management of Spontaneous Pneumothorax: British Thoracic Society Pleural Disease Guideline 2010. Thorax, 2010; 65 Suppl 2: ii18-31.

2.Schnell J, et al. Management of Spontaneous Pneumothorax and Post-Interventional Pneumothorax:German S3 Guideline. Respiration, 2018; 24:1-13.

3.Tschopp JM, et al. ERS task force statement: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rimary spontaneous pneumothorax. Eur Respir J, 2015; 46(2): 321-35.

本文整理自中山醫院呼吸科呼吸疾病臨床思維CPC系列講座,完整版內容請登錄醫生站觀看。

如何下載醫生站?

按住圖中二維碼3秒鐘,識別二維碼後,按提示步驟下載並安裝。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